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发扬斗争精神 增强斗争本领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以点带面抓质量 互帮互助促整改
水源地整治需持续发力
创新工作机制 推进治污攻坚
多措并举提升绿色消费水平
帮助中小企业补齐环保人才短板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9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水源地整治需持续发力

 

◆江晓琼

随着水源地整治力度不断加大,县级水源地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一定积极进展,但越是攻坚和关键阶段,越是容易出现疲软和放松的情形。笔者认为,针对水源地整治工作应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一是端正思想认识。水源地是湿地涵养的重要载体,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水源地整治要始终坚持以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性思维为统领,充分认识水源地整治工作的全局性、长期性。要时刻警惕“行百里者半九十”,绷紧一根弦,凝心聚力将水源地的环境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时刻葆有向污染宣战的斗争精神,深挖根源性污染问题,强调水、气、声、渣的全面治理,强化污染源头管控。时刻保持紧迫感,始终将群众的环境利益置于首位,不断鞭策自我,砥砺前行。

二是强化政策保障。对于水源地整治工作来说,地方政府重视是关键。要强化“关键少数”的带头作用,努力将水源地整治纳入常规工作。要杜绝“一阵风”式的整治,避免表面光鲜、实质恶化的情形发生。例如,上海市青浦区创新体制机制,将水源地保护与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结合起来,由区级主要领导带头巩固整治成效,实行每周例会通报制度,各职能部门同向发力,整体性推动水源地保护,实现了工作长效化、常态化。青浦区不少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升级,从原料、生产工艺和产污等环节消除了重金属污染物排放。

三是纳入绩效考核机制。将水源地整治工作进展作为当地生态环境考核内容之一。实行考核结果公示制度,表彰先进,让有“畏难”情绪和“等靠要”等负面思想的后进者红红脸、出出汗。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施行评星定级制度,对于水源地整治工作突出的乡镇进行正向激励,确保水源地整治工作监督有力、常保长效。

作者单位:上海市青浦区环境监察支队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