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地方政府全力保障 科研团队合力攻关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2019年4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力保障 精心组织 仔细谋划
地方政府全力保障 科研团队合力攻关
——各地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驻点跟踪工作有序开展
 

确保驻点跟踪研究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2018年4月27日,生态环境部党组(扩大)会议决定,依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按照“1+X”模式,整合优势科研资源,形成代表国内最高水平,科学研究与行政管理高度融合、相互反馈的攻关团队和平台,组建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以下简称“长江中心”)。

一年来,专家团队的驻点跟踪研究在地方政府和生态环境部门的支持下有序开展。以地方需求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国家队”与“地方队”的有机融合,为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提供了有利的科技支撑。

重庆市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事关国家水资源战略储备及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

近年来,重庆市通过不断完善管理机制、优化空间格局、系统编制方案、深化污染治理和严格督查考核等多种举措,扎实推进水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明显。数据显示,2018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总体为优,纳入国家考核的42个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比例为90.5%,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100%,9个地下水质量考核点水质级别保持稳定,未发生重特大水污染事件。

与此同时,重庆市也高度重视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驻点跟踪研究工作,并迅速组织开展相关工作,为驻点跟踪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提高站位,全力保障驻点工作有序开展

建了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

在市驻点办成立之后不到一个月,相关长效工作机制相继建立。

据介绍,3月25日起,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建立并开始实行逐级汇报、定期调度、定期总结的工作机制,建立了会议联系制度、定期报告制度、宣传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等4个制度,逐级对接和协调各项工作,确保驻点研究工作高效、有序推进。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驻点跟踪研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的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做好长江保护修复工作不仅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还具有为人民群众谋求绿水青山、创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现实意义。”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重庆市对于本次驻点工作高度重视,简而言之就是“提高站位、迅速行动、长效推进、全力保障”十六个字。

3月4日,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重庆)驻点跟踪研究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市驻点办”)在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挂牌成立,市驻点办主要负责工作协调、办公场所和生活条件等驻点保障工作。

事实上,在此之前,重庆市相关工作就一直在有条不紊地开展。

2月,重庆市成立了重庆市驻点跟踪研究协调工作组(以下简称“市驻点协调组”)。市驻点协调组由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辛世杰担任组长,分管副局长唐幸群担任副组长,各相关处室负责人组成市驻点协调组成员。市驻点协调组多次专题研究推进驻点跟踪研究。

2月18日,市驻点协调组召开了技术单位研讨会,汇集了来自全国近20家科研院所、高校的顶尖研发团队,认真研究、筛选,最终遴选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重庆大学等8家技术单位构

驻点区域设置坚持典型性和代表性

重庆市是我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超大城市,是西部大开发重要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联结点以及内陆开放高地,对于长江经济带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重庆市地处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功能区和三峡库区回水区,典型的山地城市和丘陵地貌,“长江、嘉陵江、乌江”三江汇流之城,三峡库区涉及重庆市22个区(县),对于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重庆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突出重点,分类施策,推动改善环境质量”,在驻点区域的设置上,坚持驻点区域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进行了精心组织和仔细谋划,分别考虑跨境流域污染、重点湖泊保护、重点支流集中区域、典型城市河流、面源污染和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等长江流域典型生态环境问题。

驻点研究区域主要设了4个重点区域:荣昌—大足区域、万州区域、永川—江津区域、璧山区域。

荣昌—大足区域位于重庆市水污染治理的重点流域濑溪河。需解决玉滩水库和跨省界的国考断面高洞断面的水质达标问题,是跨区域污染控制的难题。流域内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城镇污水管网改造、水养殖污染为主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具有典型示范意义。这些难题在长江经济带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万州区域地处三峡库区腹地,18条支流均为长江一级支流,对保护三峡水库的水环境质量有重要意义。万州驻点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提升万州区全域水环境质量,优化整体产业结构布局。当地政府领导对驻点工作高度重视,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希望通过驻点工作来加强万州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在未来的10年或者20年,坚持产业发展与水环境保护相结合,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动产业发展生态化与生态建设产业化连接互动,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为全面提升万州区全域水环境质量提供技术支撑。

璧山区域选择的重点为璧南河,璧南河作为典型的城市河流,其主要环境问题为黑臭水体治理。

永川—江津区域选择的重点为临江河,临江河是长江重要支流,也是典型的城市河流及农业面源污染较重的河流,汇入长江的江段涉及长江重要生态功能区。

据介绍,目前重庆市的驻点研究工作正紧锣密鼓地推进,实施方案已经进入第三轮的讨论和论证。

下一步,重庆市将在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研究中心的统一部署下,按照实施方案在相关区县和流域组织沿河排污口排查、水质监测及现场调研,开展专项治理技术研究,识别流域典型的水生态环境问题,确定风险源清单、重点工程措施清单、实用技术推荐名录等,加快推进各项驻点研究工作深入开展,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提供科技支撑。

驻点跟踪研究 以地方需求为目标

“咸宁市驻点跟踪办公室的成立,进一步增强了我市解决环境突出问题,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改善环境质量的决心和信心。”在3月13日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咸宁市驻点跟踪办公室的挂牌仪式上,湖北省咸宁市副市长吴刚表示。

这个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高校专家教授等10余人组成的专家团队,将为咸宁市黑臭水体治理、湖泊治理和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工作提供智力支撑。

驻点跟踪研究工作是“及时雨”

近年来,咸宁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主体责任,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坚决保护好咸宁的绿水青山。实施了“蓝天、碧水、净土”工程,着力推进长江大保护,狠抓中央和湖北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污染防治取得重大进展,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空气质量在全国169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19位,荣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入选全国20个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市。

成绩固然可喜,但也有一些长期困扰地方政府和生态环境部门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开展驻点跟踪研究工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生态环境部对地方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吴刚表示。市委市政府热烈欢迎并高度重视驻点跟踪研究工作,工作组进驻咸宁是咸宁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及时雨”,通过向工作组求医问药,切实解决咸宁市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经了解,接到驻点跟踪研究工作通知后,咸宁市迅速成立了咸宁市驻点跟踪研究领导小组,副市长吴刚同志担任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咸宁市生态环境局,在生态环境局落实了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办公室和会议室。在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牵头的驻点工作组对接会上,提出了咸宁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若干问题,请驻点工作组支持解决,工作组编制的研究实施方案对科技需求进行了分析。

以地方需求为目标 着力点就是重点难点

通过“送智到市”形式,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参加市生态环境局组织的斧头湖水质提升可行性研究报告咨询会议,先后提交了“斧头湖入湖河口湿地建设建议”和“咸宁市斧头湖流域入河(湖)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斧头湖入湖河口湿地建设建议”针对入湖的淦河、北洪港河、王生茂河、贺胜桥河等4条主要支流,提出充分利用入湖口现有湿地,采用微地形改造、水生植物种植工程,使入湖河水得到进一步净化,特别是枯水期,降低总磷污染负荷。“咸宁市斧头湖流域入河(湖)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是贯彻落实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方案,在斧头湖流域开展入河(湖)排污口“查、测、溯、治”,摸清斧头湖流域污染物排放基础性底数,为系统科学改善斧头湖水生态环境质量提供保障。

据了解,工作组已经将相关建议和方案上报政府,待政府批准后实施,为斧头湖流域下一步治理提供了决策支持。

咸宁市是长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中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128公里长江黄金水道依境东流,沿境干流水质能稳定达到Ⅲ类。布局性、区域性环境风险是干流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斧头湖,地跨武汉市江夏区和咸宁市咸安区、嘉鱼县3市县(区),湖北省第四大湖,水域面积126 km2,通过金水河与长江相通,为调节径流的吞吐型湖泊。

斧头湖是咸宁市城区生活生产废水的主要受纳水体,自2015年以来,斧头湖总磷为Ⅲ类、Ⅳ类,达不到Ⅱ类考核要求,2017年9月~2019年1月斧头湖咸宁湖心总磷浓度范围为0.04~0.09mg/L,均值为0.054 mg/L,超过Ⅱ类标准(0.025 mg/L),总磷超标是长江中下游浅水型湖泊共性问题,很难达到Ⅱ类标准。

围绕斧头湖水质改善,咸宁市做了大量工作,但水质没有得到有效改善。斧头湖流域面积大,水质考核要求高,如何有效、快速地改善斧头湖水环境质量,是咸宁市目前面临的难题。

针对咸宁市政府工作需求,工作组

以党建促科研 真正实现“心往一块想,劲儿往一起使”

在3月13日驻点跟踪研究办公室成立的当天,咸宁市生态环境局机关党支部与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咸宁市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临时党支部联合组织开展了一次特殊的主题党日活动。大家就“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自己该怎么做”这一主题展开了学习和讨论。

这是工作组和咸宁市生态环境局的“自选动作”。其目的是“以党建促科研”,使科研优势和行政力量有机结合,真正形成“心往一块想,劲儿往一起使”的良好局面,为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驻点跟踪研究工作提供保障。

在活动中,咸宁市生态环境局党支部和工作组临时党支部的党员分别结合自己专业技术特长和分管工作内容畅谈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认识和理解。学理论,表决心,明措施,对“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绿盾行动”、“清废行动”政策和整改要求进行了学习讨论。全体党员同志一致认为,通过本次主题党日活动,进一步统一了全体党员的思想,并纷纷表示将在驻点研究工作中发挥自己特长,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贡献力量。

“希望在工作组的帮助下,提升咸宁市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助力咸宁市打好长江污染防治攻坚战。”吴刚表示。 童克难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