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攻坚
3上一版  下一版4
 
各借各的势 各用各的招
图片新闻
告别蟹壳臭 呼吸好空气
大通湖水质为啥得以改善?
郧阳区“水土共治”保清水北送
句容攻坚大气污染防治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3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通湖水质为啥得以改善?

 

◆罗岳平 李杨 巢传新 潘海婷

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位于洞庭湖区腹地,面积12.4万亩,是湖南省最大的内陆养殖湖泊,水产丰富。历史上,四大家鱼、虾蟹和莲等以其高品质而享有盛名。

但由于受市场经济冲击,后来采用私人承包方式经营,大量投加饲料、鸡粪等肥料,仅2015年就达1.2万吨,大通湖水质严重恶化。根据多年的监测数据统计,总磷超标2.6倍-6.7倍。周围群众也怨声载道,特别是湖边暴发的水华,异味扰民,乡村美景荡然无存。

大通湖水质恶化现象被曝光后,受到各级生态环境考核、督察工作的重视。益阳市和大通湖区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反复论证,下决心综合施策,铁腕治污,并聘请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于丹教授团队作技术指导。

治湖的第一步是解除承包合同,还大通湖“自由身”,从而顺利拆除各种围网。曾经支离破碎的湖面重新变得开阔了。同时,禁投饲料,彻底切断人为外源性输入。

此外,适当清淤,控制内源性释放。对湖体中的氮磷存量,主要靠于丹教授团队种植水草清除。在捕捉400多吨食草性鱼类后,沉水植物作为先锋草种最先回到湖里,3个月后即长出嫩苗。随即又种下了多种水生植物。一年内,全湖近10万亩水域有了水草,其中6万亩覆盖度达到80%。水草繁盛后,虾蟹、蚌类和螺类等种群很快恢复,总磷浓度也随之下降,退出了劣Ⅴ类。

为进一步形成大通湖治理的“大合唱”,按照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调研确定的“退养、疏浚、活水”路径,益阳市委、市政府启动了环湖截污、清垃圾、大型养殖退出、清淤清废、禁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等七大攻坚战,尤其是在湖滨沿岸带大力修复生态湿地,不仅发挥了生态拦截外源污染物作用,而且有助于发展环湖旅游业。同时,有效实现了河湖连通,东洞庭湖水体水系与大通湖水体通过五七运河不间断地进行活水补充。

湖泊是大地的眼睛,但往往地处流域底部,汇入来水后被动藏污纳垢。对受污染的湖泊综合整治,必须首先切断岸上的 “根子”,再在湖体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做到内外兼治。开展综合整治,并不是一招制胜,而是要打出“组合拳”,使每类项目从不同角度为水质改善做贡献,从而取得最佳整体效果。为此,要加强组合技术研究,分区域、分时段实施优化方案,坚持动态调整,确保对症下药。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