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产业经济
3上一版  下一版4
 
民企牵手国资 实现优势互补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 环保展下月举办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9年5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企牵手国资 实现优势互补
合作是双向选择的结果,利于双方在品牌、资金、技术等之间形成协同效应
 

◆本报记者崔煜晨

“顺势而为、大势所趋、蓄势待发。”清新环境创始人、首席技术专家张开元在谈到近期引入四川发展旗下国润环境时表示。

去年以来,民营企业与国资“牵手”的案例明显增多,此次清新环境与四川发展国润环境合作,如果本次股权转让得到相关部门批准并顺利实施,四川省国资委将成为清新环境的实际控制人。此外,碧水源也刚刚宣布与中交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国城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加之启迪桑德将两个全资子公司全部股权转让给雄安浦华,民资与国资合作的确是环保产业今年的特点。

对此,行业内也不乏质疑的声音,有观点认为这是“国进民退”,有业内人士担忧国资入主会不会干预企业决策发展。那么,引入国资后,民营企业将如何发展,能否更上一层楼?

合作是双向选择的过程

实现了民营资本与国有资本的优势互补,形成业务协同,推动企业进入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今年4月22日,清新环境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北京世纪地和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纪地和”)拟向四川发展国润环境转让清新环境25.31%的股份。

张开元透露说,在引入战略投资人的过程中,接触了很多投资机构。而最终选择国润环境,正是基于双方优势的最大互补。

他对此次“联姻”充满信心和期待,认为这实现了民营资本与国有资本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更利于发挥双方在品牌、资金、技术、渠道、客户、供应商之间的协同效应,业务将会进一步发展壮大。今后在四川发展平台的坚强保障支撑和管控下,清新环境将在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创造新的业绩。

“任何一项合作的达成都并非偶然,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也是一种双向选择的过程。国企与民企的战略合作,其实也是双方共同需求的满足过程。”张开元表示。

国润环境此前主要从事供排水服务、生活垃圾处理、有机废弃物处置、危险废弃物处理等业务。“清新环境深耕大气污染治理领域,此次合作补足了国润环境的产业链。”清新环境总裁张根华介绍说。

四川发展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凤朝此前也表示,四川发展与清新环境合作将充分发挥各方的人才、技术、资源、资本、平台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依托,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战略目标。

“目前不少地方政府和园区期待综合环境平台为其出谋划策,而在大气领域没有大型平台企业,打造环境综合服务商成为清新环境未来的发展战略之一。”张根华介绍说,当规模达到一定的体量,就必然面临自我提升的关键问题。想立足于未来必然要看得更长远,与国润环境合作将形成业务协同,推动企业进入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通过碧水源与中交集团的合作,也可以看出民企做大做强的战略。碧水源方面表示,双方战略合作是在国家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绿色发展背景下,结合目前行业发展趋势,加快公司战略布局、做大做强的有利举措。

国资成为民企强大后盾

民企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引入国资不仅为民企快速打通融资渠道,还成为其强大的后盾支持

今年年初,当时碧水源拟引入川投集团,记者在采访碧水源董事长文剑平时,他坦言民企引入国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环境,重要考量之一是降低融资等财务成本。

2017年下半年,随着金融去杠杆、PPP政策转向等大环境变化,民营环保企业受影响较大,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愈加突出。

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化解这一问题,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但政策落地还需一段过程,民企贷款难度没有降低,贷款程序特别长。文剑平透露,民企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导致资本市场难以一视同仁,目前民企融资成本比国企高25%左右。

这一点也得到清新环境的印证。清新环境董事会秘书李其林介绍说,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民企还是会面临一些不公平的情况。如银行信贷方面,民企的贷款利率普遍在基准利率水平上浮30%-40%,而国企则上浮10%以内。在资产负债率的要求上,国企的放款条件是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5%,民企则要求不高于65%。

融资困境得到化解,市场得到拓展,是民营企业引入国资时最希望看到的。

碧水源的公告中显示,股权转让后,作为世界五百强的特大型央企,未来中交集团将协助碧水源业务及项目发展相应的融资安排;进一步帮助公司相关设备和产品的销售渠道,创新业务模式,最大化产生协同效应。

“在融资成本和金融风险双高的背景下,去年清新环境选择先放弃一部分运营类项目,因为此类项目一般周期较长,会加大企业的资金风险。”张根华介绍说。引入国资后,无论治理还是运营项目,都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引入国资不仅为民企快速打通融资渠道,还成为其强大的后盾支持。去年年底,清新环境将业务划分为运营事业部、工程事业部、资源综合利用事业部3个事业部。以前放弃的领域,将成为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业界声音

合作利于做大做强

本报记者崔煜晨报道 引入国资难免有质疑的声音。但清新环境总裁张根华认为,国企与民企的合作,本身并没有所谓的谁进谁退。所有合作的前提都是要思考,如何才能更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某种程度上讲,这种合作是一种市场的必然选择。

他表示,现在的国企不仅有制度优势,规范性强,在市场化程度上也有了很大转变,蓬勃向上态势明显。国企注重规范性,民企注重灵活的创新和技术发展,双方结合是非常好的组合。

“未来,市场对企业的综合性要求会更强,国企和民企的合作也会越来越频繁。同时,企业间的优势互补,能够形成更强大的经济体,有利于企业向国际化迈进。”张根华说。

碧水源董事长文剑平预测,未来环保民营企业混改将是出路。

记者在之前的采访中,曾有企业担心,引入国资后会对企业的决策和管理产生干预。对此,清新环境创始人、首席技术专家张开元表示,四川发展是投资平台的角色,在与国润环境的合作中,对方给了他们绝对自由的空间,决策管理权目前没有变化。

“好的企业要变得足够强大,才有力量。”在他看来,目前,环境产业内超大规模的企业很少,大气治理领域更是凤毛麟角。企业要做大做强,仅仅局限于眼前是不够的。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