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磷肥产业壮了庄稼也要壮自己
保持战略定力 坚决打出实绩实效
逻辑自洽是普查工作的立身之本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问题和突围之道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9年11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磷肥产业壮了庄稼也要壮自己

 

喻旗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磷肥生产国,我国磷肥行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有所回暖,但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和下游需求不足等不利因素仍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目前我国磷肥产业以磷铵生产为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64%以上的前10位企业,生产工艺和装备还比较先进,其他企业差异较大,但磷石膏的综合利用和磷石膏库的环境、安全均存在不同程度问题。能利用低品位磷矿生产普钙和钙镁磷肥的企业,不论是生产工艺还是生产装备都非常落后,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已成为制约磷肥产业绿色发展的突出问题。

磷肥产业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

2017年,我国磷肥(折P2O5)产量1627万吨,同比下降1.3%,占世界磷肥产量的36.3%,同比下降1.1%,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大磷肥生产国地位。全国磷肥表观消费量同比下降3.3%,出口则呈现量增走势,2017年出口各种磷肥(折P2O5)491万吨,同比增加4.6%。其中出口量最大的仍是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两种产品,出口量同比分别上升33.8%和下降9.8%。分析我国当前磷肥产业现状,发现有以下问题:

一是产能严重过剩,企业开工率低。全国磷肥(折纯)生产能力约2550万吨,磷肥产能利用率仅64%,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低于警戒线75%,产能过剩问题十分突出。即使如此,仍有不少地方无视国家相关规定,将磷铵当作支柱产业加速发展,仍有不少企业规划新建磷铵产能,这将导致磷肥行业产能更加过剩。

国家先后出台了《磷铵行业准入条件》《关于推进化肥行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长江黄金水道环境污染防控治理的指导意见》《关于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的指导意见》,对磷肥行业健康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但一些地方发展理念出了偏差,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到位,仍然盲目违规建设、不按规定执行特别排放限值、不按规定关停达不到准入条件的污染企业。致使磷肥企业污染违法排污,磷石膏利用率低,特别是磷石膏库污染地下水等违法违规问题突出,甚至污染长江及主要支流。

二是磷矿采富弃贫,资源浪费严重。我国磷肥产能绝大多数是用高品位磷矿生产磷铵,没有结合我国磷矿资源实际研究低品位磷矿利用如普钙和钙镁磷肥清洁生产工艺和装备,这与我国磷矿资源实际情况矛盾。我国磷矿资源总量大(储量居世界第2 位),但人均占有率低,且多为中低品位,与俄罗斯、摩洛哥、美国以及一些非洲国家的磷矿品位相差甚远,而且我国80%的磷矿属于较难选的胶磷矿,选矿成本较高。

采富弃贫的开采方式,不仅浪费资源,而且破坏生态、污染环境。如不改变现状,随着磷矿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磷矿储量不断减少,尤其是高品位磷矿减少,这些问题将更加凸显。

三是生产装备落后,环境污染严重。早年我国磷肥产能严重不足,市场供应大多依赖进口。但通过十多年发展,产能跃居全球第一,由进口转变为出口。

在扩张过程中,磷矿资源丰富的省份小磷肥厂遍地开花,不仅加剧了产能过剩矛盾,而且安全环保等工艺水平不高。特别是能够利用低品位磷矿生产普钙和钙镁磷肥的生产工艺和装备几十年没有变化。例如,普钙生产是规模太小,工艺不完善,生产装置十分简陋,环境污染非常严重。钙镁磷肥生产一直采用小高炉工艺,不仅规模小能耗高,而且存在高炉煤气利用率低、燃烧后直排,二氧化硫、粉尘、重金属等污染严重,淬渣口无组织排放无法治理等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磷肥产业绿色发展的主要因素。

四是选址不合理,威胁长江安全。近年来,磷肥产业布局调整有两个趋势,即向资源地集中、向优势企业集中。磷肥产业向资源地和优势企业聚集本来是件好事,但在调整布局时忽视了对环境的影响。我国的磷矿资源主要分布在湖北、云南、贵州、四川4省,以云天化为首的磷肥生产前10名企业,绝大部分老厂址布局在长江及支流两岸的喀斯特地貌区域,地表渗漏污染地下水的情况非常普遍。

此外,磷铵生产要副产大量的磷石膏,但我国磷石膏资源化利用途径受多种因素制约,目前仍是以堆存为主的处置方式。目前国内磷石膏堆存总量已超过5亿吨,并以每年约3000万-4000万吨的速度递增。由于绝大多数企业磷石膏库选址不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污染控制标准》对处置场选址的硬性要求:“应避开断层、断层破碎带、溶洞区”等,磷石膏库易渗漏污染地下水,再污染地表水或直接污染地表水,且很难被监管部门发现,磷石膏已对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推进磷肥产业绿色发展的建议

借鉴其他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的成功经验,将磷肥行业纳入过剩产能进行监管,用高质量发展理念来解决磷肥行业资源综合利用、生产工艺装备和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

首先,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各级政府须将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之中,要有责任意识,加快调整磷肥工业布局和产业升级。在磷铵产业布局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对环境的风险,项目选址必须远离江河湖岸线,避开喀斯特地貌。磷肥企业须适应新形势,要有紧迫感、要有守法意识、要抓紧时间改进工艺。充分认识到磷肥生产只有从工艺着手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才是生存的唯一出路。

其次,修改和完善行业准入条件。《磷铵行业准入条件》与现行规定和标准相矛盾,要求太松,应及时修改。为加快落后及过剩产能退出,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建议对湿法磷酸产能低于30万吨/年、肥料产能低于45万吨/年的生产企业予以淘汰。

鼓励磷铵生产企业跨行业开发循环经济产业链,推广磷铵生产装置配套磷石膏回转窑煅烧水泥,回收尾气制硫酸工艺。鼓励磷肥生产企业利用低品位磷矿生产普钙和钙镁磷肥,鼓励普钙和钙镁磷肥生产企业采用清洁生产工艺。淘汰普钙产能小于30万吨/年、熟化仓库小于1500平方米、没有配备负压和28天熟化污染控制等环保设施的生产线。淘汰治理无望的小高炉钙镁磷肥生产装置。

第三,鼓励企业综合利用磷资源。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要鼓励重点磷化工企业兼并、重组、联合,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坚持走“全层开采、贫富兼采、采选结合、矿化结合、矿肥结合、肥化结合”发展之路。鼓励合理梯级利用磷资源,综合利用共伴生资源。实行总量控制,关小开大,将开采指标向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较高的优势企业倾斜。尽快解决低品位磷矿利用时的环境污染问题。

第四,排查磷石膏库的环境风险。出台政策降低现有磷石膏库的环境风险,要求磷铵生产企业规范在用磷石膏库的管理,提高磷石膏综合利用率,“以用定产”。全部利用新产生的磷石膏,确保磷石膏总量“只减不增”。鼓励和引导水泥生产企业改进部分工艺装备,使用磷石膏替代石灰石和天然石膏作为水泥生料和缓凝剂,逐年消化老库磷石膏。对暂时不能利用的磷石膏开征环境资源税,倒逼企业综合利用,老磷石膏库必须按照新出台的安全堆存标准进行改造。

作者单位:生态环境部华南督察局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