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知行
3上一版  下一版4
 
“公众开放+”又添新“玩法”
培育宣传队伍 带动公众参与
安徽发布垃圾分类青少年读本
推动青年合作 共建低碳社会
高校“合同节水”火了“网红浴室”
图片新闻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9年10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NGO参与组织,借力直播平台,让50人的活动影响5万人
“公众开放+”又添新“玩法”

图为公众在江口污水处理厂观察处理后的水。 蔡志敏供图
 

◆本报记者 陈妍凌 通讯员 徐丽

“这水的味道可真难闻。”一靠近污水处理厂的初沉池,人群中相继发出声声感叹。讲解员周祯领趁势卖了个关子,他颇自豪地说:“等一会儿,大家就能看到经过处理的水有多干净。”

这似乎是一场普通的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活动。50名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居民,先后参观了北控污水净化有限公司(江口污水处理厂)和浙江绿保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感受污水变清的奇妙变化,了解危险废物的处理设施和流程。

但细细感受后你会发现,这场活动自有妙处。3个摄像机位、1位女主播的参与,让近5万人通过搜狐视频的直播,同步围观现场活动,随时随地参与互动,线下活动的覆盖面被最大限度地放大。

公众开放+直播:没空到场的你我,都能远程围观

“我在这个厂工作20年了,还没带老爸老妈来过呢。今天你们就是我的‘父母’啊。”周祯领的开场白,引来参观者的阵阵笑声。原本在镜头前还略显局促的老年市民们也渐渐放松,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我们家里冲马桶的水会进入厂里处理吗?处理一吨水需要多少钱?污泥去了哪里?

直播平台上的留言板也在不断刷屏:处理后的水能饮用吗?这里一天能处理多少吨水?

周祯领介绍,目前,江口污水处理厂的日平均污水处理量为11.5万吨,主要处理黄岩区8个乡镇街道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水处理就是通过生物滤池、高效沉淀池、Ⅴ型滤池等一系列设施的深度处理,确保出水水质达到准Ⅳ类排放标准。

在出水口,参观者们争相掬几捧清水,在掌中观色泽、闻气味。这里的水澄澈且无恶臭,和进水口的水形成了鲜明对比。线下参观者频频点赞,线上网友也直呼“涨知识”。

“引入直播,让我们的一次开放活动不仅服务于到场的50人,也让没办法前来参观的朋友有机会了解实际情况。”浙江绿保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光辉说。

厂区里,一辆大型油罐车正在通过塑料管往池子里卸料。不一会儿,池子里就装满了乌黑的废乳化液。通过物联网收集系统,废乳化液被收集起来,送到厂区进行集中处理。

陈光辉表示,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有助于化解邻避效应。企业车间是一个大展厅,在生产设施的上方,设有参观通道和休闲区。公众可以通过摄像机镜头或亲身体验,直观地感受到花园式的危废处理企业是什么样的。“公众亲自来看了、感受了,才会放心。”陈光辉说,这种线下开放、线上传播的方式效果特别好。

据搜狐新闻·台州相关负责人介绍,平台做过的视频直播虽多,但有关污水处理厂、危废处理厂的却很少。为了做好此次直播,平台方与生态环保部门、开放单位、环保社会组织等提前召开协调会,制定导览路线,沟通讲解主题与内容,并现场踩点、测试信号、确定机位设置方案以及进行模拟预演。

公众开放+环保组织:多方分工协作,既高效又省心

平台宽了,影响力就大,反馈也自然多起来。黄岩区一所重点高中的化学老师看到直播后,与主办方联系,希望带学生们参观污水处理厂,开展教学实验。网友还询问:这些地方都开放吗?随时可以参观吗?

主办方表示,大家可以与黄岩区环保志愿者协会联系预约。自今年8月起,志愿者协会平均每两周参与组织一次公众开放活动,每次邀请20~50位市民参加。

黄岩区环保志愿者协会秘书长王金熙表示,“我们虽然是最基层的环保组织,但点对点地组织公众参观环保设施,是志愿者协会所擅长的。”志愿者协会平日扎根社区开展环保宣传,仅今年前9个月,就开展了41场活动,包括宣讲、带领大家制作手工皂等。一来二去,社区居民对协会也比较熟悉和信任。

在王金熙看来,社区居民尤其是退休群众,不仅有时间,而且乐于开展人际传播,特别适合参与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活动。他们经常把参观感受分享给身边人,让更多人树立起环保理念。因此,在进社区活动中,环保志愿者们会借助展板,有意识地向居民介绍、推广公众开放活动。

王金熙有一本花名册,如今,册子上已记录了300多位想去参观环保设施的居民姓名和电话。一些居民登记时还不忘嘱咐:“下次去的话,一定要叫上我。”

陈光辉坦言,志愿者协会的参与让企业“省去了一些组织工作上的负担”。

作为开放单位,没有全流程张罗活动的压力,只要做好“地接”讲解和展示工作。而环保公益组织负责协调组织参观者,视频平台提供直播服务,生态环保部门则负责指导与协调各方,大家互相协作,各展所长。

台州市生态环境局黄岩分局相关工作人员也认为,环保社会组织是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活动组织方与公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地方的环保社会宣传工作,一方面面临着基层宣教工作人手极其有限的瓶颈,另一方面,则是不断增加的开放单位数量和不断提高的开放频次带来的工作压力。这为环保NGO带来更多参与的平台。

“要让专业的团队做擅长的事。”这位工作人员表示,生态环保部门的优势在于对环保设施、环保组织、直播平台等各方资源的协调能力很强,所以不妨在公众开放活动中以开展业务指导、搭建协作平台为主,把活动组织的其他具体环节合理分解,交给更擅长的团队来完成。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