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美丽中国
3上一版
 
建设低碳奥运专区和低碳城市
绿水青山带笑颜
图片新闻
北京经开区实施方案率先通过评审
徐州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与环保两不误
用科技保护秦岭生物多样性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9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绿水青山带笑颜
四川广元发展生态农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本报通讯员张厚美

从远处看,白雪华家的稻田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只要走近了,就能听到鱼儿欢快游动的声音,原来这里的稻田“住”进了新伙伴。正忙碌着的白雪华告诉记者,“稻田养鱼,鱼粪养稻,一田双收,这简直就是我们农民增收的‘倍增器’。”

四川省广元市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不仅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还走出了一条生态康养旅游的新路子。

发展立体循环农业

长期以来,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磨滩镇的农民大多以传统水稻种植业为生。“部分贫困群众年收入达到2000元都难。”磨滩镇镇长罗强说。

田里还能不能“长”出其他收入?大家决定试行稻田养鱼,这一试就试出了效果,一亩田不仅可收获1000斤水稻、60斤鲜鱼,还形成秧苗遮阴、鱼吃害虫、鱼粪肥稻的循环农业模式。

少用化肥农药的生态稻谷和生态鱼售价高出市场价一倍,不仅节省了支出,还更加环保。一算账,一亩田普遍收入3000元左右,比往年高一倍。如今,昭化区稻田养鱼近1万亩。

除了稻田养鱼的循环农业模式,广元市还围绕红心猕猴桃、核桃、富硒富锌茶叶、剑门关土鸡等全产业链集群,在苍溪县全面推行“猪-沼-粮”“猪-沼-果”“猪-沼-菜”循环农业模式。

“以前种小麦、玉米,一年到头除去肥料、人工,基本上攒不下钱。现在政府发展有机猕猴桃,不仅果子的价格翻了几番,每亩还有500元补助。”王树东兴奋地算着账。面带微笑看着眼前的猕猴桃园,他仿佛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百胜村村党总支书记杨建华说,“农民将果园里疏果摘下来的小猕猴桃和药园里的杂草药苗作为养鱼的饲料,这种生态种养的方式成为餐馆吸引顾客的特色,我们的鱼每年直供40多家大中型餐厅。”

郑开春看着大家挣了钱也流转了250亩土地加入生态养殖的队伍中。他介绍道:“我的地是‘猕-药-渔’上中下立体种养模式。一年下来不仅有土地的入股分红,还能在合作社打工,这样算下来,每亩河滩地的收入就从500元提升到4000元。”

像这样的生态产业模式,在广元已成为特色。广元市建成现代农业园区100个、村特色产业示范园1857个(739个贫困村实现全覆盖)、户办特色产业园18.6万个(贫困户5.6万个),逐步走出了一条循环利用、绿色生产、高效发展的路子,同时也带动了贫困户增收致富。

特色产业带动农民致富

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广元市森林覆盖率达56.18%,这里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但如何将“绿水青山”转变成“金山银山”则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考题。

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是朝天核桃科研所所长孙亮的心愿,“朝天区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核桃生长,我们利用广元的自然禀赋,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把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

孙亮介绍,朝天区核桃种植面积已达44.6万亩,年均产量4.3万吨,连续十年居四川县区首位,实现综合产值25亿元,带动基地农民人均核桃收入达6000元以上。远销全国40多个大中城市及日本、韩国、东南亚市场。

除了核桃产业,生态农业的另一个谜底要在盛夏时节揭开。夏天,朝天区的曾家山弥漫着蔬菜瓜果的香味。这些蔬菜收获后,在短短30个小时内,便可经珠海口岸直供港澳,成为当地人餐桌上的美味。

平溪乡蔬菜种植大户苏云德去年种了15亩,一亩土地纯收入达4000元左右。今年他又流转了140多亩土地,规模扩大到160多亩。“按现在的市场行情,预计全年收入可达50余万元。”苏云德高兴地说。

像苏云德这样,靠种植绿色高山蔬菜发家致富的农户在朝天区数不胜数。蔬菜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超过200户,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超过1000户,年收入2万元以上的超过1万户。“严大姐”“曾家山”“珍世源”等蔬菜商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有生态特色产业的支撑,广元整体连片贫困面貌实现根本性改变,7个贫困县区有4个县摘帽,31.3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1.4%。

生态康养旅游人气渐旺

广元既有南方的湿润气候,又有北方天高云淡、艳阳高照的特点。利用山、水、林等绿色生态和自然景观资源,打好“山水牌”“气候牌”“文化牌”,这是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绿色崛起的另一条路。

“老板,你们家最近几天还有客房吗?”“不好意思,我们这里已经订满了。”青川县青溪镇阴平村的农家乐老板闫恩华在忙着接听游客打来的电话。

“这段时间正是旅游旺季,城里人来度假避暑热闹得很咧。我们的客房在旺季总是供不应求。”闫恩华说。

青溪镇阴平村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微田园”式的生态风光成为游客的聚集地,游客徜徉于此就餐、住宿、采摘。据统计,目前,阴平村共有499户村民,已有农家乐178家,年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

昔日寂静的山野乡村,通过发展旅游,摇身一变为生态宜居宜业宜游之地,当地群众吃上了“山水饭”,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景。

走进白朝乡月坝村,蜿蜒的小路上鲜花夹道绽放,极具川北特色的民居点缀在田园和山林间。民居之间,绿道相连,溪流环绕。房前屋后,到处都是蔬菜葱郁,花香怡人,这里的田园韵味让人陶醉。

“让每户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种植蔬菜、花卉和果树,打造微田园景观建设,让游客到这里一步一景,感受到独特的田园风光。”白朝乡月坝村主任赵群勇介绍说。

“这里空气好,环境也好,房子比我们城里的房子还好哟。”游客魏莲敏感受着乡村的变化发出了感慨。

随着农旅结合的发展,朝天区李家乡已成为避暑康养旅游胜地,共有农家乐207家,最多时日接待游客量超过6000人,每年可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00多万元。

把旅游与文化、农业、工业、康养等产业互动互融,加快休闲观光型旅游向生态康养度假型旅游转变,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美丽乡村建设。“壮大旅游业是广元绿色发展的重要环节。”广元市委副书记、市长邹自景表示,“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有助于就业增加,同时能助力脱贫攻坚。”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