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化
3上一版  下一版4
 
神奇动物的“前世今生”
《出塞书》:面向广阔之境的精神远征
“长江文明物语”展览开幕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9年11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神奇动物的“前世今生”

《故宫里的博物学》
出版社:故宫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19年6月
 

◆本报记者张黎

一套以故宫博物院院藏《清宫兽谱》《清宫鸟谱》和《清宫海错图》为蓝本编纂的新书《故宫里的博物学》一经上架,就成为书店的畅销品,“孩子爱不释手,特别喜欢。”人们纷纷在朋友圈里“安利”这套根植于故宫文化宝藏的博物学通识读本。

在清代乾隆时期,由宫廷收藏的动物图鉴《兽谱》《鸟谱》和《海错图》,是介绍中国古代动物物种的一套传世巨著。作为最详实也最具权威的博物图志,它们可谓是皇室子弟了解自然生命、学习动物知识的重要启蒙读物。

《故宫里的博物学》精选其中120种陆地、天空、水生动物,以现代博物学的探究方式,打破人文与科学的界限,从文学、艺术、动物、地理、自然、民俗、历史等方面,讲述这些动物的妙趣故事。让孩子们在满足好奇心的同时,融会贯通掌握自然科学与中华文化知识。

“博古通今,经世致用。古人看待动物的方式是一种文化传承,有中华文化的根。如今,我们都在用科学的视角看一种动物,但有时它可能会有点枯燥。这套书是一个桥梁,以讲故事的形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动物学知识融合,让孩子能全方位地了解书中的动物。”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硕士、《故宫里的博物学》作者小海在日前举办的分享会上如是说。

蓝本取材权威博物图志

《故宫里的博物学》的创作源起,与3本宫廷图鉴紧密相连。

人类对动物的好奇与生俱来。正是带着这份好奇,在康乾盛世时期,一项由皇帝主持、召集全国顶尖画师的《鸟谱》《兽谱》绘制计划,就此拉开序幕。

从乾隆十五年至乾隆二十六年间,两位重量级宫廷画家余省和张为邦,历时十余载,合作绘制了这两本动物图谱巨作。其中关于动物的全部文字解说,则由著名的乾隆“八大臣”联手完成。这“八大臣”中领衔的,就是今天家喻户晓的富察·傅恒大人,足以看出皇帝对此重视程度颇高。

而另一本《海错图》的来历更为传奇。“错”意为种类繁多,早在汉代以前,人们就用“海错”指代各类海洋生物了。《海错图》由清代画家兼生物爱好者聂璜游历全国多地、考察沿海生物后绘制,书中共描述了300多种生物,还记载了不少海滨植物,是一本颇具现代博物学风格的奇书。

《鸟谱》《兽谱》及《海错图》,一度成为当时丰富详实的博物图志,借助它们,人们得以学习和了解不同物种的名称、生理特征、栖息环境等科学知识。这3本书珍藏于故宫博物院内,直到2003年末举办的清代宫廷画谱展中,它们才第一次系统地呈现在公众面前。

据了解,早在几年前,故宫出版社曾将这3册图鉴以原貌分别出版,但原书中对动物的解说采用的是文言文,对少年儿童读者来说,想要看懂的难度不小。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读懂故宫珍宝,感受中国文化之美,故宫出版社与中信出版社联手,将清宫《兽谱》《鸟谱》《海错图》以现代博物学的探究方式重新解读,打造成3册一整套的《故宫里的博物学》。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表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青少年教育工作是故宫博物院的重点工作。《故宫里的博物学》是一套为孩子编写的博物学读物,希望这套书能让更多的孩子走进故宫,爱上故宫,爱上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与自然科学融会贯通

“书中文字的表达方式很便于孩子理解,清代画师画得也很细致,不少灵魂配图更为阅读过程增加了不少欢乐。”一位小读者的妈妈月清这样对记者说。

翻阅眼前的《故宫里的博物学》,其对应的3本分册名字分别是“给孩子的清宫鸟谱”“给孩子的清宫兽谱”和“给孩子的清宫海错图”。显然,易读易懂、有趣有料,成为其最大的特色。

如“给孩子的清宫海错图”一册中,综合考量每种动物的特点,从《海错图》中甄选了40种动物,在各种史书、笔记、小说等古代文献中选取素材,以讲故事的形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动物学知识融合在一起,并辅以《海错图》原画和所配文字,让它真正成为适合孩子阅读的通识读物。

在书中,古人赞不绝口的鲈鱼也有它的历史,以此可以了解我国古代独特的饮食文化;贝类“西施舌”,它的得名更是一段凄惨的故事。不难看出,创作者们结合风俗文化、现代科学研究成果,用妙趣横生的语言讲解有趣的生物,不仅介绍了它们的特点,更融入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渊源典故。

除讲述动物故事外,书中还单独列举了每种动物的中文名、拉丁名、主要食物、栖息地、分布范围等信息,以小贴士的形式出现,便于孩子查找记忆,真正做到好读、好学、好记。

记者还留意到,这套书不仅在讲解时采用现代博物学方式,亦谨慎筛选对孩子最具吸引力的动物。如“给孩子的清宫兽谱”分册中,选择了其中最具文化代表性的神兽,了解它们前世今生的同时,可以帮助青少年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源头与深意。神兽本身具有的想象空间,也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评价此书时,故宫博物院副院长闫宏斌表示,《故宫里的博物学》用孩子喜欢的语言风格,融入多学科知识,把古人丰富的想象力配以现代科学的考证,有趣、有理、有据,这是从出版上再次创新、活化故宫文物艺术的表现,更是让中华传统文化走进孩子心灵的一种有效方式。

既是图鉴更是艺术品

在编著者小海看来,“古代中国人对动物的看法,非常有意思。”他们不太重视对动物生物学层面的研究,而是更注重把动物的特性和行为,赋予某种文化或社会意义。不论是飞禽走兽还是海洋生物,古人在动物们身上寄托了大过于动物本身的情感,就如同擅长中国画的画师们使用了西洋绘画的光影技法。这些画作不单是珍贵的生物学资料,更是一面关于历史与文化的多棱镜,多角度透视出古人复杂而有趣的心理。

也因此,更突显出这套《故宫里的博物学》的弥足珍贵之处,那就是平时我们看到的科普图书多是以西方人的思维呈现,“但是这套书里是我们古人的思维,传承到今天,有一种博古通今的感觉。”小海说道。

读者铭爸更期望于,孩子看这本书能发现一个学科的魅力,找到对大自然的天真好奇,还能在一帧帧收藏级别的画作中,感受到万物有灵且美。

的确,作为从故宫走出来的典藏珍品,《鸟谱》是中国古代开页最多的工笔重彩花鸟画册,《兽谱》以兽类为表现对象所绘制的图谱,不仅在清代宫廷绘画中独一无二,在中国历代宫廷及民间绘画上也是前所未有,在古代绘画史和动物谱志上,有独辟蹊径的开创性意义,它们的艺术价值更是非同凡响。

为了展现画作之美,《故宫里的博物学》每一册书中都特别设计了大幅拉页,可以折叠也可以摊开的工笔彩色插画,每一幅都仿佛是从中国古典屏风上飞入你的眼帘,可以把平时只能隔着博物馆展览欣赏到的珍贵名画,捧在手中细细欣赏。如此中国经典美学诗配画的形式,不仅提供知识,更培养美的眼光。

此外,书中收录的神兽都可在故宫里找到原型。慈宁宫门前鎏金麒麟、庑殿顶上的獬豸、海马和狻猊,都可以直接带着这本书去故宫寻访一番。

难怪有人说,打开这本书,就好像穿越古代去了一趟清朝的动物园。

不妨读一读书,有机会也去故宫亲自看看那些“神奇动物”。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