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产业经济
3上一版  下一版4
 
提质增效需突破哪些卡脖子问题?
上海构建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
车内异味成汽车质量热点问题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2019年9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车内异味成汽车质量热点问题
强制标准难出台 整车厂家应从源头抓起
 

本报记者崔煜晨北京报道 近年来,车内空气质量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据车质网的数据显示,2010年至今年8月,车内异味位列十大汽车质量热点问题之一。

在近日由中国法学会消法研究会主办、车质网协办的“第三届3·15汽车消费论坛暨推动车内污染强制标准出台座谈会”上,相关专家就影响车内空气质量的因素、车内空气质量目前存在的问题、强制标准迟迟未能出台的原因等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车内异味来源广泛

“车内空气污染源基本可以分为内饰和装饰两部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金良介绍说。

车质网研究院总监张越详细补充说,车内空气质量的直接污染源主要是汽车内部的仪表板总成、车门内饰板、地毯、顶棚、汽车线束、座椅总成等。除去消费者后装的饰品外,污染源还可能来自汽车外部和汽车排放物质。因此,车内空气质量检测的难点在于污染物来源的多样性。

“虽然部分业内人士在2003年就关注过车内空气质量,但随着汽车市场前些年的井喷式发展,尽快制定车内空气质量相关标准已经成为消费者对汽车产品安全驾乘环境的诉求。”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宋广生表示。

车质网发布的《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分析报告》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2019年8月,消费者对车内异味投诉已达9300次,仅今年1月-8月,相关投诉就达1646次,预测全年投诉量将创历史新高。

与会专家一直认为,对于整车厂家而言,改善车内空气质量应该从源头抓起,这就需要企业在产品定义、产品设计、供应商选择、制造、运输、销售等各环节,减少污染源。

车内空气质量需有强制标准

改善车内空气质量,现在仍存在难点。

首先,陈剑表示,目前我国有车内空气质量检测资质的机构并不多,且检测费用高,部分机构不对个人出具检测报告。

其次,强制标准缺失,汽车行业整体水平有待提升。据了解,目前车内空气质量的权威检测方法和标准包括《HJT 400-2007 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和《GB/T 27630-2011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

虽然《指南》规定了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和丙烯醛8种检测物质及其限值。但由于其不是强制标准,目前执行情况并不理想。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C-ECAP管理中心宣传主管姜君指出,中汽中心项目组在对市场在售的700多款车型进行检测后发现,能够达到这一标准的车型占比基本为50%,这意味着还有一半车型达不到推荐标准,整体行业水平仍有提升空间。

那么,强制标准的最新进展怎么样?据宋广生介绍,2016年原环境保护部发布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中,加严了车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限值,还针对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提升增加了电池辐射等方面的规定,但升级为强制标准并实施的时间仍未可知。

记者在生态环境部官网上查询到,2016年的《征求意见稿》给出了汽车厂家强制执行的时间表,“2017年1月1日起,所有新定型销售车辆必须满足本标准要求;此前已经定型的车辆,自2018年7月1日起实施强制标准”,目前征求意见后的正式文件尚未发布。

 
3上一篇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