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突出三个主体 落实一岗双责
做足“加减”功夫 抓好“大小”循环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2019年3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足“加减”功夫 抓好“大小”循环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打造“绿色循环+”体系
首钢京唐公司运输码头
首钢京唐公司指挥中心厂区广场
 

坐落于渤海湾的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首钢京唐公司”)成立于2005年。作为首钢搬迁调整和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和地理优势,是我国第一个实施城市钢铁企业搬迁、完全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设计建设、临海靠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千万吨级大型钢铁企业。

新时代,新征程,钢铁业面对国内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有危机感,更要有使命感。如何在美好的画卷上增色添彩,让钢铁业可持续发展,成为新时代首钢京唐人的主要任务。首钢京唐公司秉承着“环境一流”的目标,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维护企业环保形象为核心,突破瓶颈,应对挑战,坚决打好环保攻坚战。在节能、减排、降耗上做足“减法”,在整合、创新、市场上做足“加法”,让钢铁生产各环节的余热余能得以循环利用,在社会共赢方面获得巨大收益,打造出了“绿色循环+”体系。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一流标准谋篇布局

作为21世纪新一代的钢铁企业,首钢京唐公司始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产品一流、管理一流、环境一流、效益一流”的定位要求和建设目标。公司从建设、投产、运行各个环节都以“绿色”为指导思想,争做“生产经营环保先行”践行者。

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公司优化总图布置,从原料场、焦化、烧结、炼铁、炼钢、热轧、冷轧到成品码头,钢铁厂按“一”字型布置,物料流动顺畅、工序衔接紧密高效。所有已建成投产的生产设施均按“三同时”要求配套建设了环保设施,在指标控制上,保持环保口径趋严的超前思维,建厂之初便提出了主工序布袋除尘排放浓度小于20毫克/立方米,电除尘排放浓度小于30毫克/立方米的企业控制标准,远低于当时粉尘排放小于100毫克/立方米的国家标准要求。在废水利用上,率先实施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实现了焦化废水的全部循环利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持续加大环保投入,保障高水平运行

近几年来,在企业增本减利因素急剧增加的情况下,首钢京唐公司坚持实施环保优先发展战略,在污染防治上做到力度不减,步伐不停。公司一期工程环保总投资74亿元,占工程总投资的11.21%。2012年以来,公司又累计投入20多亿元推进“绿色钢厂”创建工作,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和污染控制新技术,全面实施烟(粉)尘治理、烧结烟气脱硫、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回用、噪声治理等环保工程,进一步提升企业环境治理、清洁生产效果。

公司的球团烟气脱硫项目采用活性焦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处理后污染物排放浓度满足河北省《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特别排放限值要求;实施焦炉烟气脱硫脱硝提标改造,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指标达到比现行国标减排85%的能力,提前达到焦化特别排放限值要求;完成电厂2×300MW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工作,环保指标达到超低排放要求;原料、炼铁等除尘设施特别排放限值达标改造任务全部完成,所有除尘设施改造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

目前,首钢京唐公司各项环保指标连年处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2018年,公司吨钢烟粉尘0.36千克、吨钢二氧化硫0.37千克,优于行业平均水平35%,在地区和行业内展现了良好的企业风貌和社会责任感。公司在2017年8月取得了新版排污许可证,成为全国钢铁行业第一家取得新版排污许可证的企业,引领了钢铁行业排污许可制的落实,为推行国家环保新政做出了表率。

管理教育并重,推进协同发展

首钢京唐公司始终高度重视环境管理、环境宣教和企业循环经济发展,建设花园式工厂,提升全体员工的绿色理念,打造环境友好型企业。

公司加强在线监控设施的运行管理,对纳入环境管理平台的在线监控设施,实施业主、维护单位、环保专业三级管理,超前发现问题,确保达标、合规排放。通过对废水、废气、噪声等实时监测及管理,提高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同时,抓住管控关键环节,组织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强化应急预案演练,全力抓好危险废物、辐射源安全管理,严防各类环境突发事件,确保环境安全。

公司积极组织各种活动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环保意识。针对京唐公司人员众多,层次不同的现状,以多种形式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六五环境日、节能宣传周期间,组织开展节能环保主题有奖答题、主题演讲比赛、绿色出行等活动。同时加大环境美化力度,经过近10年努力,已绿化厂区面积499.4万平方米,绿化率达到23%,打造出“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花园式工厂景观。

公司以“减量化、资源化、再循环”为原则,用实际行动践行企业绿色使命。对余热、余压、余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充分循环利用,初步形成了“钢铁—电力、钢铁—化工、钢铁—海水利用、钢铁—建材、钢铁—污水”5条综合利用产业链,实现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功能。

“小循环”,变余能为“宝”

在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多种能源介质,是一笔不小的“财富”。首钢京唐公司在工艺上下足工夫,充分回收生产过程中的焦炉煤气、转炉煤气、高炉煤气,用于加热炉等工序;其次富余煤气配给两台300MW煤气—煤混烧发电机组发电;再次充分利用煤气中的一氧化碳、氢气等成分,与化工行业构成循环链接关系;利用焦炉煤气规模制氢,生产的氢气供冷轧使用;实施转炉煤气制乙醇项目,通过微生物发酵工艺,生产汽车及航空用燃料乙醇,2017年4.5万吨商业化工厂开工建设,2018年投入试运行,年生产蛋白饲料7600吨,燃料乙醇4.5万吨。

利用钢铁厂低品质余热,大力实施海水综合利用工程。充分发挥临海靠港优势,根据国家《海水利用专项规划》要求,在行业内率先实现了海水直流冷却发电、海水脱硫、海水淡化、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海水淡化生活饮水5个专项的全部利用。通过海水脱硫工艺,自备电厂净烟气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小于35毫克/立方米,达到超低排放要求。建设4套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装置,日产能力达5万吨,年节约地表水1800万吨。在国内首次利用钢铁厂余热蒸汽及汽轮机乏汽作为海水淡化热源。同时回收钢厂低品位蒸汽,实现了蒸汽资源的梯级利用,海水淡化前置发电,乏汽制水,浓盐水送周边化工企业制盐、制碱,年外送浓盐水1284万吨,直接经济效益270多万元,形成了“钢铁—电力—化工”多产业发展模式和“热—水—电—盐”的四联产。同时大力实施海水淡化为饮用水项目,为首钢开创了海水淡化事业的新篇章。

“大循环”,做消纳工业废弃物的“支点”

立足渤海湾,着眼大生态。首钢京唐公司将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消化”一切生产废料。公司建成主要固废处理设施5套,将焦油渣、酚氰废水污泥与原煤混合加工生成焦油渣型煤,用作炼焦原料,实现无害化处置;建设240万吨/年的矿渣细磨水泥生产线,使高炉水渣转变为高品质的水泥原料;对钢渣进行热闷处理,处理后的渣钢用做烧结、炼钢的副原料;原料、炼铁、热轧等工序产生的除尘灰及轧钢氧化铁皮等,返回烧结配料加以利用;建设25万吨/年炼钢一次除尘灰造球项目,作为炼钢造渣冷却剂加以利用;实施30万吨电厂粉煤灰深加工,对粉煤灰细磨,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了高炉水渣、钢渣、除尘灰、轧钢氧化铁皮等各类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积极寻求废水的高效利用,引领行业废水发展新途径。在焦化废水的循环利用上,秉承敢闯、敢坚持的首钢精神,勇于探索,在国内首次采用“一级电催化氧化+二级电催化氧化+电絮凝+电气浮+除铁锰系统+陶瓷膜超滤+反渗透”水处理工艺,对生化出水中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和分解,降低了废水中COD、氨氮等浓度,净水回用于生产系统,浓盐水用于烧结混料或炼钢焖渣,实现了焦化废水的“零”排放,年节水50多万吨。在全厂废水循环利用上,依托海水淡化,将炼钢、热轧、冷轧等工序产生的生产废水先经本工艺处理设施处理,然后进入公司综合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处理后清水与富裕海水淡化水勾兑回用,实现废水耦合式零排放,年减少废水排放700多万吨。

经过十余年努力,首钢京唐公司的“绿色循环+”体系初步形成并不断延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公司被第一批列为钢铁行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创建试点企业,获得“中国钢铁工业清洁生产环境友好企业”荣誉称号,荣获第九届中华宝钢环境优秀奖(企业环保类)……

荣誉面前,首钢京唐公司将稳步依靠技术进步与科技创新落实节能减排要求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完善“绿色循环+”体系,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同时带动钢铁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为后辈留住“绿水青山”,为企业赢得“金山银山”。

刘振东

 
3上一篇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