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美丽中国
3上一版
 
非遗之旅
延伸阅读
文旅融合的“非遗”新路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10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延伸阅读

 

“非遗”先天具有市场基因,它们从诞生起就在千百年的创造、生产和销售中延续生命并流传至今。“活态属性是非遗市场化的前提”,非遗源自我们的衣食住行中,非遗的大众化消费群体非常广泛,而着眼当下,“非遗”则需要在现代消费环境下找到新的生存空间。

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走进现代生活”理念的推动下,近年来国内“非遗+”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也呈现出了全新的发展模式。

“非遗+”的多种打开方式

“非遗+文创”——曾经在年轻人眼中,非遗的历史性对应的是“过时”,文化性对应的是“土气”。然而,当黑陶、手工纸、传统扎染、刺绣等非遗文创产品出现在旅游商品市场时,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创意的结合折射出的文化温度,立刻受到他们的追捧。具有160年历史的北京老字号“内联升”取得迪士尼的授权,推出了迪士尼公主和米奇系列时尚布鞋,击中了年轻女性和儿童的“萌点”;2017年与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合作推出的中国风浓郁的“大鱼海棠”主题布鞋,迅速成为网红。

“非遗+研学”——研学旅游是继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后的一种全新的文化旅游方式。将非遗与研学体验结合起来,是一次亲身感知非遗文化的旅行。2017浙江桐乡结合研学旅游先后推出两家研学旅游镇、16家研学旅游推介点以及18位研学旅游导师,每年寒暑假都会吸引大批游客和中小学生到泰丰斋体验姑嫂饼制作过程。

“非遗+演艺”——如果说传统技艺类的非遗项目多以展示和产品开发为旅游经济增长点,那么山水实景演出、文旅演艺和歌舞类表演等无疑是对舞蹈、音乐、服饰、节庆、习俗等非遗文化的再开发。看过上海朱家角实景版《牡丹亭》的人应该印象深刻,数目有限的观众席设置在实景园林的河道附近,全程无麦的原生态表演让人无限融入其中,即使对昆曲无甚耐心的观众也仿佛瞬间沉入昆曲的灵韵中。

北京市东城区非遗“心手相传”系列活动在北京市国粹苑举行,市民近距离体验京剧魅力。图为京剧演员向市民展示京剧的化妆过程。

中新网供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