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化
3上一版  下一版4
 
每一个村庄,都有一串地名
鄱阳湖畔的“金丘时光”
图片新闻
关于举办企业环境保护应急管理与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培训班的通知
徐霞客的旅游经费从哪来?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5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鄱阳湖畔的“金丘时光”

 

◆高明亮

“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三十里,至梁隍山。”

这是徐霞客《游天台山日记》的开头。想起这个开篇,是因为“中国旅游日”的即将到来。

此时的我在鄱阳县的湖光山色中,远望四周,平畴、水泊与丘陵星罗棋布,不禁让我遥想起徐霞客出游时与母亲分别的故事,遥想起朱元璋和陈友谅的世纪大战,心中慢慢浮现出《扬州慢》的作者宋代大词人姜夔在斜阳下的身影。

鄱阳县水域面积近950平方公里,有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之称的鄱阳湖约有313平方公里水域在其范围内。鄱阳县境内大小河流225条,总长两千多公里,大中小型水库359座,总库容6.5亿立方米,“千湖之城”当之无愧。历史上,鄱阳湖因鄱阳县而得名,今日的鄱阳县,又因鄱阳湖而扬名。

去年6月鄱阳湖开湖节时,我前往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与朋友乘坐游船亲近鄱阳湖,充分感受了鄱阳县的“湖光”。

今年此时,我又来到鄱阳县的高家岭镇、古县渡镇、游城乡和滨田水库的交汇处,在青丘滑草场旁看着欢快的孩子们滑草的身影,倍加欣喜地感受到了鄱阳县的“山色”。

徜徉在千湖之城的山色中,湛蓝的天空,阳光下的树影静舞,与远处隐约的群山构成了一幅多彩的画卷,山水林田湖草与人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奏响一曲天地人和的篇章。

天地之间四季不断变换,而金黄色始终伴随着这片迷人的土地。马家柚的果实是金黄的,黄金茶的叶片是金黄的,山中的竹笋是金黄的,满山遍野的油茶树榨出的油是金黄的,稻田中的稻穗是金黄的,油菜花开时更是满世界都是金黄的,让人进入梦幻般的“金丘”时光中。

站在昌江河畔的古渡口忆客帆远水、秋月钓船、孤篷落日,天地悠悠间皆是熙熙古人和攘攘来者。拥有十万人口的古县渡镇,曾为秦末汉初鄱阳古县邑治所,已有2000多年的建镇史,一河两岸,风光无限,多少船儿曾在渡口入眠。“古县渡”由乌篷船变成官渡船,再变成挂机铁船,最后变成能同时承载6部小车的拖船,千年流光就这样把人儿抛……

游城乡有一座叫“花”的桥,是古徽州的山货和昌南镇(今景德镇)的烘货南下广州,陆地过境饶州时的必经之路。“村内村,重重溪;坦对坦,田叠叠”,一句童谣般的打油诗“五十里岗长又长、六十里花桥好风光、七十里游城闹洋洋”,道尽鄱阳人对花桥的爱。

在风和日丽中邂逅黄金茶山、溪流油茶基地、水稻田、滨田水库、青丘滑草场,我不由想起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在这里,以生命共同体为代表的生态文化,山水林田湖草与人一起构成了最和谐的生命共同体,这也是我期待的鄱阳湖畔以山色为主体、蕴含收获之意的“金丘时光”。

你听,那花桥村溪流畔的水车,正在诉说着悠久的历史;你看,那凉亭中休憩的大爷大妈们,默默地感受着时光渐渐远去;古县渡的龙舟赛让河水沸腾,高家岭的词曲文化让“闲人”们“沉沦”,滨田水库的晨光美得让人心颤。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最好的方式应该是在保留文化的基础上呼应现代人的需求,让人们看到文化、触摸文化、学习文化,让诗和远方交相辉映。文化旅游融合,不仅是表面的物质融合,更是游人心灵的共鸣。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未必要钻到故纸堆中,在这天地之间和天人之间,与山光水色难舍难分,与古往今来缠缠绵绵,会让人们感受到自己心灵深处别有洞天。

与天地对话,与历史共鸣,就是最大的文化;放飞心灵,摆脱羁绊,就是最大的旅游。文化是诗,旅游是远方,有了美好的湖光山色,无论是身边的靓丽实景还是心中的浮想联翩,诗和远方都将来陪伴。或许哪天会突然领会,文化与旅游的融合除了外在的努力,更多的是游人心灵的触动,两者相辅相成。五千年中华文明为我们留下的各地历史文化可以与旅游融合,在大千世界的湖光山色中,生态文化更是可以与旅游完美融合。

在浮躁的现代社会生活中,或许祖先身上流淌的诗意已经淡化,但是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形成的科技力量,又为人们借助工具充分放飞梦想提供了新的可能,各种文化与科技联姻的大型实景演出,各类虚拟空间体验,都让人们乐此不疲,并真切地感受到,远方有时候在他乡,有时候却在咫尺之间。

聆听着鄱阳湖畔的天籁之音,远远地,看到金灿灿的余晖,在湖光山色中映射出耀眼的霞光,远方的小镇,被阳光勾画成“蓬莱仙岛”的剪影。在渔舟唱晚中,让我不由吟哦起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忽而想到,前几天在太行山路过河北内丘县冯唐村时,心里浮现出的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彼地彼时远隔千里、穿越千年,竟然就这样神奇地结缘了,一切都简简单单、自然而然。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