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建立容错机制为敢担当勇作为干部系上“安全带”
垃圾分类要避免走入误区
创新方法推动回收网络建设
垃圾分类催生“新职业”
建立主体多元化的监管体系
决不能有过关意识和闯关思想
主动帮扶企业值得称赞和推广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7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方法推动回收网络建设

 

◆俞伟波

生活垃圾中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比例越高,进入焚烧、填埋环节的垃圾就越少,不但提高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带来巨大的环境效益。根据浙江省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实践经验,日常居民家庭生活垃圾中,可资源化利用部分占总垃圾量的比例不低于33%。因此,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工作,对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推动垃圾分类回收工作,浙江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推进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和回收网络建设,全省各地涌现一批富有特色、回收效果明显、具有可借鉴意义的回收模式。但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比如,低价值可回收物(玻璃瓶等)回收率偏低、回收行业税负高和行业发展规划落地难等。

笔者认为,要积极鼓励国有、民营企业参与生活垃圾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将生活垃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参照公益性行业来管理,给予资金、土地等要素的支持。

建议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鼓励回收利用企业参与生活垃圾中低价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各地政府可根据当地实际,制定低附加值可回收物补贴实施细则,提升企业回收低价值可回收物的积极性,遏制低价值可再生资源作为垃圾处置的趋势;调整完善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税收政策,增强再生原料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建议将回收体系建设纳入城乡土地利用规划,保障再生资源分拣(交易)中心建设用地需求,对符合规划的回收设施用地优先予以解决。

此外,政府部门也要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企业的监督管理工作。一方面,通过智能化大数据信息系统实现实时监管。要求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企业,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智慧车联网物流等手段,将居民、回收设施设备、运输车辆、分拣中心、出库记录等连成网,构建信息化数据中心,建立可溯源的垃圾分类大数据平台,接入政府生活垃圾管理平台,实现企业数据库和政府平台之间的实时联动和数据衔接。在透明的信息化监管平台下,形成垃圾减量、政府减负、企业减压的良性循环模式。

另一方面,加强日常监督检查,严格考核,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政府部门不定期抽查交投再生资源的真实性、分拣中心再生资源去向的真实性、车辆点对点运输的真实性等。加强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各种违规行为,依法查处企业在回收、分拣和处置过程中出现的二次污染问题。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市场化运作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作为经费划拨的重要依据。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企业的年度审计,淘汰效益低下和依靠政府补贴存活的企业,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为下一步政策的延续性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浙江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