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悦活
3上一版  下一版4
 
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管用吗?
垃圾分类上海在行动
噪声导致听力下降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3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垃圾分类上海在行动

制图陈琛
 

◆本报记者蔡新华 见习记者徐璐

助力公众从知晓到参与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中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志愿者活跃在城市的各角落。他们中有稚气未脱的中学生,也有退休老人。他们开展垃圾分类问卷调查、知识宣讲、现场引导,影响更多市民从“知道要分类”转变为“知道怎么分类”,从“知道很重要”转变为“自己要参与”。

“我们有能力、有责任、有义务带头践行”

“您好,可以帮我填份调查问卷吗?”学生们略显害羞却又认真地询问着来往的行人。上海静安区扬波中学的环保志愿者小队,日前在外滩地区宣传垃圾分类。他们原创设计了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垃圾桶上的分类信息对您有帮助吗?”、“您的小区是否进行过垃圾分类宣传”等。

不少市民停下脚步,热情参与。一位认真填完问卷的老爷爷说:“过去家里所有垃圾都往一个袋子里装,今天小朋友的问卷让我知道生活垃圾分为4类,以后丢垃圾的时候我一定会注意了。”小小年纪就有社会责任感,大家纷纷对学生们竖起了大拇指。

据了解,此次调查总共发放9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77份。统计显示,超过八成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并表示垃圾桶的颜色能够帮助自己分类,但是仅24.68%的人认为自己能够坚持垃圾分类。

对此,一位小志愿者表示:“作为学生,我们有能力、有责任、有义务,带头践行垃圾分类,并带动家长,带动社会共同参与。”

“过去嫌麻烦,现在觉得很有趣”

为了打赢垃圾分类这场攻坚战,上海市黄浦区五里桥街道也动足了脑筋。街道几年前就专门成立了“四叶草”环保志愿团,设立以垃圾分类知识普及、旧物再回收利用为主题的“绿色课堂”环保公益品牌项目。去年9月,“四叶草”环保志愿团还发展成为社会组织——润一公益发展中心。

居民垃圾分类投放的自觉性和执行力不足,是影响垃圾分类实施效果的一个突出问题。为此,团队面向社会招募192名垃圾分类引导员、旧物再利用课程教师等志愿者。他们每周轮流值班,在垃圾箱前引导和动员居民们践行垃圾分类。志愿团队引入社会新兴的培训模式与专业环保知识培训课程,提升志愿服务专业水平。

五里桥街道还通过党建引领搭建平台,每周轮流在各街区的“益空间”居民区、园区及商场开展“给旧物一个温暖的家”“变废为宝绿色制作”“垃圾分类你我他”等绿色课堂主题活动,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和投放技能。

前不久,绿色课堂教居民利用厨余垃圾制作手工皂,引来了不少居民的关注。居民张女士说,街道开办的绿色课堂,她每次都会参加。她还会把所学的手工皂制作步骤都拍下来,方便回去再教给孩子。张女士坦言,刚开始接触垃圾分类时,也觉得挺麻烦。但现在却变得有趣,“一些过去要丢掉的果皮、菜叶,加入红糖和水,竟然可以做成环保酵素。旧衣服还能拿来做手工艺品。”

截至目前,五里桥街道累计开展绿色课堂系列活动121次,参与居民7000多人次。

“看到社区环境变美,居民就更愿意参与”

在上海市嘉定区赵巷村,每天早晨,村里的垃圾投放点都热闹有序。“赵阿爷,这次垃圾分类得很清楚嘛。”志愿者顾阿姨和前来扔垃圾的村民们热情招呼,并熟练地扫码登记。

“滴”的一声后,赵阿爷收好自己的绿色账户二维码,乐呵呵地说:“月底我的绿色账户就能有五六百分积分,可以用来换牙膏、洗衣粉等生活用品。”

嘉定区博泰景苑小区原本有26个垃圾投放点。推行定时定点投放后,小区只设东、西两个投放点。裁撤的垃圾投放点都恢复了绿化,同时安排志愿者巡逻,专纠乱投问题。小区居委会有关负责人说:“居民看到社区环境变美了,也就更愿意参与进来。”小区志愿者姚阿姨说:“刚开始还是有人嫌麻烦,把垃圾混装扔在路边。我看到了就会主动去帮他把垃圾分好,乱扔垃圾的人就会感到不好意思。时间长了,大家都习惯分好类再扔到投放点。”

目前,嘉定区各处垃圾投放点投放的湿垃圾分类正确率已经达到95%以上。去年餐饮垃圾日均专项收运量从此前的43吨升至122吨,可回收物日均增加了58吨,大大减少了人工辅助分拣的繁复环节。

志愿者

社会组织

有效衔接政府管理和基层自治

首家专业化社会组织成立

上海市首家专门从事垃圾分类活动的专业化社会组织——上海虹口新时尚垃圾分类事务所日前成立。同时,虹口区政府发布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楼组居民自治,促进社区垃圾分类工作指南》(以下简称《工作指南》),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又添新途径。

“在近几年的工作中,我们发现,社会组织在破解社区治理难题中,可以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上海市虹口区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新时尚垃圾分类事务所是在全民参与垃圾分类活动的基础上,由虹口区民政局培育、社会力量参与而发起成立的。成立后,它将对社区居民、楼组长、居委会干部进行垃圾分类知识、操作步骤的宣讲培训,帮助全区1万多名楼组长组织居民开展社区生活垃圾分类。除了培训赋能,这家事务所还将提供调研普法、咨询服务、政策倡导、法律解释以及氛围营造等服务。

据悉,虹口区通过实施《工作指南》来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一方面,可引导专业社会组织参与推动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基层自治有效衔接。

另一方面,将垃圾分类有关规范纳入居规民约,通过居民广泛参与、深入讨论、征询协商等方式,推动形成垃圾分类的长效自治管理机制。还可以充分发挥居民区党组织、居委会干部等力量,组建居民垃圾分类自治组织,整合社区各方力量,形成资源清单、项目清单、需求清单等,构建自下而上参与和自上而下引领的支撑机制。同时,完善群众参与的监督评价机制,引导居民群众对垃圾分类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监督、评判。

记者了解到,《工作指南》还计划将社会组织模式在全区推广,逐步覆盖至全区8个街道、206个居委会,进驻每个居民区楼组,推动做好源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委员建议

加快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

鼓励制定地方性法规

本报记者张倩北京报道 全国政协委员刘慕仁日前建议,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制定地方性法规,建立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

“垃圾分类处理是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基础。”刘慕仁委员认为,垃圾分类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减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他指出,实施垃圾分类处理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不完善、群众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自觉性不高、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程度低、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比例不高、有害垃圾处理体系尚未建立等。

对此,刘慕仁委员建议,加快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垃圾分类政策法规体系,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制定地方性法规,建立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同时,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加快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设施建设,在居民小区、公共场所配备数量充足、标志清晰的分类收集容器。要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发挥带头作用,率先在本单位内实现垃圾强制分类。在党校行政学院、高校、中小学校等增加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和环境保护知识的教育内容。通过各种媒体和方式加强科普宣传,使全社会逐渐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此外,刘慕仁委员还就如何加快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建设、加快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处置设施建设、加快建立有害垃圾处理系统等提出了建议。

科技馆

上海科技馆与时俱进升级展项

互动游戏吸引公众“求科普”

塑料瓶、废灯管、旧衣服、一次性餐具……它们该分别扔进哪一类垃圾箱?玩一局游戏就弄明白了。上海市科技馆“地球家园”展区的垃圾分类互动游戏日前全新亮相,吸引市民前来“求科普”。

据上海市科技馆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使科技馆与时俱进,馆方特地在春节前更新维修了部分展品展项,“垃圾分类”展项便是其中之一。更新前,“垃圾分类”展项将垃圾分为干垃圾、湿垃圾和可回收垃圾3类,且每次只能由一位游客参与。当屏幕上有各种垃圾频频掉下时,游客需跳起将它们投入不同类别的垃圾箱,分类准确者方能得到高分。随着《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颁布,旧的游戏设置已不能满足最新的垃圾分类要求。对此,馆方丰富了垃圾类别,将生活垃圾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湿垃圾、干垃圾4类,并采用全新面部识别技术,增强交互性,可供5位游客同时参与。馆方在每局游戏开始前,播放30秒短视频,告诉玩家这些垃圾如何分门别类。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新版“垃圾分类”展项旁,工作人员正拿着一叠印有各种图案的卡片,教游客看色辨别垃圾桶。走入游戏区的玩家,则化身成为大屏幕上的“垃圾桶超人”。这些卡通人物随着玩家一起摇摆,好不有趣。

“这是干垃圾。”“这应该是湿垃圾。”看着触控大屏幕上“从天而降”的各种垃圾,玩家们手忙脚乱地把它们“装”进各色垃圾桶。观赛的游客也跃跃欲试,排起队来。

看似简单的游戏却难倒了不少人。刚刚体验完的张先生表示,玩过才知道自己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很多都是错误的,这次体验让他获益匪浅。“我了解了很多垃圾分类小常识,以后在家实际操作时可以做得更好了。”

上海市科技馆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馆方还会不断进行类似的更新,让市民游客在互动游戏中掌握更多的环境知识。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