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环球
3上一版  下一版4
 
气候警报拉响,决心与行动如何到位?
中韩土壤修复研究所正式揭牌
福建南平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践行“两山”理念
蚂蚁森林连获联合国两项大奖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9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福建南平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践行“两山”理念
创新体制机制,探索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2003年以来,福建省南平市持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了“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激发了林农发展林业积极性。但是,由于林权分散出现了林业经营粗放化、破碎化等问题,导致规模化经营水平低、森林质量提升难、森林资源资产变现难,绿水青山有效转变为金山银山的途径还不明确,生态保护与林农利益的矛盾日益突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面临新问题新挑战。

为实现“生态美、百姓富”,南平市在构建现代林业产权制度的基础上,围绕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以问题为导向,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从林业融资、技术突破、赎买改革和服务体系等方面创新突破,探索出了“森林生态银行”的特色创新做法,即通过搭建集森林资源管理、开发、运营于一体的平台,对碎片化、分散化的森林资源进行规模化收储、整合、优化,引入市场化资金和专业运营商,实现森林资源变资产、变资本。

创新融资机制,引入金融活水

长期以来,由于林业项目投资周期长、回报率偏低等原因,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普遍存在。南平的林业投资都是靠政府补一点、林农或合作社等业主投一点的小而散模式。

2017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国家林业局、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利用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的通知》。南平市抓紧政策机遇,策划了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项目,创下福建省单个林业项目规模的历史记录。

面对加快项目落地的压力,南平市林业局迎难而上,牵头项目各参与方厘清程序,倒排时序,紧密衔接,各环节严格按照规定要求推进工作落实,确保了项目“一方案、两论证”和社会资本招标采购等各环节合法合规。

项目正式落地实施,为南平林业建设引入了金融活水,极大地推动了林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项目成功入选了财政部第四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

突破技术瓶颈,开展可持续经营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南平市大力发展以杉木、马尾松为主的人工林,导致森林结构针叶化严重,树种结构失调,综合生态效益较差。因此,找到一条高质量、可持续的经营发展之路成了摆在南平林业人面前一项紧迫的课题。新的经营方法要求既能保障经济收益,又能提高生态效益,实现经济和生态综合效益的共同提高。

在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项目实施中,南平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经营目标,科学编制造林营林方案,积极探索混交“三改”模式:一是“改单层林为复层异龄林”,通过伐区保留异龄阔叶树实行不炼山造林,及现有林择伐套种乡土阔叶树等手段,最大程度模拟恢复森林原生态。二是“改单一针叶林为针阔混交林”,通过推广 6杉 4 阔(六成杉木、四成阔叶树)针阔混交造林、在现有针叶纯林中择伐套种阔叶树等手段,增强林地亩均产出。三是“改一般用材林为特种乡土珍稀用材林”,在开展集约人工林栽培或现有林改培时,优先选用闽楠、南方红豆杉、赤皮青冈等乡土珍稀树种。目前,仅项目范围内就以“三改”模式培育针阔混交林 20.2 万亩,全市森林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深化赎买改革,建立规范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线相继建成,一大批山林被列入城镇周边一重山、重点水土流失区、主要交通干线一重山等重点生态区位,其中多数商品林由林农个人投资造林,无法享受生态补偿,同时还要按照有关政策规定接受强制性保护,也无法充分进行开发利用。这意味着林农前期投入的成本无法按时收回,生态保护与林农利益产生了矛盾。

从 2013 年起,南平市以“生态得保护,林农利益得维护”为目标,以自愿有偿、公开公平公正和生态优先为原则,在武夷山市开展先行先试,探索通过赎买、租赁、补助等方式,按照生态功能级别和轻重缓急,利用公共财政资金将应当接受保护的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收储起来,并进行科学经营,缓解林农和生态保护矛盾中最紧迫的部分。

通过实践总结,南平市围绕政策、实施和监管等3个方面,逐步建立了科学规范、高效运转、常态长效的赎买改革工作机制,做到所有程序依法依规。

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南平市充分利用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项目优惠的政策性贷款,将改革向南平全域拓展,让全市林农都能享受到赎买改革政策,同时将改革模式逐步向以赎买为主转变,按照市场化方式推进,并对赎买后的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制定后续管护机制。截至 2018 年底,全市累计完成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面积 12.25 万亩,占全省改革面积的 44%,其中:2018 年完成赎买 2.39 万亩,占全省的 59.1%,投入资金近 9000 万元,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比例超 70%。

健全服务体系,一站式便捷服务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持续深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规模化、集约化的森林资源经营模式应运而生,其核心则是要保证林业生产要素的统一集中。

南平市以《福建省森林资源流转条例》为依据,建立市、县、乡三级林权流转交易服务平台体系,将辖区范围内的商品林流转全部纳入林权流转交易服务平台进行信息发布、交易和林权变更,实现流转信息化、网络化管理。2014 年以来,通过林权流转平台完成林地林木流转变更 7104宗地、面积 84.16 万亩,完成林权交易 2068 宗地、面积 30.69 万亩。

随着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林业经营者对流动资金的需求不断加大,林权抵押便成了将资源变“资金”的最佳渠道。2014 年以来,全市通过林权贷款担保收储服务中心完成林权抵押担保 1681 宗地,面积 45.77 万亩,抵押贷款金额 6.18亿元。

在实践中,南平逐步构建了“评估、担保、收储、流转、贷款”五位一体的林业服务体系,为林业经营者提供林权评估收储、抵押贷款、林权转让变更等手续的“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有效解决林木资源评估难、收储难、管护难、贷款难、处置难、经营难等问题,促进林业资源整合,实现经营规模化。

探索“生态银行”,打包开发资源

在林改均山到户的背景下,单家独户经营成本高、收益低、见效慢,许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更愿意外出务工,又导致从事林业生产的劳动力越发不足,林农手中的森林资源更加难以有效利用。

对此,南平市提出了探索建设“生态银行”的构想,借鉴商业银行分散化输入和集中式输出的模式,建立自然资源管理、开发、运营平台,对碎片化的生态资源进行集中收储和规模化的整合优化,转换成连片优质高效的资源包,并委托运营商进行经营,实现生态保护前提下的资源、资产、资本三级转换,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随后,南平市选择林改推进较好的顺昌县作为试点开展“森林生态银行”建设,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从试点实践的情况来看,“森林生态银行”提升了森林资产价值和森林生态承载能力,也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实现了资源与资本的双赢,成为中国现代林业经营的模板和标杆。南平市在全国首创的“生态银行”建设,为推进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实践证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爬坡过坎、久久为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数十年来,南平一代代林业人不断创新、不断攻坚、不断积累,才有了今天林改的成果。在今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还会碰到更多难题和矛盾。只有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扬钉钉子精神,一任接着一任干,“生态美、百姓富”有机统一的理想才能够实现。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