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攻坚
3上一版  下一版4
 
山东提前做好秋冬季减排功课
海东更新调整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
太原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进度
库布其沙漠治理走出经济和生态融合发展之路
实现农村垃圾分类回收规范化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9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库布其沙漠治理走出经济和生态融合发展之路
坚持四轮驱动治理模式,“黄色沙漠”变“绿洲银行”
 

◆宗边

库布其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恶劣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为切实破解库布其沙漠治理难题,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探索形成了“政府政策性支持+产业化投资+农牧民市场化参与+科技持续化创新”的四轮驱动治理模式,创造了大漠变绿洲的奇迹。这一治理模式还成功走入沙特、蒙古国等“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和地区,走出了一条经济和生态融合发展绿色之路,实现了从“黄色沙漠”到“绿洲银行”的蜕变。

由“沙逼人退”到“绿进沙退”

库布其沙漠是内蒙古乃至全国沙漠化和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沙尘一起,一夜之间就可以刮到北京。库布其的生态状况不仅关系本地区发展,也关系华北、西北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库布其恶劣的生态环境制约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更是当地农牧民贫困的根源。

为改变这一恶劣的生态环境,当地党委、政府将生态建设作为全旗最大的基础建设和民生工程来抓,大力推进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库布其沙漠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资源逐步恢复,沙区经济不断发展,治理面积达6000多平方公里,绿化面积达3200多平方公里,1/3的沙漠得到治理,实现了由“沙逼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全旗植被覆盖度由2002年的16.2%增加到2018年的53%。杭锦旗党委、政府倾力支持企业规模化、系统化、产业化治沙绿化,发展沙漠生态工业、生态光伏、生态健康、生态旅游和生态农牧业等沙漠生态循环经济产业,通过生态产业的导入带动沙区农牧民创业就业、脱贫致富,沙区贫困人口年均收入从不到400元增长到目前的1.4万元。逐步走出了一条“产业与扶贫”“生态与生意”互促共赢的新路子,孕育并形成了“守望相助、百折不挠、科学创新、绿富同兴”的“库布其精神”,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被联合国确认为“全球生态经济示范区”。

政策支持,产业化经营

面对库布其沙患,内蒙古自治区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筑牢祖国北疆绿色生态安全屏障的嘱托,坚持以社会化的方式推进沙漠治理,加强政策引导,实施奖补机制,充分调动企业、群众等各方面力量参与荒漠化治理。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坚持“绿色大市”战略,大力实施禁牧、休牧政策。杭锦旗推行“掏钱买活树”的约束机制和“以补代造”“以奖代投”等激励机制,鼓励、引导企业、农牧民通过承包、入股、租赁以及投工投劳等方式参与防沙治沙,撬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治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荒漠化治理工作进入新的阶段。当地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发展沙产业、生态移民、禁牧休牧、林权流转、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了企业和群众直接支持,有效促进了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生态领域聚集,实现了“三个转变”,即防沙治沙主体由国家和集体为主向全社会参与、多元化投资转变,由注重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向科技创新支撑综合防治转变,由单纯注重生态效益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同共进转变。

库布其刚开始治沙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主要原因还是没有形成规模,没有形成系统。

没有资金怎么办?当地立足于解决生态治理的可持续性问题,不断探索沙漠治理新路子,引入社会企业资本,用产业化的思路指导生态建设,把防沙治沙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解决了“钱从哪里来”“利从哪里得”“如何可持续”的问题。同时在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中,彻底转变了“撒胡椒面”式的投入模式,注重打好资金投入的组合拳,建立了“多渠道进水、一个龙头放水”的项目整合机制和“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政府、银行、企业协作机制。

当地采取项目带动,统筹捆绑涉农涉牧项目,实施林业生态项目404.41万亩、草原生态建设项目170万亩,河湖连通项目向库布其沙漠引入黄河凌汛水6300万立方米,治理面积5.4万亩,累计实施生态建设治理面积579.81万亩,投资10.4亿元。引入社会资本,依托国家和地方生态工程,在开展系统化、规模化、产业化沙漠治理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沙漠生态产业,逐步创造出生态修复、生态牧业、生态健康、生态旅游、生态光伏、生态工业“六位一体”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生态产业体系。

充分调动农牧民市场化参与沙漠治理积极性

库布其沙区当地强化共同治理理念,充分调动农牧民市场化参与沙漠治理积极性。党委、政府深入践行全社会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民行动观,积极鼓励引导广大农牧民通过植树造林、发展特色种植养殖项目等渠道,融入治沙和生态产业链条,实现在治沙中致富、在致富中治沙。通过建立多方位、多渠道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广“农户+基地+龙头企业”的林沙产业发展模式,充分调动广大农牧民特别是贫困农牧民治沙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地大力推动全民义务植树规范化、基地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大力建设库布其沙漠公园建设试点和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区,形成了“大种树、年年种、人人种”的植树造林良好氛围。

库布其沙漠还注重治沙科技创新,不断提升沙漠科学治理水平。当地坚持尊重科学、顺应自然,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生态治理成效,不断开展科技攻关、技术引导,根据库布其沙漠沙化土地类型和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坚持“先易后难、由近及远、锁边切割、分区治理、整体推进”的治理原则,采取“南围北堵中切割”的治理措施,对库布其沙漠南、北两个边缘,一方面结合农牧业经济“三区”发展规划,在生态严重退化、不具备农牧业生产条件的区域,实施人口集中转移、退耕、禁牧、封育等措施,增强生态自我修复能力。

另一方面,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区域,采取人工造林、飞播造林等方式,建设乔、灌、草结合的锁边林带,形成生物阻隔带。对库布其沙漠中部,在沙漠腹地水土条件较好的丘间低地和湖库周边,采取点缀治理的方式,开展人工造林种草,建设沙漠绿岛;在孔兑两岸利用沟川的水分条件,营造护堤林、护岸林、阻沙林带。在库布其沙漠境内修建了多条穿沙公路,将沙漠切割成块状进行分区治理,通过在公路两侧设置沙障、人工种树种草等措施,建成一道道绿色生态屏障,有效控制了沙漠扩展趋势。

促进生产要素向沙漠治理开发集聚

库布其沙区历届党委、政府强化政策引导,促进了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沙漠治理开发集聚,在漫长曲折的生态建设道路上,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融合的绿色发展新路子。

库布其沙区党委、政府坚持以总体规划统领发展和建设大局,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性作用,坚持分步实施、循序推进的整体建设进程,结合农牧业经济“三区”发展规划、生态环境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根据当地条件形成了系统化、规模化治沙的理念,提出了“一带三区”规划,即沙漠绿化带和生态保护区、生态过渡区、生态开发区,因地制宜确定建设重点,依托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实行分类指导、分区治理,坚持规模化、系统化、综合化规划沙漠生态治理、修复,确保了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当地党委、政府始终铭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自治区时提出的“内蒙古要大胆先试,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改革”的指示精神,在稳定公共财政投资的基础上,深化改革创新,以政策支持为根本,理顺企业投入、群众参与的体制机制,推动生态治理社会化。

库布其沙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除足额拨付国家生态重点工程的配套资金外,旗财政每年都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生态文明建设。本土企业突破防沙治沙为单纯公益性投入的传统思维,创造性地将生态与产业相结合,生态治理与企业发展相结合,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生态投入,以建设机制为抓手,吸引、鼓励社会力量积极投入治沙造林和生态文明建设,变沙漠问题为沙漠机遇,开创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发展模式。

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不仅在浑善达克、乌兰布和、腾格里、塔克拉玛干等各大沙漠,在新疆、西藏、青海、甘肃、云南、贵州、河北、吉林等全国各大沙区成功落地,而且已经成功走入沙特、蒙古国等“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和地区,与全世界荒漠化地区分享成功经验。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