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地方读本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专家学者共同把脉土壤污染治理
同媒体记者共议生态文明宣传
两年查清所有入海排污口底数
SO2浓度同比下降6.7%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9年4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津举办首届土壤污染防治高峰论坛
专家学者共同把脉土壤污染治理

 

◆本报记者郭文生 见习记者任效良

“首届土壤污染防治高峰论坛(中国·天津)”日前在天津落下帷幕。本届论坛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主题为“聚焦土壤环境污染防治,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旨在宣传贯彻从2019年起开始实施的《土壤污染防治法》,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净土保卫战提供智力支持。

在论坛上,原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杨朝飞、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副主任陈和东、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陆文龙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谷庆宝等国内多位著名土壤污染防治领域专家学者围绕行业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论坛还发布了《土壤污染防治天津宣言》,号召社会各界一起行动,开展土壤环境保护,强化宣传教育,促进土壤环境持续改善,为绿色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论坛同时还举行了天津土壤污染防治行业自律公约签名仪式,为制定行业自律公约打下基础。

2020年,天津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将达91%

原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杨朝飞分析了当前生态环境形势与政策任务,他说,我国土壤污染形势相比大气和水污染更加严峻,土壤污染问题具有发现滞后、潜伏期长、危害严重、技术复杂、投资巨大、修复周期长等特点,国家今后将会日益加大环境监管力度,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此项改革从先行试点进入全国试行,是推动生态环境制度创新的重要举措,对解决土壤污染问题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目前我国环境损害赔偿仍然比较滞后,未来将加速完善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副主任陈和东介绍了生态环境部土壤防治工作进展情况和下一步重点工作。陈和东说,生态环境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坚持打基础、建体系、控风险、守底线,全力打好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取得了6方面的积极进展:一是落实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二是基本建立法律法规标准框架体系;三是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四是推动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五是推进试点示范建设;六是编制实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

陈和东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会同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深入推进净土保卫战,重点推动完善土壤污染防治法规标准体系、推进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强化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先试、加强土壤生态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等工作。

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陆文龙对《天津市打好净土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2018-2020年)作了梳理介绍,到 2020 年,全市主要目标要达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 91%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不低于 92%,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排放量较 2013 年下降 8%,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陆文龙说,土壤环境质量关系到百姓民生福祉,关系到国土生态安全,关系到国家可持续发展大计,系统谋划、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意义重大,任务紧迫。2019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之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以《土壤污染防治法》为法律支撑,打好净土保卫战,科学稳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建立全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制度体系。建立完善地方土壤法规、标准,明确土壤环境质量调查评估、风险筛查、重点区域监测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落实好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任务。

二是推进在产企业落实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各项任务。建立在产企业年度申报、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在产企业土壤环境自行监测、关停搬迁企业拆除污染防治、土壤污染调查评估、企业退场后土壤与地下水修复等制度。

三是落实全市多部门联动的地块开发利用准入制度。根据全市现有的疑似污染地块名单、污染地块名录、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治理修复目录,以保障土壤质量可安全开发利用为目的,落实生态环境、农林、规划、国土等多部门对于地块开发建设及再利用联动管理。

四是宣传和组织学习《土壤污染防治法》的思想方针、制度要求和法律责任。

五是发挥科研院所、高校带头作用,利用自身优势为全市环境管理提供长效支持。

解读法律法规,探讨土壤修复治理技术

论坛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谷庆宝对从今年起开始实施的《土壤污染防治法》进行了详细解读,阐述了5方面特点:一是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结合,强化源头防治,关注土壤污染的发生。二是坚持分类管理、风险管控,根据土地的不同用途、不同污染程度分类施策,实施基于风险的管理策略。三是坚持明确责任,环环相扣,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污染者责任,明确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四是坚持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起步晚、基础薄、经验少,对看得准的尽量细化,对需要继续探索积累经验的在法律上为实践留下一定的空间。五是注重与大气、水、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律之间的衔接,增强法律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从国内外实践看,土壤污染的形成非一朝一夕,问题的解决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既要做好打攻坚战的准备,更要具备打持久战的耐心。” 谷庆宝说。

针对我国污染场地安全修复技术的应用状况,污染场地安全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员宋云认为目前还存在一些短板。“例如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与实际应用研发结合不紧密,在大型装备研发和技术集成方面存在资金不足和专业不全的问题;缺乏对技术的持续长期研发及实际场地的应用验证改进;没有形成研发体系和修复经验数据的积累。” 宋云说。

“在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方面 ,应进一步落实企业地下水污染防治责任,加强地下水重点行业和企业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建立地下水污染源分级分类管理制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陈鸿汉介绍了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情况,讲解了调查的主要任务、调查评价方法 、野外现场调查与测绘、地下水污染监测等内容。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赵林在讲解污染场地土壤及地下水修复技术及问题分析时说,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对指导污染调查、风险评估和后期修复(尤其是原位修复)意义重大。

赵林认为,目前场地修复过程中往往重视土壤修复而忽视对地下水的修复。由于土壤与地下水的一体性,地下水与土壤的污染往往又具有一致性,而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其修复和治理难度及费用都将大大增加。在污染场地修复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地下水污染调查、污染物迁移转化及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和监管,避免修复后由污染地下水造成的二次污染。

分享典型案例,讲解技术难点

“石油污染土壤的同时还存在盐碱问题,给治理修复带来了很大难度。”南开大学教授唐景春介绍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问题与实践研究时说,可以通过石油烃生态修复技术应对油田污染治理。目前已成功筛选到31株石油烃降解菌株,并对其中11株降解效果显著的菌株进行了鉴定,研制开发具了有良好协同共生作用的4种混合菌剂。

唐景春认为,下一步还应当在植物修复过程中转基因植物利用、耐盐碱超级降解微生物研究、生物修复的强化及机理(材料)、石油烃复合污染的修复技术和修复标准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

浙江宜可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赵维维在进行油气田石油烃污染场地快速修复技术与案例分析时表示,热洗处理可以有效实现油泥减量化和油回收的目的,是很好的“前处理”方法,但是期待它实现对所有种类油泥的安全化处置并不现实;焚烧处理是最彻底的安全化处理方法,但是实现单独焚烧很难,不适合中小规模的油泥处置单位;热解处理是相对最有效的、可实现“保底”安全处理的方法,但是热解炉型的科学选择很关键。针对石油烃污染场地(油泥和土壤并存),可将热洗处理和热解处理相结合,做到“取长补短”,从而实现对石油烃污染的彻底修复。

针对工业遗址公园开发过程中的土壤修复,中节能大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甘平认为,需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现状建筑物、道路,予以保护性修复。应坚持清洁修复理念,减轻修复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对遗址区的影响。修复后场地的恢复,应修旧如旧,实施生态景观再造。应更多采用创新的修复技术,实施构筑物下方的修复和原位修复。同时,宜更多地采用风险管控技术,划定风险管控应用的边界条件,加强后期的长期监测和监管,明确再次开发用地限制。

当前污染场地调查过程中恶臭问题有所显现,主要集中于农药生产、精细化工等行业遗留的污染场地。国家环境保护恶臭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高级工程师宁晓宇认为:“场地调查侧重于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物对人体健康风险评价,而忽略了恶臭气体对人体感官的影响;国内外污染场地调查中恶臭影响评价相关技术方法系统化研究工作欠缺,需要进一步加强。”

天津市环境保护技术开发中心高级工程师宋文筠讲解了典型污染场地开展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技术难点,她说,环境基线的确定和因果关系分析是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难点和重点。确定环境基线应主要采用历史数据、对照点调查数据、环境质量标准、专项研究等方法。其中优先选取历史数据,其次选取对照点数据作为基线水平。在实践中,鉴定评估区内在案件发生前可能已经受到污染及存在多次污染、多个污染源的情形,这样更增加了污染源解析的难度,需要深入开展污染源解析、污染物迁移路径的合理性分析、环境暴露的可能性分析和受到损害的可能性分析。

发布防治宣言,倡导高标准打好净土保卫战

论坛发布的《土壤污染防治天津宣言》提出,土壤是人类生存、兴国安邦的战略资源, 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自然资源。倡导要高标准打好净土保卫战,携手推进土壤保健、污染预防、治理与修复工作。鼓励投资土壤可持续管理实践的研究和开发及退化土壤的修复,创新土壤污染防治理论与技术研究,积极推进土壤与地下水修复工程示范应用与实践,提高土壤可持续管理系统化、科学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

闭幕式上,天津市政府参事、原天津市环境保护局总工程师包景岭说,土壤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土壤健康问题是环境管理者面临的巨大挑战。此次论坛围绕土壤污染防治和资源永续利用展开研讨,分析土壤保护政策趋势,分享相关技术经验,取得了3方面成果。一是论坛嘉宾为行业提供了最新的政策解读和治理技术、管理方法。二是发表了《土壤污染防治天津宣言》,重申了土壤对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意义。三是与会代表协商启动缔结《天津土壤污染防治行业自律公约》,为规范天津土壤污染防治行业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据论坛主办方负责人介绍,土壤污染防治高峰论坛将在天津市生态环境局的指导下,每隔两年举办一次,并于高峰论坛举办的次年召开行业研讨会,以举办论坛和研讨会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力服务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逐步扩大影响力,搭建天津市乃至京津冀研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对话平台和品牌论坛。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