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正式发布
图片新闻
全面完成好自治区生态环保督察
黑龙江发放首张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标牌
深圳开展污染源排水去向普查
陕西推动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
新疆稳步推进污染源普查
严防散煤复燃确保群众温暖过冬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9年11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正式发布
分两步走:到2025 年,一体化示范区主要功能框架基本形成,生态质量明显提升,示范引领作用初步发挥;到2035年,形成更加成熟、更加有效的绿色一体化发展制度体系,全面建设成为示范引领的标杆
 

本报记者闫海超11月19日北京报道 国家发展改革委今日正式发布《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包括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在内的面积约2300 平方公里的“两区一县”将共同推进一体化示范建设。

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一体化示范区”)是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

《总体方案》明确,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加大改革创新力度,集中落实、系统集成重大改革举措,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实现绿色经济、高品质生活、可持续发展有机统一,走出一条跨行政区域共建共享、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径。

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将率先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率先探索区域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制度创新。到2025 年,一批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等重大项目建成运行,先行启动区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生态友好型产业创新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宜居等方面的显示度明显提升,一体化示范区主要功能框架基本形成,生态质量明显提升,一体化制度创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经验,重大改革系统集成释放红利,示范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作用初步发挥。到2035年,形成更加成熟、更加有效的绿色一体化发展制度体系,全面建设成为示范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标杆。

关注1

率先探索区域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制度创新

《总体方案》要求,聚焦规划管理、生态保护、土地管理、要素流动、财税分享、公共服务、公共信用等方面,建立有效管用的一体化发展新机制,为长三角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

具体包括探索建立统一编制、联合报批、共同实施的规划管理体制,探索统一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以及探索跨区域统筹土地指标、盘活空间资源的土地管理机制等8项制度体系。

其中,在探索统一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方面,根据《总体方案》,着重构建三方面体制机制。

加快建立统一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和主要水体生态管控制度。两省一市共同制定实施一体化示范区饮用水水源保护法规,明确管控范围、管控标准和管控措施,探索建立原水联动及水资源应急供应机制,加强湖泊上游源头涵养保护和水土保持,共同制定太浦河、淀山湖等重点跨界水体生态建设实施方案。协调统一太浦河、淀山湖、元荡、汾湖“一河三湖”等主要水体的环境要素功能目标、污染防治机制以及评估考核制度。

加快建立生态环境“三统一”制度。统一生态环境标准,执行最严格的污染物排放等标准。统一环境监测监控体系,建立区域生态环境和污染源监测监控“一平台”,实现信息互通、结果互认、平台共用。统一环境监管执法,制定统一的生态环境行政执法规范,以“一把尺”实施严格监管,推进联动执法、联合执法、交叉执法。

探索生态治理新机制。在统一的生态环境目标下,以共建共享、受益者补偿和损害者赔偿为原则,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跨区域的生态治理市场化平台,建立跨区域生态项目共同投入机制。探索建立企业环境风险评级制度和信用评价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规范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支持金融机构和企业发行绿色债券,探索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

关注2

率先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

《总体方案》提出,把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摆在优先位置,坚持绿色发展、集约节约发展,加快探索生态友好型高质量发展新模式,为长三角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路径和提供示范。

具体来看,就是要打造三大高地,即打造生态价值新高地,打造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以及打造绿色宜居新高地。

在打造生态价值新高地方面,将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以太浦河、淀山湖、元荡、汾湖“一河三湖”为重点,大力推进周边及沿岸地区工业点源污染治理、岸线综合整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保持一体化示范区水面率稳中有升;实施耕地和水源保护区土壤保护,开展区域土壤污染治理。构建优美和谐的生态空间,加强生态空间管控,加强区域生态廊道和自然保护地建设。建设著名文化生态湖区,形成文化休闲生态战略新空间。

在打造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方面,将着力发展绿色经济,提升创新发展水平。在打造绿色宜居新高地方面,将打造江南水乡文化品牌,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环境,建设互联互通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