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探寻可接受能操作的垃圾治理之道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治理 努力建设水清滩净的渤海湾
流浪地球的三点启示
送锦旗既是褒扬也是期待
环评审批周期冗长烦苛之弊怎么除?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2019年2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环评审批周期冗长烦苛之弊怎么除?

 

国家部署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个别地方生态环境部门环评审批难、审批慢的现象仍然存在,审批部门及经办人员的思想认识不高是原因之一。

◆陈文艺

笔者近日参与了某县一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项目位于县城周边一工艺品集中加工区,从事铁件工艺品加工。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项目属可能对环境造成较小影响的项目,应编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但是,从业主委托环评到环评文件获批,历时4个月零3天,用时明显过长。

一个对环境可能造成较小影响、位于工业园区内应编制报告表的建设项目,为何从委托环评到环评获批用了120多天?带着疑问,笔者详细翻阅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并和项目业主进行了沟通交流。

在获批的报告表中,除按相关环评导则规范编制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及相应的环评委托书、工业园区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等文件外,同时附有投资主管部门的备案表、工业园区准入证明、当地乡镇国土部门“工业用地”证明、镇政府“同意”签章等,以及危险废物委托处置合同、排污指标确认函、天然气供应合同等。

在与业主的交流沟通中,业主反映,环评编制、报批过程中,事项繁多、环节复杂、材料众多、时间冗长,如不是委托专业机构,自己根本没有时间、精力、能力提供相应的材料。而委托专业机构,费用不菲。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行政审批体制改革工作,把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对“放管服”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分工,并先后印发《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不断加大力度,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的落实。

2018年9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生态环境领域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5个方面的具体措施,第一条即是加快审批制度和环评管理改革,提高环评审批效率,激发发展活力与动力,服务实体经济。

国家部署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个别地方生态环境部门环评审批难、审批慢的现象仍然存在。除了部分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有待进一步清理完善外,审批部门及经办人员的思想认识不高也是原因之一。

一是政治站位不高。没能深刻认识到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没能从思想上切实领会,行动上认真贯彻、严格执行。

二是服务意识不强。园区内的项目,用地是否符合相关规划要求,污水是否可接入市政管网等,审批人员完全可以利用行政资源,通过网络平台或致函致电相关部门,查询、核验相关情况。但审批人员却不主动作为,而是推给企业,这是典型的“慵懒散拖”作风和官僚主义。

三是责任担当不够。根据环评导则,环评编制单位已对项目与相关规划的相符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审批人员却无视这部分内容,依旧要求提供相应的公章证明,主要还是为了留痕,以便万一项目选址或审批错误,上级追查时,把关不严的责任可以推卸给其他部门。

为切实消除个别地方环评审批周期冗长、前置条件烦琐等烦苛之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笔者有以下建议。

持续推动涉及环评审批领域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技术导则、规范性文件的清理与完善,明确环评与项目备案、选址意见、用地预审、水土保持等实施并联审批,不再将相关主管部门意见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优化排污权交易制度,集中储备一些排污指标,对采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或排污总量低于一定水平的中小企业,排污权不再从交易获得,由环评审批部门直接从储备库中核拨。危废处置、给排水、能源供应等属于市场可以调节的,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切实提升环评审批人员综合素质。环评审批集专业性、技术性、政策性于一身。审批人员除应具备较强专业技术素质,熟练掌握环评相关法律法规、导则标准外,还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廉洁从政素养。应以垂管改革和机构改革为契机,在地市级生态环境系统内,统筹选拔一批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工作人员,充实到各县(市)分局审批岗位。同时,加强环评审批人员轮训,建立环评管理交流、研讨平台,定期不定期开展专题性、行业性业务交流。制定环评领域党风廉政责任清单,完善廉洁自律制度,严格执行环评权力运行监控机制,以此打造出一支政治合格、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环评审批队伍。

 
3上一篇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