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还一江碧水 保两岸青山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9年5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还一江碧水 保两岸青山
长江安徽段生态环境“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启动
2019年3月27日,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在马鞍山市雨山河沙塘段河道视察“三大一强”专项攻坚情况。 李博/摄
2019年4月8日,安徽省副省长何树山主持召开“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指挥部第一次会议
河长在安庆市康熙河边巡查。 徐旻昊/摄
铜陵沿江码头整治,拆除吊机,留下底座改造成观景台
在池州市前江经济开发区内,绿化工人冒着酷暑种植景观树。池州市把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和绿化提升作为林长制改革的“一号工程”,全力打造池州山水画廊。 许昊/摄
图为2018年6月28日航拍的芜湖市弋江区长江南岸箱子拐段。2017年5月,芜湖市启动长江干流岸线滩涂垃圾清理及复绿工程。截至同年9月底,全市191个整治项目全部实施完毕。 范柏文/摄
 

核心提示

八百里皖江穿省而过,为了让长江“一江清水”向东流,安徽省启动了长江安徽段生态环境“大保护大治理大修复、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落实”(以下简称“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安徽省沿江的安庆、池州、铜陵、芜湖和马鞍山等城市立即行动起来,全面排查突出环境问题,大力推动整改工作实施。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共同推动长江“三大一强”攻坚行动落实。

上下联动,迅速落实“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

2019年4月1日上午,长江安徽段生态环境“大保护大治理大修复、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落实”专项攻坚行动动员会在合肥市召开。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1515”三道防线和“禁新建、减存量、关污源、进园区、建新绿、纳统管、强机制”七项举措,打赢打好长江安徽段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攻坚战,加快建设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

当天下午,安徽省生态环境厅第一时间召开会议,传达落实长江安徽段生态环境“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动员会精神。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徐恒秋传达了动员会上省委书记李锦斌讲话精神及会议主要内容,传达学习了《长江安徽段生态环境大保护大治理大修复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落实专项攻坚行动方案》。会议研究了贯彻落实《方案》厅内分工意见、时间节点、责任单位等具体措施。

安徽省成立了“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指挥部,由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指挥长、常务副省长任常务指挥长、分管生态环境工作的副省长任前线指挥长,省环委会办公室承担指挥部日常工作。

4月8日,前线指挥长主持召开前线指挥部会议,部署安排具体工作。安徽省成立了专项攻坚行动工作专班,细化分解“23+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清单。

指挥部打响“发令枪”启动“三大一强”专项攻坚后,安徽省沿江5市也迅速行动,根据自身特点相继出台相关方案,落实“三大一强”攻坚行动。

4月2日上午,安庆市市委书记魏晓明采用“四不两直”方式,就城区污染防治及长江大保护工作进行暗访调研,现场督导环境污染突出问题整改,并主持召开调度会,部署推进“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4月3日,市长陈冰冰现场调度城区黑臭水体及污水管网整治工作,要求确保不折不扣完成整治任务。

池州市出台《长江池州段生态环境大保护大治理大修复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落实专项攻坚行动方案》;马鞍山市迅速成立“三大一强”攻坚行动指挥部,并召开多次会议部署落实《方案》;安庆市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市政协主席任指挥长的高规格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并建立污染防治清单;铜陵市迅速成立了由铜陵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副指挥长的市“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指挥部,同时设立前线指挥部,由铜陵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前线指挥长,抽调精干力量集中办公,并制订《指挥部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明确指挥部、前线指挥部、指挥部成员单位以及指挥部办公室工作职责。

4月19~20日,安徽省副省长何树山深入芜湖市,实地调研了淡水豚自然保护区问题整改和保兴垾、板城垾及广福闸污水治理现场等地,了解长江经济带安徽段“23+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进展情况。他强调,要深刻认识开展“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的重要性,要靶向施策精准发力,强化责任担当,创新方式方法,严格督导问责。

建立相关制度,确保“三大一强”攻坚行动落实

开展“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主要目标是打一场解决“23+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攻坚战。

战役的首要任务是“点对点”解决相关生态环境材料反映的23个点位问题,制定下达“作战书”,选好配强“先锋官”,严明战场“调度令”,从严评判“战斗力”,实行省市县三级领导干部“点对点、长对长”整改包保责任网,每个点位问题确定专人专司整改,逐条逐项细化整改措施,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按期按质整改,确保整改成效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的检验。战役的攻坚任务是既要“点对点”、更要“面对面”系统整治“N”个突出问题,认真落实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重点开展入河排污口、工业污染、劣Ⅴ类水体、城镇污水垃圾、固废危废、船舶码头污染和岸线、农业面源污染、自然保护区等 “八个集中整治”,对长江安徽段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来一次大清理、大起底、大体检,从根本上消除长江污染隐患。

如何推动攻坚行动各项举措落地?《长江安徽段生态环境大保护大治理大修复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落实专项攻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压实责任、强化监管、加大投入、严格考核等方面明确保障措施。

安徽省构建了无缝责任链条。《方案》要求,层层传导压力,形成省、市、县三级领导干部包保及“点对点、长对长”的责任网。

各有关市党委、政府组织制定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按月倒排计划,明确时间节点和工作进度;建立无缝对接、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明确各项任务的责任单位、责任领导、主要责任人、直接责任人。省直有关单位根据各自职责,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做好行业指导、跟踪督办、问题验收销号等工作。

安徽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采取适当方式,按月调度、现场抽查,及时掌握工作落实情况,协调推动解决有关问题,通报问题整改和攻坚行动进展情况。适时选取整改成效较好或较差的点位召开现场会。

同时,完善省生态环境保护考核办法,将“23+N”问题整改成效作为考核重要内容,加大生态环境保护考核在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中的权重,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奖惩、使用的重要依据。

安徽省沿江各市也立即行动起来,采取措施、建立机制,确保“三大一强”攻坚行动落到实处。

安庆市建立了“三督”包保机制,成立督导、督核、督察3个组,对10个属地党委政府、两个开发区管委会、9个承担重点工作任务的市直部门开展驻点督导、督核、督察。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分别制定专项方案,跟踪强化政治保障;市人大、市政协分别发挥法律监督、民主监督职能。“三督”工作由市委常委、副市长牵头“6人小组”按周会商推进,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实行“双周调度”,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按月调度,形成了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氛围,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铜陵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动,“点对点”解决所辖区域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中央及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努力提升环境监管手段,全面落实“1515”三道防线和“禁新建、减存量、关污源、进园区、建新绿、纳统管、强机制”七项举措,全力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生态铜陵样板。要求各相关部门、乡镇办事处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当好第一责任人,对攻坚任务亲自研究部署、亲自督促检查、亲自推动落实;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配合,主动认领、积极作为、凝心聚力,以生态环境保护倒逼高质量发展。

芜湖市坚持问题导向,紧盯相关生态环境材料中指出的问题和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的问题等,全面梳理、细化措施,倒排工期、聚力攻坚,确保高质量按期完成整改任务。重点开展入河排污口、工业污染、劣Ⅴ类水体、城镇污水垃圾、固废危废、船舶码头污染和岸线、农业面源污染、自然保护区等“八个集中整治”,确保根除污染隐患、推进治理修复。同时,坚持一体推进,紧紧围绕“水清、岸绿、天蓝、土净、产业优”目标,统筹推进城市水环境治理、长江岸线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等工作,确保生态优先一寸不让、绿色发展半分不松。为了确保措施落到实处,芜湖市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市县领导干部包保制度和月调度制度,确保把责任和举措落实到每一个单位、每公里岸线,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肃惩处简单粗暴、敷衍应付等行为。

池州市全面排查问题,摸清生态环境家底。全面落实监管,守住生态环境底线。建立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2019年年底前建立“三线一单”信息共享平台,2020年年底前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工作;建立动态巡查机制;严格执法监督检查,重点加大对生态保护区、生态敏感区、自然保护区以及开发园区等重要区域影响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及时发现问题,严肃进行处理,抓住反面典型案例强化警示教育。建立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并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和媒体监督作用。围绕“三道防线”,开展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大起底”,全面开展入河排污口、工业污染、黑臭水体、城镇污水垃圾、固废危废、船舶码头污染和岸线、农业面源污染、自然保护区8个专项排查,采取人工排查和无人机排查相结合方式,实施全方位、地毯式排查,分类别建立问题排查清单台账,全面实行县区、乡镇(园区)、村居(企业)三级主要负责人联签制度。

马鞍山市按照省委“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部署要求,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相关问题整改工作,确保所有问题按时按质整改到位。4月11日,马鞍山市市委书记张岳峰现场督查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在薛家洼码头拆除整治现场,张岳峰仔细察看拆除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对薛家洼码头环境面貌发生的变化表示肯定。马鞍山市强化日常监管,组织开展打击非法排污专项治理行动,及时发现、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对典型案例进行通报曝光。同时,加强宣传引导,切实增强企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发动广大群众举报环境违法行为,为做好整改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瞄准自身特点,出台相关措施

安徽省沿江5市的经济发展情况不同,在“三大一强”攻坚行动中,也有不同的侧重。各市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三大一强”攻坚要求,出台了很多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在长江铜陵段岸边,繁花盛开,绿草如茵。82岁的马奶奶已经在江边生活了几十年。“这几年岸边环境好了很多,我每天都要来江边散步”马奶奶坐在草地边休息,欣赏着长江的景色,“以前这里全是荒草,根本不敢进来。现在你看那边的面包山,环境真的太美了。”

一直以来,冶金、电力、水泥等工业支撑了铜陵市经济发展,但也给长江大保护带来了环境风险。铜陵市针对产业结构的问题,深入实施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铜陵方案,打造沿江1公里生态修复样板区、5公里产城融合创新区、15公里乃至腹地绿色发展示范区;严守“三线”(确定岸线资源利用上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守环境质量底线)。原本码头林立的长江岸线,如今已经成为市民欣赏江景的美丽公园。

为了维护江岸的美景,铜陵市委托第三方对江岸进行维护。笔者看到,不时有安保人员在江岸巡视,不允许宠物、汽车等通过,游人漫步江岸,形成一条景观步行带。

“三大一强”攻坚行动就是要啃下长江大保护遇到的硬骨头。像铜陵市一样,安徽省沿江城市都下了硬功夫。

和铜陵市类似,安庆市的产业结构也偏重化工产业。为了落实“三大一强”攻坚行动,安庆市将目标转向了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污染治理。

安庆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君毅表示,安庆市围绕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业污染治理、城镇污水垃圾处理、清废行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船舶港口码头污染防治等8个方面的重点,全面启动了“大起底”排查工作。4月底完成排查,建立了各地各部门问题清单、责任清单,纳入市污染防治攻坚“三督”机制统一推进。按照“即知即改、限期解决”“立行立改、集中整治”的总体要求,力争8月底前完成整改。

“2017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安庆市问题有20个,已经整改销号13个。”张君毅介绍,2019年,安庆市要整改销号3个问题,其中黄大湖水质不达标问题已经整改完成,正在申请销号;全市153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三大一强”攻坚不仅要解决长江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更要让群众享受到美好的生态环境。芜湖市利用“三大一强”攻坚行动的契机,推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

雨污分流不彻底、管网建设历史欠账多——由于种种原因,包括板城垾明渠在内的多条黑臭水体曾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列入整改名单。芜湖市痛定思痛,启动编制《芜湖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及市区黑臭水体整体提升方案,并开展县城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今年,芜湖市将完成大龙湾污水处理厂一期一阶段建设,朱家桥一期及二期、城南一期、滨江一期一阶段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开工建设朱家桥污水厂三期、城南污水处理厂二期及滨江污水厂一期二阶段。同时,继续推进市区12条污水主干管网建设和64个老旧小区的雨污分流改造。

在芜湖板城垾明渠,笔者看到几个曝气装置正在水渠中运行,同行的芜湖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周边老旧小区管网改造工作进展顺利,仅剩1公里明渠等待最后处理,预计将在2019年年底前整改完成。

100天的时间能做到什么?马鞍山市用实际行动证明,100天可以将取水口迁改并且建成16公里长的输水管线。马鞍山市慈湖水厂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分布着万能达电厂煤炭码头、马钢港务原料铁矿码头及马鞍山港口集团矿砂码头。按照最新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相关要求,慈湖水厂取水口迁改迫在眉睫。

1月6日9时30分,随着一股股清澈的江水从慈湖水厂输水管出口喷涌而出,在场的群众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这标志着,在历经3个月的艰苦奋战后,马鞍山市2018年环保一号工程——慈湖水厂取水口改造项目顺利完成,已具备通水条件。马鞍山市将工程分为13个施工段,交付马建集团,共编制了20多个专项方案和施工方案,采用钢板拉森桩、GPS定位管道对接等新技术新工艺组织施工,在确保工期的同时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马鞍山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高质量完成慈湖水厂迁改工程,在保护长江的同时,保障了全市饮用水安全。

507码头片区位于长江池州段,面积约为178.6公顷。整改前,片区环境长期“脏乱差”,分布着八五钢厂等“小三线”专用码头等10家码头物流企业以及3家废品收购点、4户禽畜养殖等,围网养殖、私搭乱建等问题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今年4月,池州市将507码头列为重点整治对象,驻场办公、强力调度。截至目前,507码头片区已经整改到位,废品收购点和畜禽养殖已经全部清理,珍珠养殖、围网捕鱼以及河道两侧种菜等全部清除。共拆除违法建设面积1万余平方米,撒草复绿面积1000余亩。507码头片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如今,走在原来的507码头,8000棵樱花树已经吐绿成活。可以想像,明年春天,落英缤纷,绿柳成行,这里将成为市民一处赏樱游玩的好地方。

文雯 潘骞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