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一版要闻
下一版4
 
确保完成全年大气环境治理目标任务
湖明山青乡村美 生态红利惠万家
今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要达80%以上
守护辐射环境监测的“眼睛”
江苏给予生态环保领域真抓实干地区资金奖励
做强“大党建” 抓好“大环保”
河北8月PM2.5浓度创历史新低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9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湖明山青乡村美 生态红利惠万家
山东淄博积极推进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多效共赢
 

◆本报记者 周雁凌 董若义

“水碧沙清、柳暗花明”,在蒲松龄的笔下,山东省淄博市的孝妇河,曾是一条可以游泳捕鱼、可亲可近的生态河、母亲河。然而,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孝妇河一度遭到严重污染,基本丧失生态功能,成为沿河两岸人民的锥心之痛。

为全面改善河道水质,近年来,淄博市启动了孝妇河全流域综合治理,先后投入15亿元,实施点源治理和生态修复,并打造了绵延60余公里的生态廊道,在改善水环境质量的同时,显著提升流域内人居环境和城市功能,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多效共赢。

孝妇河的嬗变,是淄博市乃至山东省以环境治理推动生态改善、以环境修复释放生态红利的一个缩影,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

九顶山:废弃矿山变绿林花海

九顶山位于淄博市高新区东南角,占地面积近3000亩,为采石场遗留下的废弃地,其地形向北倾伏,呈簸箕状。

20世纪70年代,滥采山石行为在这儿蔓延,日积月累,遗留下一处巨大的采石场废弃地,数座开采残留的小山丘错落其中。

2016年起,淄博市高新区投资3.5亿元,全面实施九顶山生态恢复工程,并将其列入全区“十三五”期间重点生态建设项目。

记者了解到,这一工程要求采取因地制宜的尾矿整治方式,合理规划引导,通过对坡地、山体及矿坑等遗留物体进行综合治理开发,逐步完善其景点、路网、灌溉体系,改善九顶山地区的整体风貌,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目前,我们已利用原有地形地貌,着力打造了以‘活力山林、峡谷胜境’为主题,具有鲜明特色的集生态旅游、地质观光、体育休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近郊生态运动公园,争开国内矿山生态修复之先河。”淄博市高新区环保局孙潇向记者介绍。

按照功能设计,高新区重点做好“生态修复、特色营造、设施完善”三篇文章。对地形地貌,随山就势、因地制宜,大力提升场地绿量,对山体岩壁、断崖进行复绿留景喷播,栽植适生树种,并对一些具有潜在景观价值的崖壁、岩山加以改造,形成丰富的景观效果。

在特色营造方面,通过引水和崖壁复绿工程,营造峡谷风貌,植入“主题园林、立体视角、运动体验”三位一体的特色景观与功能,突出郊野山地的景观视觉享受,满足各类人群的休闲需求。

如今,九顶山区域已是一片绿林花海,小径深潭,峡谷幽幽。优美的生态环境,辅以户外攀岩、山地运动场等休闲设施,成为市民、游客休闲、游览的好去处。

蓑衣樊:体验“慢生活”的美丽乡村

位于高青县东部的蓑衣樊村,紧邻黄河,地处大芦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中心区域。村周围三面环水,湿地面积万余亩,湖塘星罗棋布,原生态的蒲苇满地、荷叶连天、白鹭成群,营造出一幅诗意的画面。

蓑衣樊村党支部书记司国营介绍,依托自身优势资源,村里按照“吃住行游购娱”的配套发展模式,首先对乡村进行美化,整修了道路和房屋,改造了电网和污水处理设施,让村民的生活环境发生了质的改变。同时,开发30多家农家乐和民宿,主打黄河鲤鱼特色,形成了让村民为自己“打工”的模式。良好的发展趋势,还吸引了不少在外打工的村民回乡发展。

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2017年起,蓑衣樊村开始打造休闲垂钓、湿地泛舟等项目,让游客来到村中不单单是品美食、住宿,更多的是休闲放松与享受体验,开启一段“慢生活”。

在这里,游客可以乘船赏荷,与野鸭嬉戏,可以骑车沿环湖慢车道欣赏风景,还可以一马扎一鱼竿钓螃蟹、钓龙虾。与此同时,蓑衣樊村还将50亩葡萄园打造成采摘园,让游客们与自然亲密接触,体验原生态采摘带来的无限乐趣。

凭借优质的自然资源以及多样化的休闲体验项目,蓑衣樊村快速发展成为集游玩、休闲、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名村,客流量逐年增长。黄金周期间,每天游客量可达1万人次,平常每到周末,游客量也在2000人左右。

为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蓑衣樊村还成立了“蓑衣水乡乡村旅游合作社”,所有村民都是社员,集体经济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让旅游管理日趋规范,同时为村民提供了众多岗位,解决了就业难、收入少的难题。

“密云阴浓白鸟飞,水田一片绕柴扉。何人识得湖中乐,稻花飘香鱼正肥。”在蓝天绿水之间,蓑衣樊村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生态环境,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谛。

马踏湖: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

马踏湖位于桓台县东北部,小清河南岸。1930年以前,马踏湖曾为“水天一色”的自然湖泊,素有“北国江南”的美称。

20世纪60年代,湖泊水面破碎化,形成5000余条台沟、127个塘坑。随着周边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湖区主要汇水河流猪龙河、乌河、孝妇河等水体水质受到严重污染,马踏湖失去补充水源,加之村民围湖造田,湖区水域面积逐年减少,一度濒临消失。

为恢复马踏湖流域生态,桓台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淄博市生态环境局桓台分局田华向记者介绍,为盘活流域水系,桓台县构建了“三横五纵、两湖六湿地”体系,将辖区主要河流全部联通,并根据不同流域特点,在红莲湖、马踏湖等主要汇水河流因地制宜建设不同类型的人工湿地工程,深度净化水质,畅通活水补源。

目前,桓台县已建成的湿地累计处理规模为21万m3/d,占地近3000亩,工程直接投资达3亿元,每年可削减COD约900吨、氨氮约70吨。

记者在马踏湖近自然人工湿地现场看到,项目采用“生态滞留塘+潜流人工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对猪龙河劣Ⅴ类水进行生态净化处理,出水水质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出水作为生态补充用水,改善马踏湖生态环境,每年仅调水成本就可节省300余万元。

随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目前,湖区已吸引野鸭、白鹭、白鹤、苍鹭等各种鸟类150余种在此栖息,其中不乏震旦雅雀、大鸨、丹顶鹤、中华秋沙鸭等国家级保护动物。此外,还有193种陆生动物,其中国家级保护动物6种。

如今的马踏湖,湖区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从湖区瞰景台望去,满目葱绿,碧水连天,禽鸟嬉戏,生机勃发。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为湖区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