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化
3上一版  下一版4
 
美在一株草
逃离被信息淹没的日子
馥郁花香绕古城
麦克·贝茨眼中的中国乡村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11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逃离被信息淹没的日子

 

◆贺震

残雪虽然没有获得2019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但由于之前在英国博彩公司给出的获奖预测名单中高居第3名,因此成为大热门而引发媒体关注。在众多的报道中,我发现这位在国际上有着重大影响、被誉为“中国的卡夫卡”的作家居然不用手机,更不用微信。

也许正是这样的生活,让她省去了许多没必要的干扰,从而专注于她的文学和哲学创作。她从开始写作起就全部是手写,迄今作品已达600多万字。

这不仅让我感觉有点意外,也深深地触动了我。

在信息发达的今天,手机和网络已成为现代生活的标配,甚至成为我们的一个“器官”。人们似乎已离不开手机、离不开网络和电脑。如果哪天出门忘记带手机,一定会赶忙回家取;如果哪天一时找不到手机,就会像丢了魂一样;如果哪天不刷微信、不上网,好像日子过得不正常一样。

你会发现,许多人早上还没起床,就开始收发问候早安的图片;上班或下班途中,几乎人人都在刷手机,徒步过马路的也是一群一群的“低头族”;学生在课堂上、机关工作人员在会议室里,也不时看手机刷微信,更有年轻的夫妻晚上同床入睡前,在微信上互道晚安。

就这样,从早晨尚未起床,到深夜甚至凌晨,海量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空间,那些永远看不完的资讯几乎成了我们业余生活的全部。

在这个信息化社会,大量的信息联通着我们与世界,也淹没了我们的日子,消耗着我们的时间,让我们失去宁静, 甚至陷于焦虑。我们因信息快乐着,也因信息烦恼着。

就我而言,我是较晚使用微信的。微信刚刚兴起时,我坚持不用,那时候感觉短信和QQ已足够满足我的日常。为此,女儿还笑话我“老土”。

有一年过春节时,女儿拿起我的手机替我添加了微信,说是微信更为方便。确实,我加微信的初衷,也就只是为了更方便地与他人交流与沟通。有了微信后,群也越来越多,同学群、同事群、战友群、工作群、邻居群、兴趣群等等,让人应接不暇。

信息的来源丰富了,可有时真不知如何是好。别人发了信息,不看怕漏了重要信息;如果别人@了你,不及时回复,又怕有失礼貌。

渐渐发现,自己的大量时间,身不由己地被小小的手机屏幕所控制。

人的时间是稀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信息越来越多,时间就越来越少。面对无尽的信息,专注力下降,办事效率降低,常常很难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情。

我们每天耗费大量时间阅读处理大量的信息,其实,静下心来检视一下,绝大部分信息与我们的生活无关。手机、网络本应是为我所用的工具,如今我们却沦为工具的奴隶,被其所控。

如果信息是海洋,我们只有站在适当的距离眺望,海水才是蔚蓝的、可爱的。我们需要必要的信息,但决不能被信息所淹没。不妨给自己留一些时间,与亲人、朋友亲切地当面交谈,端详一下他们的笑脸;亦或是,静下心来读一读书,专注地做一些手工,去大自然中散步放空。

这一刻,让我们逃离被信息淹没的日子,让生活有一些属于自己的安宁空间。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