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知行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从意识到行动,互联网助推转变
网上的低碳生活,你也来试试?
图片新闻
减少外卖垃圾,你我不是旁观者
化身“水滴” 探寻河流奥秘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9年9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话《互联网平台背景下公众低碳生活方式研究报告》课题组组长郭红燕
从意识到行动,互联网助推转变

 

本报记者陈妍凌

中国环境报:请问做这项研究的初衷是什么?

郭红燕:我们知道,公众的环境意识向环保行为的转变,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我们想探究,什么因素能够促进这种转变,互联网平台又是否会起到推动这种转变的作用。

可喜的是,我们发现,互联网平台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动这种转变。一类是互联网商家,通过在线上设置和提供绿色低碳行为践行渠道来引导公众行为。如外卖平台,鼓励用户选择“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另一类是公益机构等,基于互联网平台设置某种模式推动公众采取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有的仅限于线上引导鼓励,有的则线上线下相结合共同推动。如支付宝“蚂蚁森林”等。在这些线上平台的作用下,有环境意识的公众愿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改变,比如,为了在“蚂蚁森林”积分种树,用户愿意多步行、多骑车、少开车。

中国环境报:网上外卖带来了大量的包装餐具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外卖平台对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的倡导,是否杯水车薪?

郭红燕:不可否认,互联网的出现导致了很多新的环境问题,比如共享单车“坟场”、外卖包装污染等。但我们这个研究,是基于现有的互联网经济状态下,看是否能通过互联网平台的设计,倡导和促进公众绿色低碳行为转变。如果外卖平台不设置“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的选项,公众不用一次性餐具的行为也不太容易出现,所以还是有积极意义的,对其他商家也有宣传和引导作用。

中国环境报:《报告》中提到,参与绿色回收的人群中,年轻人(尤其是90后甚至95后、00后)占据了很高的比例。是否年轻人的行为比中老年人更低碳?

郭红燕:目前得不出这个结论。因为这些数据本身和网络用户群体的年轻化特征有关。我们的研究是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数据,而年轻人本身就是使用互联网消费的主力军。

根据我们的研究,在部分领域,中老年人的行为更为低碳。我们在今年六五环境日前夕发布的《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2019年)》就显示,随着受访者年龄增加,“总是”或“经常”自带购物袋的人数占比增加,也就是说,中老年人群自带购物袋的习惯更好。

而且,从公众日常观感来看,年轻人相比中老年人,会更频繁地点外卖,由此产生的一次性餐具垃圾也更多。所以,我们无法得出“年轻人的行为比中老年人更低碳”的结论。

中国环境报:《报告》重点分析和总结了5类互联网平台背景下的绿色低碳行为,分别是低碳出行、绿色消费、绿色租赁、绿色办公和旧物回收。还有更多领域吗?

郭红燕:当然,比如基于互联网的环境监督举报。公众的信访举报是了解公众最关心的环境民生问题的最好来源。越来越多公众开始利用网站、微信、微博等,进行信访举报。互联网平台的实时举报和快速反馈,又极大地提升了公众监督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各地在这方面也有很好的创新并形成了工作机制。我们相信,未来基于互联网的环境监督举报将在生态环保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另外,人们依托互联网平台,及时获取环境知识信息和环保活动信息、积极参加环保志愿活动、组成线上社群分享环保心得等,都是互联网推动公众持续参与环保的例证。

中国环境报:您觉得这项研究未来还能向哪些方面深挖?

郭红燕:在互联网平台上,针对公众的绿色行为已经形成大数据。我们希望整合这些大数据,对互联网平台产生的绿色低碳行为领域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为互联网相关领域规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促进各行为领域的良性循环。

中国环境报:对于互联网平台的绿色化发展,您有什么期待?

郭红燕:我们期待,互联网平台把更多的企业、普通用户、环保NGO、公益机构等连接起来。企业展示绿色化成果、带动公众践行绿色生活的渠道和形式更多样,公众更愿意参与其中积极践行绿色低碳行为,环保NGO和公益机构也能在这个大平台下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