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攻坚
3上一版  下一版4
 
针对若尔盖的治理举措不断加码,但“局部好转、整体恶化”形势未能改变 四川:推进生态补偿保护黄河“蓄水池”
兵分七路检查 护航大气治理
图片新闻
咸阳机场开启 绿色充电模式
将最担心的地方打造成最放心的地方
陕西前九月河流水质稳中有升
蕲春着力治理修复废弃矿山场地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9年11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针对若尔盖的治理举措不断加码,但“局部好转、整体恶化”形势未能改变 四川:推进生态补偿保护黄河“蓄水池”

图为花湖景区经过有效保护后的自然风光。
 

◆本报记者王小玲 曹小佳

若尔盖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在这片土地上,有全国第三大草原——若尔盖大草原,宛如一块镶嵌在川西北边界上瑰丽夺目的绿宝石,素有“川西北高原的绿洲”之称;有我国第一大高原沼泽保护区——若尔盖湿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高原泥炭保护区。

若尔盖作为四川省黄河流域的一部分,河流蜿蜒曲折,湖泊星罗棋布,独成一湾风景。但同时,若尔盖有8.03万公顷的沙化面积,湿地也在不断萎缩。

加强生态保护治理

让母亲河成为幸福河

既是黄河水源涵养地,又是川滇重要生态屏障

看着眼前辽阔的草原,阿坝州若尔盖生态环境局局长付伟说,目前,若尔盖草地植被覆盖广阔,生态环境保护及水质现状良好。从若尔盖湿地注入黄河的水量,在枯水期占黄河上游流量的40%,丰水期占到26%,对确保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然而,沙化、湿地萎缩等问题却给这块宝石蒙上了一层灰。”

1998年,若尔盖县实施天保工程后,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2003年启动“中国西部地区退牧还草工程”。截至2014年,退耕还林3.75万亩。

仅“十一五”期间,若尔盖县就治理沙化土地12667公顷,有力遏制了土地沙化趋势。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0公顷,修建引排水工程6.53千米,封禁治理70公顷,水土保持种草150公顷。遗憾的是,“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的形势未能改变。

若尔盖只是一个缩影。甘孜州石渠县和阿坝州阿坝县、红原县、松潘县也有相似的情况。

四川境内黄河干流长174公里,流域面积1.87万平方公里,占整个黄河流域面积2.4%,湿地需水量近100亿立方米,是“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有黄河“蓄水池”之称。

其中,生态保护红线面积接近50%;有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原嘎曲国家湿地公园、若尔盖国家湿地公园等;拥有天然草场3697万亩、林地1009亩、耕地21万亩。

“四川省黄河流域情况特殊,既是藏区、深度贫困区和高海拔生态脆弱区,又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的重要区域,属限制开发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四川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芮永峰说。

生态功能不断退化 环境保护成“赔本买卖”

若尔盖湿地是目前已知黑颈鹤数量最多、最集中的繁殖地。然而,在最近的一次调研中,芮永峰发现,黑颈鹤的“家园”正在逐渐缩小。

10月中旬,芮永峰带领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省环境监测总站、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等单位,重点围绕生态产品供给、生态保护与修复、基础设施短板、生态环境监管水平等进行现场考察。

让人痛心的是,虽然多年来流域各地一直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但由于长期过度放牧、粗放式城镇建设与各类开放活动、不合理旅游开发、落后基础设施等因素,最终没有阻止沼泽草甸退化、湿地萎缩,水源涵养功能有所退化,草原沙漠化趋势没有得到根本遏制。

其中,湿地面积从解放初期约2205万亩萎缩1245万亩,减幅近60%。据《四川省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报告》(2015)监测成果表明,若尔盖、红源两县沙化面积8.35万公顷,其中若尔盖县沙化面积就有8.03万公顷。

“规划没有跟上的同时,一笔经济账也被摆到眼前。”芮永峰说,黄河流域属于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薄弱的经济条件难以支撑巨大的生态保护治理投入。

以防沙治沙工程为例,每亩需要投入200元。而这,仅能对露沙地进行简单的治理。在现有生态转移支付资金不能满足现实需要的情况下,当地政府难以支撑。2018年,阿坝州财政自给率只有8.4%。

农牧民也在算账。在当前“两年建设、三年管护”的沙化治理标准下,当地农牧民无法从实施生态保护项目中受益。同时,现有草原禁牧补助7.5元/亩、草原平衡奖励2.5元/亩,而天然草原的平均产值167元/亩,与农牧民实际收入相差甚远。

这与青海、甘肃等地区也存在差距。缺失的生态补偿机制,让若尔盖的环境保护沦为“赔本的买卖”。因此,就算建成后,草管员因待遇低工作积极性不高,导致偷猎、破坏围栏现象时有发生。

补齐“蓄水池”短板 推进生态补偿

要保护好黄河这个“蓄水池”,芮永峰坦言,除了需要谋划好顶层设计、加快“三线一单”落地,把握好特色农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与文旅产业发展以及城镇与交通建设等开发活动底线外,还要加大技术扶持、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等。“更重要的是如何做好保护与发展这道题。”

就付伟看来,花湖、月亮湾模式值得借鉴。

以花湖景区为例,当地牧民可以从3个方面获得因减少放牧量而造成的损失。“在景区,当地牧民集体出资建了购物中心,收益归集体;吸收有一定基础的牧民加入景区管理,获得收入;景区门票10%的收入返还给牧民。”

在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等有效保护的前提下,积极推进自然风光、高原生态、民族风情等特色旅游健康发展,充分挖掘黄河文化,实现景观旅游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月亮湾模式则是政府引入PPP资金,租用当地牧民的冬草场。”付伟介绍说,为了持续发展旅游,月亮湾区域6户牧民被限定了养牦牛的数量,每年不超过200头,每年补助300万元。还吸收牧民参与旅游管理服务工作,获得收益。

在生态补偿上,落实聚焦生态功能,探索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综合性生态补偿机制。在长江、黄河上下游流域开展横向生态补偿,采取资金补偿、对口协作、产业转移、人才培训、共建园区等方式,实施横向生态补偿。同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综合高原高寒、道路、物价等成本因素,提高保护区财力水平。

在实施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方面,可以探索生态移民试点,支持建立生态移民聚居区。将若尔盖纳入全国防沙治沙工程重点治理区域和西部大开发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延长沙化治理管护时限10年至15年。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