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生态含“绿”,发展足“金”
做实全域河长制 守护秀美山水画
宜昌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9年7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态含“绿”,发展足“金”
湖北五峰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富民,走绿色发展之路
五峰打造的万亩茶园 宋杨/摄
 

核心提示

盛夏时节,走进大山深处,浓墨重彩的绿似乎让人一触摸、一挤压就会滴落下来——这里是湖北五峰。

地处鄂西南边陲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全境皆山,群山连绵,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属于国家限制开发区域。长期以来,受政策限制和交通区位制约,各项发展举步维艰。

与此同时,五峰又有着优良的生态环境,拥有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柴埠溪国家森林公园、百溪河国家级湿地公园、五峰国家地质公园等国字号生态品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高81%,位居湖北省县市首位。

如何在保护与发展的平衡中,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

五峰的答案是坚持“生态立县”。自2011年起,五峰就提出了“生态立县”战略,8年来,五峰始终坚持把生态环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着力点,多措并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红利日益显现,绿色产业快速增长,阔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五峰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坚守生态底色 护好“绿水青山”

在追逐发展的热潮中,五峰这片“绿色王国”如何“守身如玉”?

“以环境换发展,无异于饮鸩止渴。”县委书记陈华的态度很坚决,“生态立县第一位,八年来丝毫不动摇。”

一项项举措凸显着五峰的决心:

聚力生态建设。早在2014年初,五峰就提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成立县委书记、县长分别任组长的生态功能区考核领导小组、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定期研究创建工作,县人大将创建工作落实情况列入人大专题询问议题,县政协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年度议政性常委会的重要内容,县委政府领导,人大政协监督,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公众参与,合力推进全县生态保护和建设。

划定生态红线。按照“应保尽保”和“预留发展空间”原则,五峰将县域内的各类保护地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红线划定面积为991.7平方公里,占县域国土面积的41.8%。积极推行环境保护、土地利用、城镇开发、经济发展等多规合一,坚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严格执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严格环境管控。充分利用民族自治地区的立法权,颁布修订《森林资源管理条例》《水电条例》《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对县域内企业进行生产工艺优化和能源替代,推行煤改电(气)、柴改电(气)生产模式,着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农机农具制造等低碳产业,实施节能减排工程。

加大生态投入。先后投资近20亿元用于生态建设与保护,累计投入5000万元推进乡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全县先后创建省级生态乡镇5个、生态村18个,市级生态乡镇8个、生态村61个;2018年全县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质量考核位居宜昌市第一、湖北省前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 326 天,被湖北省环境保护委员会命名为宜昌市首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压实环保责任。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决破除唯GDP的思想,建立生态考核指标体系,健全森林、河流、保护区等管护目标责任制,与相关单位、乡镇签订责任状,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全县综合目标考核,实行严格的环保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在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延伸生态文明内涵和外延的同时,对于粗放式发展和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五峰坚决说不:

拥有大量矿产资源的五峰,8年来未批1家矿企,关闭非法矿山企业100余家,3年来矿山规模压减60%以上。禁燃区燃煤锅炉淘汰率达100%,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率达100%;先后淘汰煤炭过剩产能42万吨,实现煤炭行业整体退出。先后关闭铁合金厂、亚泰化工,关闭一批矿石加工厂和 “五小”企业,推动山山林业转型升级、搬迁发展,实现全县化工企业归零。

“守护生态文明,必须实打实,不能打‘太极’。”县委书记陈华说。

立足生态优势 探路“靠山吃山”

一方面,五峰坐拥得天独厚的绿色生态资源;另一方面,五峰又属于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是湖北省深度贫困县,贫困村共24个,贫困人口达61313人。

“生态立县,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因地制宜绿色发展。”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长万红经常说。

“封山不封路,吃山不砍树”,五峰围绕特色生态产业做文章,以“栽花种树”“养蜂采茶”为主要特色,用生态产业铸就脱贫致富绿色“饭碗”。

——“花”是红花玉兰。红花玉兰是全球少有的红花高大乔木,2004年在五峰被发现并命名,因其独特稀有受到花木界的热捧。依托国内顶尖林业专家团队,五峰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把红花玉兰成活率从30%提高到90%。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五峰出台产业政策,统一提供种苗、化肥及技术支持,实施产业奖补并协议保底收购,鼓励农户“花样”致富,吸引5000多户农民种植红花玉兰,带动2000多贫困户脱贫。

——“树”是五倍子树。五倍子是倍蚜虫寄生在漆树科盐肤木等植物的复叶主轴、叶翅和小叶上形成虫瘿的总称。2010年,五峰提出建设“全国五倍子第一县”的目标,与中国林科院昆明资源昆虫研究所合作,成功突破了苔藓种植、蚜虫繁育、蚜虫放飞等栽培技术瓶颈。2018年,“五倍子高效培育与精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五峰,沉睡在深山的14万亩五倍子树也摇身一变,成为绿化山乡、致富农家的“摇钱树”。

——“蜂”是中华小蜜蜂。五峰拥有蜜源植物100多万亩,中蜂养殖独具天然优势。2015年,五峰设立中蜂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推进中蜂产业化养殖。目前,已初步建立“中蜂产业1211模式”“在册贫困户中蜂产业扶贫模式”“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中蜂产业扶贫模式”“极贫重扶模式”“普通农户中蜂养殖产业致富”五种发展模式。全县5600多户蜂农共养殖中蜂56000多群,产量达25万公斤,综合产值达8000万元,2018年五峰还被评为“中国五倍子蜜之乡”。

——“茶”是高山云雾茶。茶是五峰的传统支柱产业,全县近半耕地种茶,过半人口事茶。近年来,五峰确立了“提升绿茶、复兴红茶、拓展保健茶”的茶业发展战略,大力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2018年,茶园总面积达21万亩,总产值9.56亿元,综合产值突破20亿元,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无公害茶叶基地示范县”,荣获“2018中国茶业百强县”。

围绕一个“绿”字,五峰加快发展茶叶、五倍子、花卉苗木、中药材、高山无公害蔬菜等九大生态产业,全县特色产业基地达到55万亩,带动贫困户增收比例达到95%以上。

“立足生态优势,靠山吃山不毁山。”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委副书记柯志强表示,“乡亲们是真的明白了,保护好生态,绿色致富更长久。”

聚焦绿色崛起 打造“金山银山”

“靠山吃山”只能解决群众脱贫的问题。陈华坦言,从“靠山吃山”到“金山银山”,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如何聚焦生态优势,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架起一道平衡的桥梁,五峰不懈探索实践。早在“十二五”初,五峰就提出:要加强生态保护科学发展、利用自然禀赋特色发展、重视环境承载优化发展、拓展开发空间创新发展。

且看生态农业。在致力推动产业脱贫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五峰就被农业部命名为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2019年初,该县又提出了“一茶两中五园”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即做优做强茶产业、中药材产业、中蜂产业,打造最美茶园、优质蜜园、道地药园、精品果园、绿色菜园。眼下五峰正按照欧盟认证标准,启动建设1万亩优质茶叶出口基地。

飞出五峰看生态工业。五峰跳出山门发展“飞地经济”,在宜昌市550平方公里都市工业圈核心区域建设五峰民族工业园,利用宜昌市沿江经济产业带“借船出海”。飞地园区着力构建珠宝首饰、装备制造、新材料、军民融合四大产业集群,截至目前,园区已累计签约项目52个,引进各类企业5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72.38亿元。

再看生态文化旅游。“十三五”开局,五峰确立将生态文化旅游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发展思路。深度推进茶旅融合、农旅融合,该县先后入选“湖北旅游强县” “中国自驾游第一县” “中国生态旅游大县”“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入围“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 “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试点县”,还被命名为“世界茶旅之乡”,被确定为“中国茶旅大会永久会址”。

生态农业、飞地工业、生态文化旅游业,让“两山”理念在土家山寨“落地生根”,三足鼎立支撑五峰绿色崛起。

2019年,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牵头开展了五峰全县生态资产进行综合评估,进一步摸清了生态家底,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聚焦绿色崛起,打造‘金山银山’。”万红表示,五峰将以县域生态资源价值评估成果为基石,进一步加快促进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同步实施,产业竞争力与环境吸引力同步提升,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让五峰“含金量”更优,“含新量”更重,“含绿量”更足,人民的获得感更强,安全感更高,幸福感更浓。 屈华 王登府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