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美丽中国
3上一版
 
从“烂泥村”到“网红地”
昔时臭水坑 今日荷花塘
庭院美如画 幸福随花开
凝聚巾帼力念好“美丽”经
西宁推进全域海绵城市建设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9年9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烂泥村”到“网红地”
闽南磁窑村以绿色发展构建生态新农村
 

本报讯 龙舟池,“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后劳山,“绿阴不减来时路,听得黄鹂四五声”;村庄里,“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炎炎夏日,当笔者来到闽南东山县杏陈镇磁窑村,就被这犹如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秀美乡村所震撼。

“磁窑村,隔着八尺门海湾,与对面的诏安、云霄两县相望,是东山县西北角一个小村。这个靠海但并非渔村的村庄,以前因为村落偏僻,雨天淤泥遍地,旱时尘土飞扬,生态环境之差,可见一斑。”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生态环境局局长李结生介绍道。

2018年,东山县选定磁窑村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样板村”,历经一年多综合治理,磁窑村“脱胎换骨”,古磁窑变身为“漳州森林景观村落”。

借力科技,小村告别脏乱差

在与村干部的交谈中笔者获悉,磁窑村曾是南宋烧造瓷窑遗址,因而得名。但由于地处偏僻,连进村的路都“找不到北”,乡村发展几度沉寂。

转机在2018年初,东山县生态环境局来到村里,将一个中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生活污水工程落地此处。村干部和村民们回忆道,当时生态环境局的工作人员一忙就是一整天,勘测地块、草拟方案、设计图纸,有时还到村民家里详细了解情况。

“这个用于全村污水收纳和生态净化的地块,约400多平方米,要占用10来户村民的自留地。村民听说征地要用于改善全村生产生活环境,大伙儿都同意,这不,如今还有几位村民连征地款都没领呢。”村支部书记曾亚聪说。

村民们期待着,村里的脏水就此变清,四周再种上草皮、绿树、花卉,那时候居住环境比城里还舒坦呢。

据了解,建设污水处理站,采用的是太阳能生物处理设备+人工湿地处理工艺,污水处理后可达到一级B排放标准,可用于农作物浇灌,有效地解决了日常村民排污难题。

借科技的东风,在生态环境部门的指导下,村里还引入自来水取代自建井,整合3条小水沟,拓宽清淤两条用于农田灌溉的沟渠,拆除散养猪圈75个,填平旱厕23座;采取有效措施,保护面前潭、前井等水坑塘,实现了雨污分流。一系列举措既净化水源又美化人居环境,也遏制了地表水的污染源头。

栽树种花,换来绿色高颜值

“全都变样了,真没想到过去这个‘路口垃圾堆、下雨趟烂泥’的村落,如今竟然成为乡村旅游‘网红地’。”在磁窑村采访,一班前来磁窑揽胜的游客议论道。

“确实是今非昔比。以前要来磁窑村可真的不易。需要‘借道’邻村,绕几条泥泞道,才能见到这村‘真容’的。”陪同笔者的一位县生态环境局的同志也不禁感叹。

依托后劳山的古榕树群等森林资源优势,村里种植了凤凰木、重阳木、樟树等3000多株景观树,种植三角梅、日日春、满天星、珊瑚花等50多亩花卉,对高速路边的高陡边坡裸露地带进行绿化整治,绿化美化焕然一新。

以自然山水为依托,以生态绿化为主题,如今整个村庄绿化率高达40%以上。随着全镇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样板村”的推进,届时杏陈镇将呈现红色亮、生态绿、蓝色强的“乡村振兴”发展新态势。

“臭沟没了,花儿多了,村子美了,人气旺了。我们要的就是这种宜家宜业的太平日子。”还是村民们说得实诚。

村容村貌的改变,也带来了经济发展的“红红火火”。

随着磁窑村的“宜人宜居”以及“宜业宜宾”的魅力形成,吸引在外大学生、企业家返乡创业,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也纷至沓来,小山村一下子热闹起来。

在农村污水整治、优化生态环境、优美人居环境的同时,村里还利用特色农作物发展种植业及滩涂养殖业,创造良好经济效益。

杏陈镇镇长林华翔说,抓住“生态环保”这一金字招牌,磁窑村利用260亩浅海滩涂发展红鲟、泥蚶、花蛤等放养特产,为发展注入新引擎,进一步促进旅游衍生产业,提高村民收入。截至2018年,村民人均纯收入2.5万元,全村年产值达2000万元。

黄喜祖 沈少宏 吴诚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