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江西书写生态环保新华章
采取统筹“油、路、车”治理措施
加大曝光、问责、督察力度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9年10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省百分之九十九点八国土面积生态环境质量优良
江西书写生态环保新华章

庐山西海
由“双主任”挂帅的江西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成员会议。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江西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局部向整体、从行业向全社会覆盖,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华彩篇章。全省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稳居全国前列,94个县(市、区)生态环境质量为优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9.8%,江西绿色生态品牌更加亮丽。

“我们将保持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把赣鄱大地建设成人们深深向往的绿色生态家园。”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小平(2019年9月28日已任江西省副省长)表示。持续改善的生态环境质量,不仅提升了每位赣鄱儿女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而且为江西的绿色发展积累了优势、鼓足了后劲。

成立“双主任”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

全省生态环保大格局构建成型

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多次召开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委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尤其是省委书记刘奇、省长易炼红逢会必讲、逢件必批,高位推动、高频调度,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为全省作出了表率。

今年1月,江西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由书记、省长为“双主任”、多位省委常委和副省长为副主任的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下设绿色发展、自然资源保护、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等10个专业委员会,分专业、分领域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书记、省长今年主持召开了3次省环委会全体会议。在省委、省政府的带动下,11个设区市、100个县(市、区)均成立了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和专业委员会,形成了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部门领导具体抓的生态环境保护领导体制,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组织保证。

PM2.5浓度均值降幅居全国前列

94个县(市、区)生态环境质量达到优良

据了解,近年来,江西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大力实施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整治、“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攻坚战等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推动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优势巩固提升。

2018年,全省PM2.5浓度均值为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4%,降幅居全国前列;PM10比2004年(全省全面监测PM10以来)下降30%;优良天数比例为88.3%,同比上升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9个百分点;今年1月~7月,全省PM2.5实际状况下平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8%,全省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比例为95%,同比上升4.3个百分点。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4.7%,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江西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稳居全国前列,94个县(市、区)生态环境质量为优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9.8%。

加强环境保护的全过程控制

江西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日臻完善

江西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构建了最严格的环境保护与监管、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全过程生态文明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等6大制度体系,形成了生态文明“四梁八柱”法律和制度框架。

在源头严防上,近年来制定了《江西省污染防治条例》《江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7部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法律法规和14项地方环境标准。在过程严管上,加强事中监督,推行“两随机一公开”制度,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实施环保机构垂直管理改革,成立赣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办公室和生态环境执法局,加强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在后果严惩上,率先开展了绿色发展评价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出台了《江西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成立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中心,已开展12个典型案例评估工作,让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生态保护修复力度空前

在全国率先实行全境流域生态补偿

江西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湿地保护与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大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形成“三线一单”成果,筑牢“一湖五河三屏”生态屏障。

江西在全国率先实行全境流域生态补偿,仅2016年~2018年,累计筹集奖补资金97亿元,成为流域生态补偿范围最广、贫困地区补偿资金最大的省份。全省已创建6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两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5个国家生态县、228个国家级生态乡镇;率先开展了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评选。建立了190个自然保护区、182个森林公园、99个湿地公园,数量居全国前列。连续开展自然保护区“绿盾”专项行动,一批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违规问题得到整治。

环保能力建设大幅增强

累计投入800多亿元生态环境保护资金

江西积极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向节能环保、生态修复、绿色发展等领域倾斜,累计投入800多亿元生态环境保护资金,年均增长15.6%,有力支撑了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省建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108座,处理能力384.4万吨/日;建成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116座,污水处理能力118.9万吨/日;危险废物处置能力达到36.2万吨/年,可满足全省危废处置需求。

与此同时,江西生态环境监管能力逐步增强,环境监测网络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手工监测到自动监测,从单一的地面监测,到天地一体化监测,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完善的地表水、环境空气、土壤、噪声、生态环境、污染源排放以及预警预报、实时发布监测信息的监测网络。全省目前已建成180个空气自动监测站点、623个水质监测断面(点位)、1754个国家土壤监测点位、2136个噪声监测点和112个生态监测站点,此外,污染源在线监控网络发展到覆盖500多家重点企业407套废水、269套废气的污染源在线监控体系。

充分利用“生态+”优势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江西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努力打通“两山”双向转换通道,促进产业升级,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按照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要求,江西提高了长江经济带环境准入门槛,不再审批长江及“五河一湖”岸线延伸1公里范围内新建重化工业项目环评。着力加快推进生态产业化,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大健康、生态农业、林下经济等生态产业,做强“生态+”经济。着力加快推进产业生态化,实行严格的排放标准和总量管控,倒逼落后产能退出、“两高”企业转型和传统产业升级,实施智能化、绿色化改造。

2018年,江西万元GDP能耗为0.431吨标煤,比2011年下降33.8%。着力加快培育绿色新动能,做强航空、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中医药、节能环保等绿色节能产业,引导全省环保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广泛动员全民参与

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显著提升

生态环境保护涉及千家万户,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为提升全社会的环境意识,江西每年举办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专题培训班,开展创建绿色机关、绿色企业、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行动,评选表彰“最美环保人”,唱响生态环境之歌《绿色江西》,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通过强化督察执法和媒体的宣传,进一步夯实了各级党委、政府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使“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到实处;进一步压实企业对污染治理的主体责任,让“谁发展谁保护、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成为共识;进一步强化相关部门环境保护责任,把“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行业污染”的要求落实落细;进一步强化公民履行生态环境保护的义务,让“美丽江西人人共建,优美生态人人共享”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张林霞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