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家风靠言传更靠身教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说说我家的小习惯
打造生态环保铁军需加快培养青年人才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9年8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风靠言传更靠身教

 

◆陈春江

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高度重视,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他谆谆告诫,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作为60后的我,认真学习领悟这些重要论述,不仅感同身受,还产生强烈共鸣,深感习总书记的远见卓识和真知灼见,更体会到家风建设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

我出生在一个农村大家庭里,从一名农家子弟成长为中央国家机关的领导干部,除了组织培养外,家庭、家教和家风对我的影响深远,使我受益匪浅。几十年一路走来,无论是自己为人子还是为人父,我都把涵养勤劳和善良的家风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

为人子:

接续传承“勤劳善良”

我家有兄弟姐妹八个,我排行最小,父亲是农民,母亲是家庭妇女。我的童年、少年时代,物资极度匮乏,与其他农村同龄人一样,基本上都是在温饱线上勉强度日。虽然家境贫寒,但父母亲明事理、想得远,他们一定要让我们兄弟几个多读书,希望能有出息跳“龙门”,像城里人一样有稳定的工作、体面的生活,而他们自己却默默地挑起了一大家子的生活重担。

记得父亲在75岁时还下地干农活,一年四季从不休息。母亲除了把我们几个兄弟姐妹养大外,还抚养了几个孙子辈。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她还把左邻右舍和远房亲戚的小孩视如己出、帮助抚养,并把小孩带到北京来游玩,让其长见识,以致小孩长大上学了也对她恋恋不舍,结婚生子后还常来看望她老人家。她还常常告诉我们,家里虽然不富裕,但与亲戚朋友礼尚往来时,一定要把好东西送人,差的留给自己。

自从我记事起,就记得母亲为全家纺纱织布做衣服,每天起大早一直干到黑夜,夜晚还要为全家人编织毛衣,直至我的小孩上中学时,穿的毛衣都是她老人家一针一线编织的。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我把母亲从老家接到北京住了三个月,在我这里度过90岁生日。其间,她每天一大早就做好早饭,等我们起来吃;白天凡是她看见我们换下的衣服,都要主动拿去洗;在我们一家人下班或放学回家时,她已经早早地把饭做好了。特别是每天早上,她生怕我们上班上学迟到,都会早早地把我们叫醒,一再叮嘱不能迟到。有一次因为重复洗了干净的衣服而受到家人埋怨,她也是乐呵呵一笑了之,从不生气。我们现在回想起来都很内疚,也更加体会到老人家的宽宏大量。

我还记得,老人家91岁那年,因不慎摔倒造成股骨粉碎,在老家住院手术后,我有一位交往多年的中学同学到医院看望老人家,并送给她一个红包表达心意时,她当时推辞不掉,待我到医院时,她特意将红包交给我,让我一定要退回去,一再叮嘱我不能收人家的钱,要干干净净做人,并让我早点回京上班,不要影响工作。

我离开家乡虽然很多年了,但与母亲的距离感却随着现代通讯业的快速发展而缩小了。近20年来,我几乎雷打不动地在每周末与她通一次话。母亲晚年时虽有点耳背,也没有更多的话可说,但她每个周六都在等我的电话,每次都说只要能听到我的声音,寒暄几句就心满意足了。这样的千里一线牵,一直延续到2017年1月,她老人家99岁寿终正寝、驾鹤西去。她在临终前还叮嘱我们兄弟姐妹:丧事要从简,家和万事兴。

每每想到这些,我都能真切感受到母亲的勤劳与善良,读懂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读懂了“业精于勤荒于嬉”,读懂了“严律己、宽待人”等深刻道理。正是老人家的言传身教,让我在成长道路上如沐春风,如饮甘露,充满正能量。

我自参加工作几十年来,始终勤奋敬业,努力做到像对待考试那样对待工作,以尽可能达到的最高标准完成各项任务,并多次立功受奖。从自己有了稳定的收入后,还主动捐款帮扶多名生活困难者,特别是资助培养几名家境贫困的小学生一直到大学毕业,并找到理想的工作,让他们亲身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树立生活的信心,激励成长回报社会。

为人父:

润物无声甘当“人梯”

光阴似箭,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当父亲也20多年了。自从儿子来到这个世界后,我努力把“勤劳善良”的家风向他传承。我每天早出晚归的工作节奏,以及长期倾力资助贫困学生的行动,使儿子耳濡目染受到熏陶。

记得儿子上小学时,学习上非常自律,珍惜时间不贪玩,自我要求高,养成好习惯。每天主动提前一个小时到学校,是班里第一个到的,班主任老师还把教室钥匙交给他保管。有一两次我们想让他多睡一会儿,早上叫醒比平常晚了十多分钟,他急得直哭,因为怕耽误同学们按时进教室。此后,开始了我每天早上6点半准时送他上学的8年历程,春夏秋冬风雨无阻,直至他参加高考。

儿子参加高考前迎来了18岁生日,我和爱人为他准备了三件礼物:一是一封写给儿子成年礼的长信《我们与你同行》;二是一本展现儿子18年成长经历的影集;三是录制了一盘儿子参加相关学科竞赛和活动的视频。在长信中,我们向他讲述了其成长过程中的经典故事以及好老师、好长辈,希望他能记住这些人和事。

在信的最后部分,与他分享了我们的三点人生感悟:一要懂得感恩,做事先做人,待人要真诚大度,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二要保持勤奋,勤奋是成功之母,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一个人成才的基本规律;三要学会坚强,人生的机遇和挑战、困难和失败,都要敢于面对并执着奋斗。我告诉他:爸爸从小就备尝生活的艰辛,挫折更是屡屡伴随,虽有过痛苦,但从来没有气馁过,希望你在人生道路上也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拿得起、放得下,扛得住、压不垮。

也许是我的身体力行和这封长信所蕴含的家风故事,对儿子健康成长起到了一定的潜移默化作用。儿子自小学五年级开始,学习一直非常用功,几乎每晚都学习到深夜,并注意培养自己的思想品德。由于他品学兼优,还被评为北京市级和海淀区级三好学生。他在上研究生期间,多次组织学校的公益活动,不断提升助人为乐的精神境界,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努力使自己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才。

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家风建设对党员干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润物无声的文化自觉,只有坚持不懈、身体力行,才能使其不断传承并发扬光大。

作者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生态环境部纪检监察组副组长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