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这个绿道,真是致富道”
“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活动案例推介
银川集中约谈四地政府及企业
浙江生态环保督察全面启动
图片新闻
2019年六五环境日宣传海报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9年4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个绿道,真是致富道”
成都建设世界最大“绿道网络”,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多赢
 

◆叶含勇 李力可 陈地

蓉城四月,草长莺飞,一张世界上最大的“绿道网络”正在“天府之国”成都徐徐铺开。坚定践行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的成都,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通过营建巨大的“公园城市”,构建起全新的城市生产生活图景,探索出一条实现绿色与发展“价值转换”的新路径。

“绿色”与“金色”的价值转换

成都市市域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规划长度达1.69万公里的天府绿道建成后,成都市的绿道网密度,每平方公里将超过1公里。

建如此庞大的绿道系统,仅仅只是为了美化市容,为锦官城锦上添花?记者调研发现,成都按照“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理念建设的天府绿道,其实是探索生态价值向经济社会价值转换的绿色发展路径。

“成都的绿道建设创新了建设投资运营模式,我们通过公园运营实现收支平衡,这就要从消费者需求出发,构建产业、研发产品。”站在高新区江滩公园中,成都锦江绿道公司副总经理李路说。

“公园一期产业投资1300万元,公司自己投资约130万元,社会投资达1200万元。为什么有这么多社会资本跟投?因为有绿色消费场景的设置。”李路介绍,公园与“王者荣耀”等IP合作,为年轻人设置了打卡地,更有皮划艇、无边泳池等项目植入。“我们估算公园每年的运行成本约300万元,产业运营起来后,可以实现收支平衡。”

“春节期间,我们的夜游锦江项目吸引游客20余万人次。未来,绿道经济将再造成都夜间旅游新市场,目前我们的旅行社已经在做相关旅游产品的研发。”李路说,成都正在探索智慧绿道管理,目前已与腾讯合作,对最近8个月1000万到访客流进行了流量和模型分析,为发掘绿道价值提供大数据支撑。

绿道变成成都人的“心安之地”

近日,在成都市郫都区的清水河城市公园,来自台湾的18名创业者体验了天府绿道给市民生活带来的改变。郫都区相关负责人万震告诉记者,公园绿道已经成为当地吸引海内外创业者的独特优势。

成都创新创业集聚区是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近两年,当地已吸引3万余名创客前来创业。但由于成都创新创业集聚区大部分空间用于双创建设,园区的生态配套一直有欠缺,成为人才引进的短板。“过去这里的生活服务配套,就只有咖啡馆、超市,许多创业者调侃,下班不知道该干什么去。”德源镇党委副书记罗曦说。

随着占地900亩的清水河城市公园的建成,创客们不仅有了放松身心的公园,也有了创业的新载体。

“如此人居环境和创业机会,才让创业者打消顾虑,纷纷落户。”亚台青(成都)海峡青年创业园负责人郭宏扬告诉记者,目前该园区已有77家台资企业入驻,涉及电子信息、饮食文创、生物医疗等领域。

“今天来到公园不仅仅是游玩和交流,更发现了商业机会,这个公园里有3个公共空间,未来都将承包给企业经营,我们台湾的企业家也有兴趣参与进来。”郭宏扬说。

有14年跆拳道教育从业经验的黄教豪在2018年11月来到成都后,竟然有似曾相识之感,并且还想定居于此。“台湾也有类似的公园脚踏车道,我也很喜欢在公园里锻炼,如果有机会,我会把跆拳道课也带到公园中。”黄教豪说。

乡野绿道上演“好戏连台”

春光灿烂,成都都江堰市柳街镇人头攒动。耀眼的阳光下,上千亩金黄色的油菜花格外惹眼。只见花田中搭着一个舞台,十几个身着汉服的小学生齐诵古诗《春夜喜雨》。不远处的另一个舞台上,3个年轻人正拨弄着吉他轻声吟唱。游客们有的鼓掌,有的拍照,好不热闹。

柳街镇党委书记唐彬说,宋代大诗人陆游曾到过这里并留下诗迹,这里一直被称为“七里诗乡”。自从镇上建起了30公里的绿道,这个传统的农业乡镇仿佛一夜之间回到了千年前那些充满诗意的日子,“日日有书声,夜夜有戏唱”。

“绿道串联起川西林盘、农民小楼、油菜花田。”唐彬说,“景色一下变美了,很多唱诗班、民谣队,甚至公司活动、学生上课都愿意来我们这里,这为我们带来了很多人气。”

沿着花丛中的绿道漫步,次第出现的19个“微景观”,再现了农耕的多个场景,同时也是游客休憩的驿站,这些“微场景”的打造吸引了很多游客。

绿道穿家门而过,62岁的村民廖代军笑开了花。他做梦都没想到,自家门口突然有了这么多人。

在村干部的建议下,春节刚过,老廖就在自家的院落里搭上了十几张桌子,方便过往游客在这里喝茶、晒太阳、搓麻将。一个月下来,几千块收入,比过去一年挣得都多,这让老廖特别开心:“这个绿道,真是致富道。”

据了解,规划总长达1.69万公里的天府绿道体系,目前已建成2600多公里,计划于2035年建成,在格局性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同时,融入休闲旅游、城乡融合、体育运动、农业景观、应急避难等多种功能,构筑绿色生活方式。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