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福建:环境管理“智变”引领质变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2019年5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态云应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福建:环境管理“智变”引领质变

通过生态云平台开展一市(事)一会商。
生态云驾驶舱
企业登录亲清服务平台获取帮助。
 

福建美,美在山,美在水,美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美在保护生态环境的久久为功,美在数字生态的提“智”增效。

作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和“数字中国”建设的实践者,福建省始终注重生态文明与“数字福建”的融合发展,探索出一条“互联网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之路,2018年5月,建成全国首个省级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

一年来,大数据应用正以磅礴之势融入福建省生态环境保护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全省上下运用生态云平台实施环境管理决策、处理突发性事件和提供公共服务已成为工作常态,基于生态云平台的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生态环境业务协同合作的全省“一盘棋”局面初步形成,环境管理转型成效初显。

本报撷取了部分生态云应用的典型案例,以小见大,从不同侧面展示福建省借力生态云实现环境治理由末端治理向全程管控、环境管理由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环境监管由监管为主向监管服务并重的转变。

大气联防联控,精心呵护“福建蓝”

2018年,福建省九市一区空气优良天数占比95%,比全国高15.7%。其中,PM2.5平均浓度26μg/m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3.3%。“福建蓝”“清新福建”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名片。

守住“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底线,福建省在环境质量高位运行的高起点上自加压力,始于“问”,却不止于“答”。

瞄准臭氧问题凸显的短板,福建省坚持实施比国家更严的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治理要求,以生态云为总抓手,不断推动蓝天保卫战朝科学化、精细化发展。

以2018年7月27日的臭氧污染防控为例,在生态云平台发出7月28日至29日泉州、莆田、福州等沿海3个城市将出现臭氧轻度污染的预报后,随即自动识别预警,向沿海3地市子平台发送预警信息。同时,平台通过短信形式,通知各级党政领导,通过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推动,让管控过程更加有力、有效。

各地根据预报内容快速响应,并在规定的6小时内在平台实时填报拟采取的管控措施。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可通过云端查看每个地市的拟措施执行情况,为开展会商研判打好基础。

福建省生态环境厅通过生态云平台发起视频会商后,各级部门和专家开始根据预警内容、实时监测数据以及历史经验开始讨论分析。

根据气象条件分析,受西南风影响,污染物从晋江华表山一路往东北方向传输,可能影响泉州、莆田等区域。沿着可能受污染的路径;开展VOCs组分分析,通过源谱解析,分地市精准识别重点管控的行业企业。确定了泉州市以包装印刷及晋江和南安建陶行业、莆田以制鞋行业等为重点,强化管控。当莆田市确定以鞋业为重点管控行业后,结合气象条件,利用走航车进行观测,从系统中发现污染排放较大、浓度较高的区域,进而从生态云一企一档查看这个范围内的相关污染源档案,了解固定源排放,辅助确定这个区域的重点监管企业。

根据各级部门会商研判的成果信息,按照既定的“黑白灰”名单进行“点穴式”精细管控,同时下派省市县三级执法人员前往管控现场进行跟踪和落实,并将实时管控情况通过APP传送至生态云平台,必要时进行连线,确保管控措施落到实处。结合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在线监控数据、气象条件,对管控效果定量化分析,及时优化管控措施。

同时,采用大气热点网格系统,获取莆田市各个空气质量网格的信息,实时验证管控效果。管控结束后,莆田市的空气质量实时值好于预报值,保持良的水平。

2018年全省通过应用生态云平台开展大气区域联防联控,减少了50%以上的轻微污染天数,特别是今年一季度九市一区优良天数比例为99%,高于全国平均值22.1个百分点。

流域精细管控,精准打好“碧水保卫战”

福建省八山一水一分田,水系纵横交错,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水质长期保持优良实为不易。

福建省在流域管理中创新模式,在生态云平台上汇聚了生态环境、公安、水利、气象、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数据,实现全省水系一张图, 将流域整治触角伸向毛细血管,水系治理向纵深、源头、治本全面推进,全省水系12条主要河流、636条小流域、5000余个汇水区域全数字化。

通过生态云互联互通,形成了纵向省、市、县三级生态环境部门数据和指令双向传输;横向与河长办河湖管理平台、县级政府网格化监管平台打通,实施预警信息、管控指令下发和治理措施进展、日常巡查结果实时反馈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的一盘棋模式。

同时,通过人工巡查反馈、水质实时监测、视频在线巡查、无人机巡查等手段实现了水质常态化监管,建成流域管理长效管理机制。

利用生态云对全省55个国控单元、148个省控单元进行精细化管控;实时掌握小流域为民办实事治理项目进展,并结合热点舆情模块解决百姓身边突出问题;结合遥感技术和AI智能分析,实施“一源一策一档”,实时掌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环境状况;结合无人机技术,对黑臭水体入河排污口进行排查整治,实现水质常态化、立体化、实时化监管。

以厦门市隘头潭断面为例,2018年3月~4月这个断面水质未能达标。厦门市水质分析管理子平台通过调度历史监测数据、水文数据等分析,波动原因是总磷指标难以稳定达到Ⅲ类考核要求。通过卫星遥感影像解析、土地利用等人工智能算法,结合点源在线监测数据,源解析结果显示总磷污染物来源构成。在以上分析基础上,精准排查重点区域,下达西源溪、汀溪等流域污染源整改清单。 运用大数据融合分析,生成生活面源、水产养殖、农业面源等精准治理项目并实时动态跟踪。治理过程中,随时调度河流、水库等视频监控,以及电站生态下泄流量监控数据,且水质自动站一旦出现预警报警,将自动推送一线管理人员。经过精细管控,隘头潭断面总磷指标明显下降,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

2018年,通过生态云的精细管控,全省水质明显提升,主要河流Ⅰ类~Ⅲ类水质比例从87.4%提升到95.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4.8个百分点。

一市(事)一会商,实时监管夯实职责

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始终注重用现代化手段引领环境管理模式的转变,从生态云平台建成启用之初,就不断探索利用数据汇聚、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着力破解传统监管模式存在的力量不足、监管薄弱、层级过多、末梢不畅、静态单一、互动不足等问题。

4月10日,福建省生态环境厅与龙岩市人民政府通过生态云平台进行“一市一会商”,推动突出环境问题的解决。

通过云平台,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实时与龙岩市人民政府、省市县三级生态环境、农业、住建、水利等部门,以及环境执法检查现场人员、企业人员、网格员等多方多点实现跨地域、跨领域、跨层级、跨部门的云视频远程一体化联线互动,面对面交办问题。

各参会方以问题为中心,开展云端会商,既可以随时查阅各业务应用系统的静态资料,又可以实时调取环境执法检查现场动态情况,同时还能进行点对点的两两联系沟通。特别是充分利用无人机、无人船、微信视频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实时抓取各类末端信息,让生态环境监管的“末梢神经”动起来。

针对问题,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相关处室负责人结合信息汇聚和执法检查记录情况,即时、高效的互动,进行现场点评,直击问题要害。结合点评情况,福建省生态环境厅与当地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进行关联分析和综合研判,按照各自职责,对各项问题分别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明确时间表。后期,生态环境部门还可以利用云平台,结合现场检查和监管网格员,对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全过程跟踪调度。

会商见实效,得益于福建省实化网格,打通监管最后“一公里”。实现监管对象到元,做到一元(源)一码;监管要素到元,从项目环评到固废处置,做到全周期信息实时汇聚;监管力量到元,健全五支队伍,做到协同监管;联合指挥到元,通过云端,五支队伍各成员间可以通过语音视频连线,随时视频会商,厅长可直通网格员,迅速聚焦一线,聚焦问题。

同时,依托生态云平台开展“一市(事)一会商”,能够瞬时将一些堵点、热点、难点问题直接传递给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实时传导压力、时时落实责任,有力推动 “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实现环境管理能一竿子插到底,实时监管夯职责,实现了上下一体化、能力最大化、管理扁平化、指挥实时化、多维动态化、协同高效化。

亲清服务,促进企业实现绿色领跑

福建省通过生态云平台,深化“互联网+政务”,建成全国首个省级生态环境领域亲清服务平台,通过减少刚性约束,提升人性关怀;强化正向激励,促进企业绿色领跑;破解企业环境治理中“有想法、没办法”的困境;实现服务要“亲”,关系也要“清”,做到亲清服务。平台获评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福建电子政务十佳案例。截至目前,已有两万多家企业主动注册。

实现“进门好办事”,做到一个门户、一号通行、一网通办、多表合一。平台整合了现有生态环境管理部门使用的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自动监控等各类涉企环境管理信息化系统,建立统一的企业环保综合门户;以社会统一信用代码作为企业用户唯一账号,替代原有各系统企业用户名,赋予每个排污单位登录权限,做到“一源一码”,一号通行,全系统应用;整合生态环境部门各项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业务申报事项,做到“一张网”审批,“一站式”办理,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归并整合各涉企信息化管理系统中要求企业填报的表单和数据,实现“多表合一”,避免企业重复录入和填报,最大限度减轻企业负担。

实现“服务更暖心”,做到有政策指导、有亲情提示、有咨询互动、有治理方案。平台提供了各类涉企的政策法规知识,开设了环保学习课堂,通过加强对各类环保政策、环保知识的宣传解读,让企业对“应该做什么”更加明晰;在企业出现轻微或潜在的违法违规行为时,及时预警提醒企业,促其主动整改;在政策变更、标准变动时,及时通知提醒,给企业留足适当的缓冲期。在企业遇到困难问题时,通过在线咨询功能,及时寻求帮助。生态环境部门在制定政策法规标准、实施环境管理的时候,也能广泛征集企业意见。平台还引入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治理、危废处置、社会化监测等第三方服务机构,便于企业更及时、更有效、更专业的获取信息和对接咨询,同时还可以组织专家和科研机构“把脉问诊”,为企业提供最优治理方案。

实现“守法更自觉”,创新实施一企一档、增强互动互信、实施差别监管、强化信用奖惩。平台将每个企业数据整理归类回流,帮助企业健全环保档案,让企业对自身环境管理状况更加明晰,企业可以更具针对性的解决自身环境问题,责任清单一目了然。设置排污单位环境信息公开窗口,企业可采取网上报备、微信互动等方式,将自身环保问题整改情况上传平台,自证守法; 生态环境部门可通过自动监测、视频等方式开展非现场执法监管,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公众也更加容易地获取企业动态完整的环境信息状况和环保问题整改情况。依托生态环境大数据分析,实施分级管理,对环境管理水平较好、诚信良好的企业,减少现场检查频次,不搞“一刀切”,切实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的干扰;而对环境管理水平较差、诚信不良的企业,则精准“切一刀”;自动归集企业环境行为数据,将企业环境守法状况、环境管理水平体现成量化的动态信用评价分值,在倒逼企业自我整改的同时,推进实施信用评价结果与绿色信贷联动挂钩,营造“守信者时时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的良好氛围。

下一阶段,福建省将根据新时代环境管理的新形势,持续“深应用”;紧密跟踪数字生态的前沿热点,持续“促发展”,力争实现生态云建设的立体化、应用拓展的智能化、亲清服务的深度化、管理机制的法治化、运维模式的市场化、网络运行的安全化,全面提升生态环境大数据的建设和应用水平。

林祥聪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