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加强非道路移动源排放控制
以公众诉求为导向,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江苏工业园区绿色转型的思路和建议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5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公众诉求为导向,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针对公众投诉中反映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地方政府要强化责任担当,将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深入调查问题根源,并会同生态环境、规划、住建、城管等部门制定环保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方案,落实经费来源,用有力的举措及时治理污染。

◆陈安 胡雪丽

科学及时处理好环境信访投诉是化解社会风险、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也是及时发现生态环境问题、解决环保工作薄弱环节的重要途径。从《生态环境部通报2018年度全国“12369”环保举报情况》公布的情况看,有的企业被投诉次数非常多,主要集中在工业企业及工业园区废气扰民、异味污染、噪声污染和规划建设等方面。

公众环保投诉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内容复杂多样,问题成因千差万别。因此,在应对公众投诉上,政府部门应当科学审慎、勇于担当、理清职责、分类施策、快速回应。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以环保投诉为有力线索,严查企业违法排污行为,引导企业环保治理规范化,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对反复投诉的企业,相关部门要加大检查频次,定期、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经查证属实的超标排污行为,应责令企业整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应依法追究其赔偿责任。对企业环保设施“挂空挡”、污染排放白天达标夜间超标等主观违法排污行为应从重处罚,严重违法的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坚持检查和指导相配套、督察和帮扶相结合,督促企业主动承担环保主体责任,指导企业制定并落实整改方案,必要时组织行业专家集中会诊,帮助提供治理方案。强化企业信息公开,建立公众诉求响应机制,如定期通报企业整改进展、组织公众参观企业、召开恳谈会等,及时回应公众关切。提高环保信访工作水平,重点加强投诉件跟踪、回访、沟通解释工作,提高办件质量和群众满意度。

第二,解决因城市规划不合理导致的环保投诉问题,既要重视治标,更要深入治本。因居民集中区与大气污染型企业距离过近引发的群体性投诉时有发生,表面上看是环境污染引起的投诉纠纷,其深层原因是城市规划不科学、不合理。居民集中区附近企业的废气污染物排放或许达到了排放标准,但排放达标不等于空气质量达标,空气质量达标不等于人不能嗅出,公众感官上的长期不适必然引发群体性投诉事件。若按照排放因子环境质量标准或者嗅域值标准倒逼企业转型,企业必将增加环保投资和设施运行成本,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其竞争力很可能会下降,从而影响企业深入开展污染治理的决心。

笔者认为,解决因城市规划不科学产生的布局性污染,应当采取企业环保整改与城市规划调整相统筹、污染短期整治与长期根治相结合的思路。针对工业园区内多家企业异味扰民和废气投诉问题,可通过多情景模型预测、现场监测、专家论证、公众参与等多种手段科学划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政府部门应对防护距离内居民住宅等敏感目标制定搬迁安置方案。对于城市人口密集区内大气污染型企业,短期内应督促和帮助企业对重污染工段实施重点改造或搬迁,中远期应当调整城市规划,对大气污染型企业实施整体环保搬迁、退城进园。

第三,以公众投诉为导向,深入体察民情民意,补齐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领域的短板。针对公众投诉中反映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地方政府要强化责任担当,将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例如,某居民搬迁安置区位于城郊接合部,污水收集管网与垃圾收集设施规划建设滞后,导致生活污水直排、生活垃圾就地倾倒。接到群众投诉后,当地政府高度重视,深入调查问题根源,并会同生态环境、规划、住建、城管等部门制定环保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方案,落实经费来源,用有力的举措及时治理污染,消除民生之忧。

第四,高度重视噪声污染等投诉,着力解决环境治理领域的不平衡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对居住环境的合理需求。噪声投诉的出现主要反映出两方面问题:一是有的企业主缺乏环保理念和社会责任感,为了节约成本对噪声污染不重视、不治理,特别是建筑施工因噪声治理不力引发的居民投诉较为普遍;二是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出于招商引资的考虑对业主方放松要求,对企业施工和生产噪声超标监管不到位。为此,应将噪声排放监管作为环境治理的重要领域,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指导。生态环境、住建、城管、公安等部门应联合对企业噪声污染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和治理效果实施全过程监管,实施群众投诉焦点问题精准执法,从严惩治企业环保违法行为。建设单位确因特殊作业导致噪声超标的,应依法履行报批手续,严控高噪声作业时段。同时,建设单位应畅通沟通渠道,提前告知影响范围内居民,向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提前做好沟通,必要时对受影响的居民给予补偿,主动化解噪声扰民投诉纠纷。

第五,会同相关部门处理好非环保类投诉。有的投诉与环保不完全相关,但也被群众当作环保问题反复举报。对此,生态环境部门应以事实真相为依据,以法律和制度为准绳,会同基层组织耐心做好投诉者思想劝导和心理疏导,经查证属实的合理诉求,应及时移交主管部门解决,抓早抓巧抓实,着力化解社会矛盾,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生态环境局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