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巩固主题教育成果 激励党员担当作为
质量控制贯穿深圳普查全过程
图片新闻
金华试行全流域上下游水质生态补偿机制
“来了,就是值”
四川核查工作通过国家检查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10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大比武锤炼队伍提升技能
“来了,就是值”

 

◆本报见习记者 邹祖铭

10月24日晚8点,随着专项比武的结束,第二届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大比武活动落下帷幕。记者在比武现场看到,选手们一张张略显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轻松的笑容。没有赢得上场机会的后备选手,即便只能帮助参赛选手做些调试设备、样品准备的活,也觉得“来了,就是值”。

准备近5个月,3天连续考试至少12小时,无论对谁来说,都是体力和脑力的双重考验。而这些选手都把参与这次大比武的机会看得很重,既是荣光,也是责任。33支参赛队伍无不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全身心地投入这次监测实力的“大阅兵”。

自我加压,全力以赴日夜备赛

提到环境监测大比武,湖南队的选手们一点也不陌生。为了给环境监测一线人员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截至今年,湖南省已连续举办了十三届环境监测大比武。

在大比武现场,大家常常能看到湖南省的领队、联络员和选手们胸前别有“监测湘军”的徽章。在收到第二届大比武的“英雄帖”后,湖南省生态环境厅从41个省内代表队、181名选手中选拔出9名选手参加这次全国比赛。

来到南京之前,这9名选手已经进行了两个月的封闭训练。一本本厚厚的专业书,一次次复杂的实际操作,基本构成了他们平日生活的全部。

到南京之后,选手们丝毫不敢懈怠,依旧让自己处于封闭的状态。“我都不敢拉窗帘睡觉,如果手机不定闹钟很容易睡过头的。”湖

南省参赛队员说。

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将自身与“外界”隔离,全力以赴日夜备赛,几乎成了各队的日常。

比学赶帮超,提升监测队伍整体实力

大比武的举行,在全国生态环境监测队伍中掀起了一阵“比学赶帮超”的热潮。

参赛前的集训,成为每支队伍不可或缺的环节。集训期间,选手们要全神贯注,尽可能掌握更多的环境监测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应对这次全国大比武。为了心无旁骛、全力备赛,参赛队伍里涌现出许多令人动容的故事。

内蒙古代表队的一名选手把孩子和父母接到了呼和浩特市,一起租房度过了集训时光;上海队的一名女选手在集训期间请来婆婆帮自己照顾哺乳期的孩子;河北队的一名选手干脆把两个孩子送回老家,委托老人照顾。他们排除万难,下定决心把心中的牵挂转化为必胜的动力。

“贵州代表队存在一定弱势,我们想通过大比武学习兄弟省份的先进监测经验,帮助自己进步。”贵州参赛队领队张勇这样谈到参加全国大比武的初衷。

在西藏代表队,记者了解到,半数选手的老家并不在西藏,他们在大学毕业后,被“人才引进”到西藏,服务于西藏的环境监测事业。面对大比武,他们深知自身与其他省份队伍存在差距,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一点一点赶上。

大比武活动的总裁判长王业耀向记者表示,在监测实力上,各队之间确实存在较大差异,强弱比较明显,但举办大比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以强带弱,提升监测队伍的整体实力。本次比武期间的现场操作全程24小时录像,赛后会将技术能手现场操作的视频发给各地方便大家学习,让大家更直接、更清楚地看到各项监测项目的每个步骤和细节。

大比武,既是“受阅”也是“自阅”

做好环境监测,人才是关键,技术是核心。各省把这次大比武当作一次难得的选才机会,一些青年选手崭露头角。

江苏省举办大比武期间,用高科技手段、高精密仪器检验选手,用高标准要求选拔选手,从近400名选手中精心遴选。

上海也高度重视对于人才的奖励,获得全市大比武冠军的选手,可以带着“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的荣光前往全国大比武现场。

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在准备大比武的过程中,坚持两手抓。一边组织队员认真准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一边通过大比武介绍监测尖兵们的日常工作,借此机会向全社会普及环境意识,宣传监测常识。在这期间,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的官微及时发布推文、拍摄创意短视频,利用各媒体平台宣传团队精神。

在大比武网络人气PK赛中,黑龙江省除全省监测系统、省生态环境厅、各地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积极参与外,还充分调动高校学生、社团志愿者的力量,做到了另一种形式的“开门比武”,从而让这次的生态环境监测大比武成为黑龙江省群众关注的焦点。

在本次大比武的开幕式上,黑龙江选手孟庆庆作为选手代表宣读了誓词,这也是对“最具人气队”的另一种褒奖。

大比武,比的是实力,而实力是靠平时积累的。广东队领队李晖表示:“平时我们也是这么练习的,没有因为大比武打乱自己的节奏。”把日常工作中的每一次监测任务都当作比赛,大赛面前才能泰然处之。这次的大比武,既是“受阅”,也是“自阅”,了解不足才能迎头赶上,在下一次大比武来临之前,所有人又将站在同一起点。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