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全力支撑建设美丽中国的江苏篇章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2019年10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秉承初心使命 铸就监测辉煌
全力支撑建设美丽中国的江苏篇章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成立40周年记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太湖野外观测站全景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王天琦多次调研指导省环境监测中心工作。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程炜调度现场监测工作。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新大楼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现代化监测实验室
工作人员正在实验室分析样品。
 

岁月不惑,春秋正隆。在全国上下普天同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伴随着全省蓬勃发展的生态环境事业,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也迎来了不惑之年。

40年风雨同舟,40年春华秋实。这是一段荆棘与荣光交织的峥嵘岁月,这是一轴继承与创新绘就的壮丽画卷,这是一曲奉献与拼搏谱写的奋斗赞歌。40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省生态环境厅的高度重视与正确领导下,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悉心指导下,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始终不忘初心、秉承使命,以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砥砺奋进、攻坚克难,推动江苏省监测事业跨越式发展,铸就了一个个不负时代的监测辉煌,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40年求真务实,成绩斐然。通过一代代干部职工的团结拼搏、奋勇争先,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荣誉成果丰硕喜人。先后获得中华全国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状、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省文明单位标兵、连续七届省文明单位、省级机关“巾帼文明岗”、省生态环境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环保系统先进集体等等。其中,国家级重要荣誉达15项,省级重要荣誉更是举不胜举。

2017年,全国三八红旗手、江苏省监测中心副主任胡冠九同志光荣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成为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系统仅有的四名党代表之一。2018年,胡冠九同志当选中国妇女十二大代表并参加大会。

凸显“作用”: 紧扣时代脉搏 服务发展大局

生态环境监测是保护环境的基础工作,更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40年来,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生态文明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始终紧扣时代脉搏,把自身的发展融入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融入生态环境事业发展的大局,从发展“乡镇企业”到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改革开放发展历程,从“环保优先”到“生态环境高质量”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始终竭诚服务政府决策、服务环境管理、服务企业发展、服务百姓需求,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支撑作用。

上世纪80年代,以“苏南模式”为代表的江苏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大量污染物直排。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以开展污染源“三废”调查监测为主,重点支撑“三废”污染治理。

20世纪90年代期间,江苏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工业与生活污染排放持续增加。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坚持污染源监测与环境质量监测并重,着力支撑工业企业达标治理和城市环境整治。特别是90年代末,为淮河、长江、太湖三大流域实施“零点行动”,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提供了高效服务。

进入21世纪,江苏提出了“两个率先”的发展目标,“环保优先”理念步步深入,渐成共识。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服务政府决策、环境管理、社会公众的作用进一步显现。围绕服务经济发展,简化服务程序,降低服务成本,改进服务质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更好地发挥环境监测技术服务作用。围绕服务环境管理,全面启动太湖全流域环境资源补偿监测工作,积极实施“环境质量说得清”工程,系统加强污染源监测和污染源监督监测,为大气、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提供有力支撑。围绕服务社会公众,积极开展小康社会环境质量监测,为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及时发布全省生态环境质量信息,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新的高度。江苏省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

2018年,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天琦提出“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保工作的核心竞争力,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要发挥污染防治大脑的作用”的新要求。

近年来,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紧紧围绕这一定位,着力提升生态环境监测能力水平,担当污染防治攻坚战决策参谋,全面支撑打好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综合分析研判,编制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月报》等一系列专题报告30多份,为省委、省政府及各地治污攻坚提供决策参考。提升全省区域和城市空气质量预报能力达到7至10天,提前发布预警信息,及时建议启动“缩时削峰”行动,精准支撑大气污染防治,有力推动全省空气质量改善。认真开展太湖蓝藻监测预警工作,连续11年实现太湖安全度夏。系统分析全省水环境质量形势,提出针对性防治对策,全力支撑精准治水。动态监测生态保护红线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变化,高效完成国家土壤环境质量背景点监测、土壤详查质控任务,及时支撑“净土行动”。

苦练“内功”: 夯实能力基础 树立行业标杆

能力技术是环境监测的“立身之本”。40年来,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始终坚持以提升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为己任,着力推动环境监测站标准化、环境监测监控现代化建设,建成多个国家级、省级监测技术平台,监测网络不断完善,监测手段与领域不断拓宽,监测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拥有一流的检测分析能力、技术平台。1992年,在全国环保系统率先通过国家级计量认证(MA),出具的数据、报告具有法律效力。2002年,在全国省级环境监测站中率先通过国家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CNAS),数据有效性与国际接轨;在全国同行业率先具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109项全分析能力。经过多年努力,2011年,建成了国家环境保护地表水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分析重点实验室,具备“高、精、尖”分析能力,为我国环境问题研究和环境管理发挥积极作用。除重点实验室外,还建设了9个省部级监测技术(业务)平台。目前,中心已具备水和废水、空气和废气、土壤等9大类270大项980小项检测能力,以及海洋环境6大类103个项目检测能力,检测能力在全国同行中领先。

构建先进的“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预警网络。40年来,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坚持以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等各阶段能力建设为契机,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形成了要素齐全、覆盖全省、功能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上世纪90年代至2005年间,开始发展自动化监测;2007年太湖蓝藻污染事件发生后,全面加强水质自动监测站网、车船艇、野外观测站建设;2010年以来,全面加强大气监测预警能力建设。特别是“十二五”期间,能力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2014年江苏省率先通过全国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整体验收,大气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在全国实现多个“率先”,流域水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在全国推广,“天空地一体化”生态遥感监测网络初步构建。2019年,出台《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系统三年建设规划(2018-2020年)》,计划投资46亿元,建设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状况等全覆盖监测网络,打造生态环境监测监控样板工程。2019年年底将建成全省大气PM2.5热点网格监测系统,更有力地支撑大气污染精准管控。

建设“国际一流”的新实验大楼。2015年~2018年实施江苏省太湖水质监测中心站暨省环境监测中心大楼项目。以“高标准、全国领先、国际一流”为目标,采用环境监测行业领先、国际接轨的工艺设计,集实验分析、数据集成、监控预警、应急联动于一体,建成了总面积2.6万平方米、实验室面积超1.3万平方米,国内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的现代化标杆性实验大楼。201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代理执行主任乔伊斯·姆苏亚、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相关领导对中心实验室能力给予高度评价。

中心经省发改委批复立项,在苏州市吴中区渔洋山建成太湖野外水质与蓝藻综合观测站,2015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观测站建筑面积为3695平方米,配置各类仪器设备73台(套),是国内环保系统首批大型综合性野外观测站点之一。近年来,围绕太湖开展生态综合观测,观测站与南京大学、中科院遥感所等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交流平台,为太湖蓝藻污染防治提供了有力支撑。

坚守“初心”:

强化质量管理 把好数据“生命线”

数据质量是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生命线”。监测数据“真、准、全”,才能保证环境监测独立、公正、权威,有效服务环境管理决策,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40年来,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始终秉承监测初心,严守“精准、求实、服务、创新”的质量方针,常抓不懈,持续加强环境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健全全省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认真落实监测机构资质认定和技术人员考核制度,大力开展飞行检查、现场比对和体系核查等多种形式的监督检查,完善内外合力、多措并举、各方监督、严厉惩处的机制,加大弄虚作假监督惩罚力度,严守监测工作不可逾越的底线。

特别是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出台《江苏省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工作实施方案》,制订实施《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监督检查三年行动计划》,联合省质监局对全省311家环境监测检测机构开展监督大检查,依法依规严查数据弄虚作假行为。承担生态环境部委托的“华东区域质控中心”职责,完成安徽、福建等省臭氧二级标准的量值传递工作,加强青岛上合组织峰会区域质控,区域质控工作初显成效。

同时,以监测大比武为契机,锻炼培养监测技术人才,提升监测技术水平。2008年,举办了江苏省第一届环境监测技术大比武,开创了全国环境监测技能竞赛的先河。在2010年第一届全国环境监测大比武中,江苏省代表队取得了团体一等奖的佳绩。近两年,联合省人社厅等部门,组织全省社会化检测机构及省市县三级环境监测系统,近万人广泛参与,成功举办了两届全省监测技术人员大比武活动。通过比武,营造出了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达到了好中选优、相互交流、锻炼队伍、提振精神的目的,有力促进了全省监测业务水平的提升。

涵养“气质”: 坚持改革创新 打造铁军先锋队

改革创新是监测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历来高度重视改革创新,实施内部改革,鼓励科研创新,坚持党建、业务相融合,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力打造生态环保铁军先锋队。

主动适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时代需求,积极开展内部改革。自2003年以来,在江苏省级事业单位中率先开展了6轮内部机构改革,实行岗位管理和绩效工资制度,因事设岗、以岗定薪、以绩定酬,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争先创优的工作积极性,全面提升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成功打造出一支技术好、效率高、讲奉献的监测人才队伍。目前,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拥有素质较高、结构合理、覆盖生态环境科学领域和手工、自动监测及“天空地一体化”立体监测技术的专家群体。现有研究员级高工26名、高级工程师46名,占比63.7%;拥有全国环境监测“三五”人才第一层次尖端人才1名、第二层次专家7名、第三层次专家20名。

坚持探索创新,以科研带动监测。40年来,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主持或参与国家“863”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水专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近500项,累计科研经费超过20亿元。完成国家级和省级项目课题400多项,有效破解了环境监测与管理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促进了中心监测技术不断提升。其中,1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8项获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5项获江苏省级科技进步奖,28项获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2006年起,设立江苏省环境监测科研基金,用于支持全省环境监测科研工作,累计资助立项近300项。同时,注重科研成果转化,积极发表科研论文,近十年来公开发表的论文数量不断攀升。2010年~2018年,中心共发表论文848篇,其中SCI/EI 30篇,专著21部;登记专利数共62个,其中发明专利13个、实用新型专利49个。

坚持从严管党治党,积极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政治观念,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扎紧制度笼子,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40年来,没有发生一起违纪违法案件。同时,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党员在日常工作中的战斗堡垒、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在时间紧、任务重的环境应急监测工作中,中心党员同志模范带领应急监测人员不畏艰险,时刻坚持战斗在现场监测第一线,充分展现了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环境应急监测铁军形象。圆满完成了2005年松花江污染事故、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2015年天津港“8·12”危化品仓库爆炸事故、2019年“3·21”响水爆炸事故等重大应急监测任务,为保障环境安全、促进社会和谐作出了突出贡献,多次获得领导的高度肯定。

抚今追昔,成就令人鼓舞;展望未来,使命催人奋进。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聚焦监测能力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长远发展目标,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克难攻坚,推动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迈上新台阶,为支撑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江苏生态环境屏障防线,推动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谱写江苏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程炜 范清华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