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百岁老人与“阿白”
三江源头的绿色牧歌
沧州市长部署水污染防治
图片新闻
用好“三条线” 实现巧发展
烟台首次约谈空气质量最差镇街
河津以环保倒逼转型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9年7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岁老人与“阿白”
——记全国“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黄枢余
黄枢余老人接受记者采访。 秦辉摄
 

◆本报记者 昌苗苗 通讯员 余锋

红沙村是一个海边村庄,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港口区光坡镇,村子周边万顷碧海,竹木成林,虾丰鱼肥,成为白鹭栖息繁殖的一个天堂。

据有关部门监测统计,目前栖息在广西北部湾畔一带的鹭科鸟数量多达30万只。国际著名鸟类专家曾将防城港市定义为“世界上白鹭离人最近的地方”。2012年,防城港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第一个“中国白鹭之乡”称号。

沿海地区条件很多都相同,但多年来白鹭为何长居于此?这还得从今年104岁高龄的老人黄枢余说起。

不知名的小山成了“白鹭山”

黄枢余老人与白鹭的情缘,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

1982年春节过后的一天,年过六旬的黄枢余做完农活返家经过一片竹林时,发现有几只受伤的小白鹭在竹下呻吟,似乎在向他发出“救命”的呼声。善良的老人把几只小白鹭抱回了家,找来些鱼虾喂养,给它们涂药治伤。

在黄家老少的悉心呵护下,小白鹭们不但捡回了性命,还健康长大了,与老人一家快乐相处。

或许是“鹭爸鹭妈”们寻声来找自己的“儿女”,或许是老人一家的善举感动了精灵般的白鹭,不久,第一群白鹭来到黄家房屋后山那片林子中,并筑巢安居下来。

白鹭群从天而降,让黄枢余惊喜不已。从那时起,黄枢余一家人对白鹭们是百般呵护,黄枢余还给白鹭取了昵称——“阿白”。

每次打鱼回来,黄枢余第一个动作就是挑出些小鱼,撒在树根处,轻声呼唤:“阿白,阿白,鱼啊鱼啊……”起初,白鹭小心翼翼,不敢下地吃鱼,反复试探,才放松警惕,胆子慢慢大起来。后来,每当黄枢余挑着鱼篓回家时,山上大大小小的白鹭便会欢呼雀跃,有的甚至落在老人的肩上高叫。

出于对这里环境的信任,到黄家的白鹭越来越多,最多的一年一度达到近万只。“白鹭最多那几年,我们家房前屋后竹枝都被鹭窝压弯了腰。”黄枢余的三儿子黄积林对记者说。

从此,黄家屋后那座不知名的小山,也被人称为“白鹭山”。

爱鹭之情代代传承

在黄枢余的影响下,他们一家四代,都把保护“阿白”当成一种责任、一份事业。

黄枢余老了,走路不太灵便了,便定下规矩:三个儿子,每家一年,轮流照顾“阿白”。各家都是儿子“主外”,每天去海边撒网抓鱼;儿媳“主内”,把鱼切细喂“阿白”。而每年白鹭到来的季节,每日轮流巡山便成了这些晚辈们不可缺少的工作。

2012年,大儿媳从屋后山林中捧回一只摔伤的小白鹭,用保温袋给它取暖,用药给它敷伤口,买鱼虾给它吃。在她的精心护理下,小白鹭恢复了健康,还在黄家门前的树上定居了,后来生下4只小宝宝。

孙媳妇小苏是个“80后”,白鹭是她和黄枢余大孙子的“媒人”。2011年,小苏来看白鹭,认识了黄枢余的大孙子,她感觉一家人都那么善待白鹭,小伙子一定也善良可靠,就下决心嫁过来,并主动承担起保护白鹭的责任。现在,曾孙子也一天天长大,小苏从小教育他与白鹭为伴,要将爱鸟护鹭的家风一代一代传下去。

如今,黄枢余一家祖辈生活的这片家园发展成了远近知名的“红沙渔鹭园”。而一些村民和小学生发现了受伤的小白鹭,也会送到黄家来救护。

为培养广大青少年儿童感恩自然、感恩生命的意识,近年来,当地政府部门在红沙村渔鹭园建立了“红领巾护鹭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基地”等宣传及活动阵地。黄枢余老人向少先队员授“红领巾护鹭队队旗”。在渔鹭园里,孩子们从黄枢余老人那里了解了白鹭的生活习性及爱鹭护鹭知识。

“孩子们来保护白鹭,我很欣慰,感到后继有人了。”黄枢余说。

今年6月2日,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联合举办的“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2019年“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名单揭晓,黄枢余赫然在列。

“去时不过九月九,来时不过三月三”,这是每年白鹭迁徙的规律。如今,104岁的黄枢余与白鹭的那份情缘仍在延续,他与白鹭的传奇故事仍在传颂,他那善良、质朴的护鹭精神也在不断发扬光大。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