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化
3上一版  下一版4
 
沉默的鱼儿与变迁的自然
陕西朱鹮亮相日本大阪
挥不去的昌平记忆
城市设计重塑公共空间
岁月幽香荆条花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9年7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沉默的鱼儿与变迁的自然

 

◆陈华文

淡水鱼类,往往容易被人忽略,但它们却是生态环境变迁最为敏锐的生命群落,其命运是环境变迁的“传感器”。读图文并茂的科普著作《身边的鱼》,带来诸多人文启示。

本书作者张国刚是湖北大学的美术专业教师,他的创作中不仅关注人间百态,对万物世界的探究也乐此不疲。2007年,他加入野鱼驯养爱好者团队,在城市周边河湖采集小野鱼,回家饲养观察。在此过程中,他发现生活在淡水中的鱼儿和人类一样有爱恨情仇、喜怒哀乐。从此,鱼成为他创作的主要对象。

从2012年开始,张国刚不仅研习鱼类的科学知识,还津津有味地用水彩描绘鱼儿的那些事儿,探索以“文字+绘画”的方式,对鱼类开展双重叙事。

3000多个日夜,张国刚走过无数条河流小溪、湖泊池塘,寻觅着那些被人遗忘的原生淡水鱼类。经过艰辛的寻找、采集,观察、记录,描绘鱼儿矫健的身姿、瑰丽的色彩。最终,这些故事和绘画,汇集成一部部科普绘本。就在前年,其绘本《野鱼记》获得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但是他的探索并未止步,两年后又推出科普绘本《身边的鱼》。

《身边的鱼》一书分为3个部分,即鱼的生命历程、寻踪江湖、鱼的外形。书中,作者用准确而温情的词句、灵动而清新的笔触,介绍了生活在武汉市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山川溪流、湖泊湿地中较为常见的野生原生鱼类。张国刚写道,这些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小鱼们”,虽然没有多少“经济价值”,但它们是构成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当这些小鱼消失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周围的河流湖泊变成“死水”之时。

在张国刚眼里,这些淡水鱼类,虽然沉默不语,但同样是一个万千世界,这是大自然的造化。特别是中亚亚热带区域内的淡水鱼家族,同生活在这里的人类一样,总是把美隐藏在平凡当中。讲述和描绘鱼类的繁衍、生存与日常,也是深度思考人类与环境协调演化的关系。

世界上已知鱼类约有2.6万多种,淡水鱼约有8600余种。我国现有鱼类近3000种,其中淡水鱼有1000余种。对于淡水鱼类诞生与进化、类型、机能、生存等,作者在进行系统解读时,充满着文学的诗意与温情。

淡水鱼通常居住于内陆水域,然而最近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人口增加、环境污染、筑坝以及任意引进非本地品种、过度捕获等问题,使得淡水鱼的生存栖息地及水质遭受了破坏。某些淡水鱼,在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将其归于某个种类时,就已悄无声息绝迹于河水深处。这看似和人类无关,其实包括淡水鱼在内的所有物种,若纷纷走向灭绝,万物的食物链就会被撕裂,生态与环境的平衡就会受到严重挑战。

坦率地讲,当前国内科普创作不可谓不热闹。但要么是专业性表述太多,要么是拼凑痕迹明显。笔者认为,真正的科普著作,不仅要吃透科学内容,还要善于将科学常识进行通俗化、形象化的表达,如果再用第一人称叙述,就更增加了作品的亲和力和传播力。

翻阅《身边的鱼》,不难看到张国刚善于另辟蹊径,以画家炽热的激情,做真正有温度有审美高度的科普。本书出版之时,他的另一本《中国原生鱼水彩》也同期问世,专注描绘鱼儿的世界,想必他也如同一条快活游弋的鱼儿。

正如他在本书中所写:也许我们寄居于高楼大厦,穿行于拥挤车流。但是,大自然才是我们真正的故乡。当我们置身于山川溪流,与草木为伍,与虫鱼为伴,我们不仅能寻获自然故乡的角落,更能找到内心的宁静和自然的和谐。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