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地方读本
3上一版  下一版4
 
线上线下联动 绿色管控双赢
兖州区致力改善区域水环境
高新区差别化管理促转型
图片新闻
嘉祥一年查企4000家次
邹城集中整治扬尘污染
汶上县打造智慧环保平台
泗水稳步推进污染源普查
任城区建成八处人工湿地
微山县动态管理涉废企业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9年5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济宁创新环境监管执法模式,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
线上线下联动 绿色管控双赢

济宁市在重污染天气期间加大检查力度,严肃查处应急响应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图为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孟青松(中)带队检查建筑工地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情况。 李亚圣摄
 

◆本报通讯员王乙潼 李姝熳 李亚圣 鲁记

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入选“全国智慧环保创新十大案例”,差别化绿色管控等创新做法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市生态环境局获得“全国环境保护系统先进集体”称号……一项项成绩和荣誉,是山东省济宁市凝心聚力,不断创新生态环境工作方式方法,用行动守护碧水蓝天净土的有力见证。

地处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带的济宁市,既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干线,也是保障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大气环境质量通道城市,全面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责任重、标准高、困难多、压力大。

近年来,济宁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托信息技术手段,打造智慧环境监管平台,创新环境执法监管模式,实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绿色管控,有力提升了环境执法和监管水平,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促进生态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双赢。

探索“互联网+环保”新路径

济宁市借助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以大气污染防治为牵引,以网格化环境监管为核心,打通市县乡三级和行业部门环境监管责任传导隔板,扫除环境监管盲区,破解环境监管“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打造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构建“线上千里眼监控,线下网格员联动”的环境监管模式,并成功入选2018全国环保互联网典型案例。

为完善智慧环保监测网络,济宁市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将城管、住建、公安等11个政府职能部门和14个县市区的环境监管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平台搭建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测动态数据库包含废气、空气质量等监测记录1200多万条,汇集的环境监测大数据可以为环境管理提供决策和行动依据,为环境科研提供数据支撑。

同时,济宁市建设了乡镇大气标准站并应用于日常考核,利用大气监测超级站、大气气溶胶激光雷达、高空瞭望系统与乡镇大气标准站及998个大气微站共同形成了大气污染物全方位监测网。

为探索高效监管模式,济宁市充分运用监管平台在线监测、监督、管理等功能,同时加大线下监管力度,线上线下联动,构建覆盖全市域的环境监管网络。

在线上,监管员利用平台对港口、煤矿等抑尘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管,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向有关部门、县(市、区)转办。此外,当企业点源超标和环境数据异常时,平台会自动向相关责任人发送告警短信,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反馈情况。

在线下,济宁市共设立县级环境监管网格14个、乡镇网格162个,配备专职网格员918名,为每名网格员配备了移动终端。专职网格员按照巡查频次对污染源进行定期巡查,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上报,各级监管平台在规定时间内处理问题、反馈情况。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运行以来,网格员共上报各类环境问题30万余件。

实施“4+3”绿色管控谋双赢

济宁市创新实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4+3”绿色管控,要求全市按照明确职责、标准加严、动态管控、考核问责“四项原则”,对管理水平、污染排放水平明显好于同行业的绿色标杆工地和绿色标杆企业发放绿色许可证,采取少停工或少予停限产措施。

为夯实管控基础,济宁市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责任,要求市直主管部门、县(市、区)政府、乡镇和企业严格落实行业监管职责、属地管理职责、治污主体责任,制定本行业、本地区、本企业绿色管控方案。有关部门分别牵头制定施工工地扬尘管控、秋冬季错峰生产、重污染应急差别化管控标准。市住建、经信、环保等部门严格开展绿色标杆工地和企业的审核认定,确定绿色管控清单,发放绿色许可证,并实施动态管理。对申报过程中弄虚作假、成效反弹的,不符合绿色标杆标准的,出现严重违法违规行为、重大污染事故的,在各类督查、巡查检查工作发现问题的,一律撤销“绿色称号”和豁免政策,一年内不得重新申报。

济宁市在遵循绿色管控“四大原则”的基础上,大力实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三大提升工程。获得“绿色许可证”的标杆企业,可不错峰、少错峰;涉及重大民生保障的,只要污染物排污总量低于核定排放总量50%,并符合绿色环保标杆企业豁免政策要求的,重污染应急期间可以免予或减少停限产。通过精准施策,靶向治污,在保障大气环境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保障经济发展,服务民生工程,实现生态、经济、民生和谐共赢。

建立严查严打常态化机制

济宁市在生态环境执法工作中积极摆脱固定模式,在污染源随机抽查日常监管、专项执法、公安环保联合执法等方面突破创新。

为真正实现污染源随机互查,济宁市严格贯彻落实污染源“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合理确定抽查覆盖频次,对不同企业实施差别化管理,实施执法人员、执法区域交叉抽查模式,有效防止了人情执法、任性执法及过多执法等问题的发生。

为不断丰富执法监管模式,济宁市打破常规,采用多时段、全天候的执法模式,建立严查严打常态化机制,采取明查、暗查、夜查、节假日检查等多种方式,加大巡查、突击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并消除环境隐患。将日常执法与错时执法、异地执法和部门联合执法有机结合,先后组织开展 “春节环境质量保障行动”“百日攻坚”“雷霆行动”“七大环保行动”等系列执法行动。

去年以来,济宁市共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650件,共处罚款6427万元。全市移送公安机关环境违法案件共105件,行政、刑事处理人数共131人,其中行政拘留105人,刑事拘留10人,判刑6人,起诉7人。

在环境监管和执法过程中,济宁市坚持“力度”与“温度”并存,坚决反对“一刀切”。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着力整治无手续、无污染治理设施的“散乱污”企业。同时不以罚代管、以停代管、以关代管,按照“一企一策”的要求,科学制定实施管控措施,注重日常监管、过程监管和冬病夏治的预防措施,推动企业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