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别当水环境治理的“后进生”
将治水的初心变为恒心
抓好生态环境服务的供给侧改革
科技进步是解决环境问题重要手段
饮用水水质信息公开要及时完整
0分答卷如何交得出?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8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将治水的初心变为恒心

 

纵然不同城市的发展阶段和环境承载力不尽相同,但归根结底是地方党委政府没有落实好《方案》的具体要求,在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在治理方法上过度依赖工程建设,缺少科学性、系统性治理,需要深刻反思,认真检讨。

◆陈伟达

生态环境部近日组织水环境达标滞后地区开展环境形势会商,这是去年至今组织的第5次滞后地区工作调度会。一些城市由于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陆续退出了调度名单,但有些城市却是从不缺席,连续“上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基本消灭城市黑臭水体,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生态环境部与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实施这一战略目标提供了有抓手可发力的详细举措。

从“水十条”的提出到《方案》的发布,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方法和技术路线日臻成熟,成功案例更是不胜枚举。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城市在政策扶持、资金技术、管理运维层面投入了很大成本,但是治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水体返黑返臭现象时有发生。

一些城市在签订目标责任书后,水污染防治工作依然不力,甚至交出“零分答卷”。纵然不同城市的发展阶段和环境承载力不尽相同,但归根结底是地方党委政府没有落实好《方案》的具体要求,在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在治理方法上过度依赖工程建设,缺少科学性、系统性治理,需要深刻反思,认真检讨。

毋庸置疑,造成地区水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污水收集管网覆盖不广、建设底数不清、建设质量水平不高等管网建设因素;有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污染工程减排成效不佳等污水处理因素;有管网建设运维衔接不畅、维护资金投入不足、竣工验收不规范等体制机制因素;也有多种排水体制并存,合流制管道雨天溢流污染等基础设施因素;还有巨大的面源污染,包括农药和化肥的大量施用、居民生产生活产生的垃圾渗沥等污染排放因素。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地方党委、政府依据地区水文水质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和科学管理,同时也离不开污染源治理和生态治理的理念引领和工程保障。

要回归初心,将治水的初心变为恒心。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贯彻到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实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新时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如浙江省在深化“五水共治”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不仅带来了水质的提升,而且还使城市建设管理、社会治理能力、公众文明素养得到了同步提高。

要回归本源,在污水全收集上下功夫。随着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的不断推进,一些城市加快建设改造进度,提升了污水处理能力,但管网问题仍然是一个“老大难”。管网的历史遗留问题很大,需要分阶段排查溯源、诊断施治。对已建排水设施查漏补缺和推进管网不完善区域截污纳管是摸清管网建设底数、实现管网全覆盖的重要措施。如浙江省制定的《“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总体方案》将步骤安排为调查摸底、全面实施和深化巩固3个阶段,并针对各种排污单元细化出台了《排污口整治专项行动方案》,及时总结整治中发现的管网和排口问题,使改建技术方案更具有针对性,同时保证了工程施工质量。

要回归生态,统筹好前端污染源治理与后端水质净化,避免治理出现二次返工现象。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理念比技术更重要。如上海市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合理建造苏州河深层调蓄隧道、污水干管互联互通工程,重点推进沿路、沿江、沿河、沿海生态廊道建设,既丰富了景观效果,又改善了区域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了《方案》提出的加强水体生态修复、恢复和增强河湖水系的自净功能等要求。

总之,地方党委、政府要深刻理解《方案》,采用系统性思维,坚持污染源治理与生态治理并重。此外,完善管护机制体制,强化监管与科技支撑,提升长效管理水平,同样也是改善水生态环境的必要手段。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