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细数黑臭水体治理怪象,中招了吗?
保持敬畏才是探险精神的根本
查处举报应有明辨是非的慧眼
饮用水水源地整治应突出“细”
危固废案件频发如何遏制?
有效管理危险废物需政府主导
补齐重点工程 施工治尘短板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6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危固废案件频发如何遏制?

 

消除危固废安全隐患,应突出“源头控制、安全处置、过程监管、防范风险”,从企业的“产、贮、处”全链条形成管控闭环,全面掌握危固废产生、贮存、处置情况,同时加快推进辖区内危固废库存削减工作。

◆蒋绍辉

“棋盘镇一废弃厂房内转移堆放废盐约30吨,废活性炭、污泥约10吨”,“时集镇白石村一养殖场露天堆放危废483桶,袋装废物200袋”,“双塘镇袁湖村北湖露天堆放大量黑色粉状固体废物约300吨”……

近期,笔者所在的江苏省新沂市连续发生多起非法转移、倾倒危固废案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部门也纷纷发函,要求协助办理相关危固废非法转移事宜。当前,危固废案件何以频发?

笔者调查发现,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很多市县缺少完善的危废固废处置设施,致使无法利用的危固废没有去处。有的地方现有焚烧设施能处置的项目类别少,对很多强腐蚀危废不具备处置能力。有的地方危固废填埋设施处置能力不足,不能满足当地危废处置需求。

响水“3.21”爆炸事故发生后,很多地方对关闭取缔的化工企业进行了几轮排查,遗留废弃物环境隐患较大的问题集中凸显。现存生产企业库存量大,关闭取缔企业遗留大量危固废,原化学原料、部分产品经长时间存放,失去使用价值,转为危废,蒸馏釜、管道内存有残渣残液,环境隐患大。

危固废产生量大、种类多、成分复杂,消化处置能力不足、转移处理渠道不畅,加之个别企业守法意识不强,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偏僻场地非法倾倒危废和固废,少的几百桶(袋),多则几百吨。

企业之所以铤而走险,还是受到利益驱使。通过正规渠道处理危险废物成本较高,非法处理成本则要低得多,甚至相差好几倍,导致一些企业产生违法冲动,绞尽脑汁一埋了之、非法贮存等现象层出不穷。

此外,部分基层执法人员对危险废物名录及其特征认知不足,在管理上存在漏洞,也给一些人提供了可乘之机。此类案件的作案手法隐蔽,发现难度大,还存在调查取证难、查处难等问题。非法处置危固废的行为具有流动性强、排污隐蔽、作案时间短等特点,如果没有群众发现并及时举报,执法部门很难发现线索。

如今,危固废监管已进入环境执法主战场,生态环境部今年已经启动了打击固体废物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清废行动2019”。笔者建议,消除危固废安全隐患,应突出“源头控制、安全处置、过程监管、防范风险”,从企业的“产、贮、处”全链条形成管控闭环,全面掌握危固废产生、贮存、处置情况,同时加快推进辖区内危固废库存削减工作。

针对关停取缔企业,建立协调、通畅、高效的部门执法联动协作机制,严查固废非法倾倒、转移、偷埋等环境污染违法行为。充实危固废监管力量,把责任压实,形成监管合力。

针对停产整治类企业,严格按照“零库存”标准进行处置,原则上利用停产整治时间,加快处置进度,尽快完成清库存任务。同时,要通过信息化建设将点多面广的危废产生企业纳入监管,实现危废出厂转移等信息联网,确保来源可追溯,保障危废得到合法处置。

针对生产企业,按照减库存、控风险要求,制定处置工作计划,按月推进企业危废处置进度,每周调度工作落实情况,确保每季度全市库存危废不超过处置红线,年底前完成减库存年度计划。

在日常监管中,还应对生产环节产废情况、污泥排放等情况做好排查,建立产废如实申报制度和危废出入库详细台账,落实转移联单制度,加大日常抽查频次,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等。总之,要通过多种措施,努力实现危固废处置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