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核与辐射
3上一版  下一版4
 
核与辐射安全的忠诚卫士
首个核能清洁供热项目落地海阳
图片新闻
福清核电环境实验室获国家认可证书
大亚湾基地陆地及海洋物种超过200种
中核集团核科普活动走进校园
国家核安全局2018年报发布
华北站开展非例行检查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9年6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东北监督站监督员郭海峰
核与辐射安全的忠诚卫士

图为郭海峰在应急演习过程中开展监督评估工作。 邓夏摄
 

◆本报见习记者李玲玉

“我的工作生涯应当这样度过——当我回忆过往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我退休的时候就能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事业。”

迎着晨光,边走边说出这番话的郭海峰,是生态环境部东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以下简称“东北监督站”)辐射环境监测与督查处的一名监督员。今年是他守护核与辐射安全的第十个年头,对于他来说,这份工作是事业,更是使命。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边境应急,于无声处听惊雷

郭海峰很忙,尤其在有应急任务的时候。“不管原本在干什么,接到应急通知,拿上东西立刻出发。”郭海峰的目光扫过桌上的全家福。妻子娟秀温婉,丈夫出差时,她用柔弱的肩膀默默挑起照顾一家老小的重担。

带上设备、定好路线,即刻出发。为保证应急工作时效性,不少工作往往只能在途中安排,但郭海峰逐一协调、落实,仿佛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一路奔袭,筋骨粗糙的东北大汉展现出“细节控”的一面。有次应急要从大连赶往长白山,一天行程上千公里,郭海峰和同事们轮流驾驶车辆。应急工作多在冬季,地处东北,意味着要操心的事情更多。“我们在路上凑合着吃点儿,车的口粮可马虎不得。”越往北走,温度越低,他适时提醒同事加一些当地的油,以适应极寒气候,保证车辆正常行驶。

抵达监测点位后,他们马不停蹄地卸车、开箱、预热、校准仪器设备,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工作状态。

一次应急要持续十天左右,监督员必须保持精神高度集中,24小时不间断查看、调试监测设备,记录、分析监测数据。在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中,郭海峰的手冻得通红。“零件太小,戴不了手套。”他笑着说。

同事那里有张任务结束返程时的照片,画面里的郭海峰胡茬凌乱,眼皮沉重,头斜靠在车窗上,睡着了。

作为唯一一个承担边境应急任务的监督站,东北监督站圆满完成1次福岛核事故应急响应和5次朝核试验应急响应工作。成绩背后是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核安全铁军的忠诚担当,更是日复一日严格、认真的应急准备。

应急预案要不断完善,辐射应急快速监测人员要常备不懈,应急车辆、装备和设备要定期维护,辐射环境监测站要正常运行……“东北边境地区应急监测责任重大,做好备勤工作是完成应急的基础,决不能马虎。”郭海峰说。

“忙并快乐着”防患于未然,扛起监督职责

督促指导东北三省生态环境部门的辐射安全和辐射环境管理工作是郭海峰的重要任务。他说:“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我们的重要政治任务,我们必须加强监管,确保核安全万无一失。”

构筑核与辐射环境安全防线,地方生态环境部门的辐射环境管理与应急能力至关重要。郭海峰和同事们提早部署东北三省辐射环境管理与应急工作,组织召开研讨会,全面总结东北地区2017年辐射环境安全管理工作成绩,明确东北三省2018年重点工作任务。

会议筹备期间,“风险”和“问题”一直是他脑海里的高频词。“风险导向是党中央对核安全工作的总体要求,也是我们工作的基本方法。坚持问题导向,正视当前监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才能聚焦目标、重点突破,严控安全风险。”他介绍道。

防患于未然,胜于治乱于已成。演习是检验辐射环境应急能力的试金石,也是郭海峰工作清单里的“常客”。

“时刻准备着,才是最好的准备。”说起对辽宁红沿河核电厂首次开展的“盲演”,郭海峰打开了话匣子。

“盲演”就是事前不通知、无演习脚本和事先不准备的演习。以往的演习是由核电厂编制情景并主导进程,这次则由郭海峰和同事们操刀设计情景。

突破的背后是夜以继日的付出。他们提前数月开始设计,反复推敲,数易其稿。考虑到现实情况的复杂性,他们放弃以往相对简单的事故情景序列,采用多重事件叠加场景。“例如,核电厂发生通讯故障,同时又出现厂房水位低的情况。”郭海峰介绍,“这对现场应急指挥的综合研判、决策和指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具实战性、有效性、检验性和真实性。”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为充分了解自动站运维工作实际,郭海峰调研东北三省自动站的运维管理情况,脚踏实地现场查看,深入各省听取意见和建议。“要摸到实情,必须调‘真’研‘实’,一头扎进去。这就像地里的麦穗,身子越低,收获就越多。”

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郭海峰就东北地区已建国控自动站运维管理情况形成调研报告,其中的相关建议得到生态环境部领导认可,已经落实。

“我们面前常常有两条路,一条是容易走的路,一条是正确的路,我选择后者。”郭海峰说,“这条路上免不了汗水和伤痛,但做出实实在在有用的东西,就是对我最大的褒奖,苦点儿算啥。”

“像得了强迫症”严慎细实,皆成性格

“十年里,他变得更加稳重。‘严、慎、细、实’是工作要求,也融入了他的性格。”和郭海峰同年进入东北监督站的同事赵越说。

核与辐射,安全第一。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任务对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提出更高要求,要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就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全国仅有的两套惰性气体采样系统之一就在东北监督站,执行应急任务的时候,这套系统是重要的数据来源。“射线看不见摸不着,因此辐射环境监测离不开设备,否则就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郭海峰看着这套系统说,“为了做好它的运行维护,我们可真是操碎了心。”

有次应急时,这套系统突然运行异常,很可能影响应急监测任务大局。以前从未出现过这种情况,郭海峰心头一紧,马上“望闻问切”。“天天跟它打交道,我一听就觉得设备声音有异常。”他迅速查找,确认是过滤片出了问题,紧急更换后,系统恢复运行,没有影响任务,他长舒一口气。

有惊无险,靠的不是运气,而是经年累月的严于律己、踏实谨慎。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的郭海峰并不是核与辐射专业出身,要娴熟掌握辐射监测设备的操作和维修技术并不容易。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他查阅百余篇论文资料,多次请专家指导,不断学习。密密麻麻的笔记里,写的是知识,藏的是初心。

“我把自己当成最后一道防线,必须得学细、学实。如果有疑问没解决,觉都睡不好,就算是半夜也得爬起来钻研一番,理清楚了,心里才踏实。”用郭海峰自己的话来说,就像患上了“学习强迫症”。从使用方法、工作原理到维修技术,他硬是这样一点点啃了下来。如今,他对每个零部件都如数家珍。

奋战在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事业的第一线,郭海峰很拼。十载忠诚历风雪,他奔走的姿态,就像“奋”字——一个人在田野上迈开大步,昂首前行。

“全国有成百上千名监督员,我只是其中一员。”郭海峰摩挲着监督员证说,“我们作为核与辐射安全卫士,使命光荣、任重道远,要忠诚、担当、无私奉献,确保核安全万无一失。”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