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知行
3上一版  下一版4
 
化“颜值力”为“守护力”
图片新闻
“告知承诺制”实现审批提速标准不降
走进自然寻答案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2019年7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培训+科考,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参与模式
走进自然寻答案

 

◆钱浩楠

“老师,快来看看这是什么?”“这种植物有什么功效和价值呢?”

炎炎夏日,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手持网罩、锄头等辅助考察的工具,在“杂草”中寻宝。

这是来自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田胜尼副教授带来的一堂别开生面的户外体验课,他将主题报告“搬”到室外,让营员们在边走边学中感知生物多样性的乐趣。

如此生动有趣的课堂片段,正是2019“千岛湖大峡谷”中国长三角青年生物多样性夏令营活动的一个环节。

7月20日~27日,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10余所高校的50余名青年学子汇聚千岛湖大峡谷,开启了为期8天的夏令营。

“本次夏令营活动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相结合,汇聚政府、企业、高校、村委以及社会组织等多方机构,探索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公众参与和环境教育模式,为明年在云南举办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提供支持。”浙江省环保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虞伟介绍夏令营活动的初衷时如是说。

与此同时,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主办方也期待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议题,将长三角地区的高校连接起来,增进跨校跨学科间的交流。

专业大咖来助阵,理论实践相结合

此次夏令营聚焦生物多样性主题,分为培训和科学考察两个环节。考虑到参与学生专业背景的多样化,主办方特地设置了生态环境治理、动植物研究等多方面议题,鼓励学生们发挥自身专业优势,通过不同的学科视角来思考千岛湖大峡谷的生物多样性问题。

在培训阶段,来自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机构的专家为营员授课。内容涉及广泛,既包括环境教育、生态修复中的生物多样性、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的规划思路,也包括标本制作,并探讨了NGO如何参与社区生态保护等话题。

“这次活动最重要的意义之一,就是让年轻人充分认识到了我们生活的大城市跟真正的城市郊区之间,是怎样的一种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的自然生态系统是如何支撑城市的发展和消耗。”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学院副院长王信博士说。

认识自然,就要走进自然。为此,在确定开展户外考察之前,主办方特意召开双选会,旨在让各支队伍的研究方向与村落生态保护建设需求达到最大程度的契合,也让各村村民参与到活动中来,展开双向互动。

在营队和村落“一拍即合”后,各组根据事先拟定的方向开展生态治理调研、植被调查、昆虫调查、生物多样性资源经济调研等。在考察过程中,带队老师全程陪同,为研究课题提供专业指导。

亲身感受大自然,积累经验收获多

你仔细辨认过附近公园、草坪社区的自然生物吗?它们的价值你知晓一二吗?文章开头的那堂户外体验课,尽管全程只有1个多小时,可田胜尼副教授依然辨认出了超过200多种植物。

考察淳安县大墅镇常见植物的生态环境、实地观察各类植物的结构等,是此次户外课堂的主要内容。天气虽炎热,可营员们提问的热情却丝毫不减。这种边走边教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们不再拘泥于书本和标本,丰富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并亲身感受探索生物多样性的奥秘。

就读于南京农林大学园艺专业的金臣太提到:“我认识的植物大多是从学校的课程中学到的。这次跟田老师野外考察,不仅收获了新知识,更加深了我对植物学的兴趣。”

来自上海平和双语学校的王思壮,则是本次夏令营中为数不多的中学生,静谧夜晚的灯捕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观察到了许多大城市里不多见或是根本没有见过的昆虫,还亲自参与了昆虫的捕捉,也为我今后参与类似的考察活动积累了更多的经验,我很感谢这次珍贵的体验。”他感慨道。

无论是专家讲座还是实地考察调研,每一位营员都感到“收获满满”。来自复旦大学的营员郑威有着更深入的思考,他认为,环境问题中的公众参与,与环境教育息息相关。当简单的宣传手段不能引起公众的共鸣,就应该积极探索环境教育在不同层次、面对不同群体的多种形式。而这次夏令营无疑就是一次创新性的、涉及多方的环境教育活动。

“就我而言,绿色发展报告拓宽了我的经济学视野,让我对当地绿色产业发展的路径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而有关千岛湖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议题也让我耳目一新。” 郑威说,这对某些有志于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很好的实习体验,也为今后开展环境领域的科研创新奠定了基础。

建言献策有话说,研究成果有价值

7月27日上午,夏令营成果报告分享会如期举行。营员们在经过培训和考察后,围绕生物多样性主题,将研究成果以现场答辩的形式进行汇报。活动结束后,各小组还将完善课题内容,丰富课题形式,呈现出相对完整的报告,为大墅镇的发展建言献策。

来自浙江大学王书月的团队,重点考察了洞溪源沿线的植被情况,并对各类植物进行拍照、标记及标本制作。据了解,这是首次有团队对洞溪源沿线的植被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这一研究成果有助于系统、全面地了解大墅镇的生物多样性,便于日后更有针对性地加以保护。

大墅镇在“共抓大保护”后富民强镇了吗?来自浙江理工大学李一老师带领的团队聚焦这一话题。他们在走访镇内多家企业后发现,如今,千岛湖的“生态牌”已深入人心,狭义的生物多样性和广义的生态优势,转换为生产力,衍生出了优质的茶、水、蜂蜜等农产品,并带动工业化生产发展。他们建议,大墅镇新产业要抓好“一湖山水”的生态价值,以文创为切入点,大力开发生态体验型、参与型、游乐型、观光型等消费产品,以流量经济引爆消费经济,将大墅镇打造成独树一帜的、以生态文明教育为主题的研学旅行地。

据了解,本次夏令营也作为大墅镇研学产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探索研学旅行的发展模式,为村民们的增收致富和“深绿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在淳安县大墅镇党委书记牟剑看来,8天的夏令营成果非常丰硕。一是学术价值丰厚,团队围绕着动植物,特别是昆虫、红豆杉等进行了系统化、多样性的研究,意义重大;二是为下一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维护及生态治理,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政策参考。

“更重要的是,推动绿水青山的高质量转化,把生态价值转化为群众的经济价值,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通过这次夏令营,我们找到了生态教育和生态旅行的发展新路径,也为我们开展生态研学提供了成功的实践经验。未来,我们会沿着这条路径进行持续深入的探索。”牟剑说。

 
3上一篇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