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攻坚
3上一版  下一版4
 
石家庄治气转向“全面治本”
宜兴聚泥成岛恢复湖滨生态
北京高效管控移动污染源
亳州环保人不惧“烤”验
汛期赣江水质下降 丰城迅速组织排查
让小鱼从外来客成为常驻民
小绿岛起到净化水质大作用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8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舟山构建“水下森林”生态链
让小鱼从外来客成为常驻民

 

本报讯 水下是植物群,鱼儿穿梭自如,水上有喷泉,荷花点缀其间……近日,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风景名胜区司基畈河水上、水下的美丽风景,吸引来一批治水人的调研学习。

据悉,为解决海岛治水难题,人工打造的“水下森林”应运而生。只见河水清澈见底,河底四季常青的水生植物密密麻麻,成群结队的鱼儿穿梭其中,水下沉水植物群与水面浮叶景观植被交融。

司基畈河全长1.2公里,是一条不通海的内河。此前,由于河道周边集聚着民房和饭店,经常有生活污水等污染河道,而内河缺乏自净能力,导致河水发黄、浑浊。

“这是舟山的共性问题,舟山多海岛,径流少、无源头活水、治水难度相当大。”舟山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单在普陀山,就有司基畈河、洗心池、海印池、大圆河、千步沙池塘等10余处小微水体,均存在此类问题。

为破解这一难题,普陀山朱家尖管委会以司基畈河为试点,实施立体式“水下森林”生态修复工程,提升河道自净能力,修复水环境。

据“水下森林”实施方工作人员介绍,生态修复工程以食藻虫为先锋,它们每天能吃下比自己体型大数十倍的浮游藻类。之后再种植矮型苦草、改良刺苦草等沉水植物群。一方面,吸附水体富营养物质以净化水质,分解水底泥土中污染物以清除淤泥。另一方面,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增加水体含氧量。当“水下森林”成型后,投放虾类、鱼类、贝类、虫类等水生动物。通过虫控藻、鱼食虫的方式,恢复完整的“水下森林”生态链,让水“活”起来。

“活”起来的水,也让“鱼翔浅底”的景象常驻。只见司基畈河中,小鱼频频扑腾着跃出水面,波光粼粼的水面泛起一阵涟漪。这些鱼原本都是投放进去的“外来客”,如今已在河道生活了好一段时间,成了“常驻民”。这要得益于“水下森林”的稳定性,它们并非短期景观,而是一个长期稳定的生态系统。

“‘水下森林’通过食物链能量传递的方式,将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盐富集到高等动植物体上,彻底降低水体中的富营养化程度,不存在二次污染,且终年无需换水。当遇大暴雨时,一般情况下,3-7天可自行恢复至清澈见底。”工作人员说。

据了解,先期试点治理的司基畈河水质从原先的劣Ⅴ类水质提升至Ⅲ类,洗心池水质提升至Ⅱ类。

目前,立体式“水下森林”生态修复工程已在舟山普及,探索构建了一套“食藻虫—水下森林—水生动物—微生物群落”生态共生系统,走出了一条水体自循环、无二次污染的快速治水新路子。

除普陀山外,朱家尖何家河、四丈河、冬青畈河、五眼中河等4条河道,以及新城、岱山等部分地区的河道也已构建“水下森林”生态系统。从现阶段治水成效来看,相关水体再无蓝藻、绿藻污染出现,透明度显著增加。水无浑浊,在1.5米的水深范围内清澈见底。 汪超群 黄最惠 朱智翔 晏利扬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