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中国工程院发布中国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评估报告
园区要实现企业集聚而不是“扎堆”
完善五项机制 推动治污攻坚
利用好有热度的净水
发挥驻点跟踪研究作用推动长江生态修复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2019年4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挥驻点跟踪研究作用推动长江生态修复

 

◆陈安

2018年12月,生态环境部印发《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并同步印发了《关于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驻点跟踪研究工作方案》,长江流域共12个省市57座城市被列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驻点跟踪研究城市。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角度,对流域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全面诊断、综合研究、重点突破、统筹推进。为切实发挥驻点跟踪研究的作用,为决胜长江保护修复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笔者提出五方面建议:

一是切实发挥驻点城市领导小组的作用。为组织推进好驻点跟踪研究工作,许多城市都成立了驻点跟踪研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要切实发挥出统一领导、统筹协调、行业指导、督促检查的作用,主动作为,落实专人全程参与长江保护修复驻点跟踪研究,充分发挥地方行业主管部门专业指导作用,协助驻点工作组把准地方实际问题,会同破解相关领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顺利推进驻点研究工作进程。

二是驻点工作组应建立高效的交流协作平台及成员动态增补机制。驻点工作组由多家技术团队组建,牵头单位在编制工作实施方案的同时应准确掌握技术单位的科研优势,细化分解调研及研究任务,建立高效灵活的交流机制,排出工作进程表。对研究课题要分清轻重缓解,急症抓紧治、重症系统治、难症协同治,研究成果成熟一项转化一项、验收一项,力求驻点研究取得实效。建立驻点工作组技术团队成员动态增补机制,对专家团队技术攻关的薄弱领域,及时引进专业优势突出和具有先进环境治理修复经验的专业技术单位和人员加入。

三是加强上下游城市之间的驻点研究技术交流和成果推广。上下游城市政府、驻点工作组要加强技术交流和工作协作,共同解决跨境环境污染及风险联防联控。积极借鉴长江保护修复的先进经验和有益成果,大胆探索,形成符合地方实际的课题研究、成果产出、技术落地、资金支持、组织保障、验收考核机制。对技术质量高、生态环境效益好的研究成果要加大宣传,及时在长江沿线城市推广应用,避免同类问题重复攻关。

四是建立政府主导、多方投入的资金保障机制。地方政府要结合长江及主要一级支流沿线企业突出环境问题和环境治理科技需求,鼓励企业积极参与长江保护修复,督促企业落实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帮助企业实现绿色转型和健康发展,引导企事业单位、第三方社会资本等广泛参与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

五是组建专家团队,着力解决事关长江流域性、整体性、全局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制度空白。重点研究长江经济带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跨省域产业协调发展和错位发展、航运调度、船舶清洁化和污染综合防控、珍稀水生生物洄游通道保护、长江干流及一级支流砂石等资源开采管控政策、跨流域环境风险防范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会同国家相关部委、长江沿线省市人民政府制定事关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全局性问题的技术攻关要点及任务清单,并统筹推进。同时,对驻点城市研究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应予以技术支持,形成国家与地方上下同心、同向发力的工作格局,全力攻克困扰长江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的全局性问题,实现长江生态环境质量的根本性好转。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环境保护研究所

 
3上一篇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