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专版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两山”实践创新引领乡村高质量发展
生态保护催化文旅融合
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点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2019年11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点
——丽水“两山”实践创新引领乡村振兴发展的经验模式
 

乡村振兴,宜居是关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只有保护好乡村的自然环境,才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才能使乡村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位于浙江丽水的石塘镇长汀村,曾是一个靠摆渡通行的偏远村落。如今这里高山绿树,溪水潺潺,阳光沙滩,恰似一幅山水画卷。

回忆起当年的长汀村,驻村干部朱荣信印象深刻:“随处可见猪牛粪便、扎堆苍蝇,碰到雨天,村巷泥泞不堪。”2014年底,长汀大桥开通,长汀村与外界联系密切起来,如何让山水活起来?拆除违建、改栏改厕、生态清淤、退渔养水,长汀村做到垃圾不落地,污水零排放,小村吃上“生态饭”,村里70%的村民在家创业,村里农家乐、民宿的数量从零增加到了11家。人均收入从2015年的不到14200元增加到2017年的28000元,不仅摘掉了“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帽子,村集体收入也从三年前全县一百多,跃居到第二名。

长汀村的“美丽蝶变”是丽水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缩影。

2013年12月,省委提出“不考核丽水GDP和工业增加值”,丽水乘势而上,进一步提出要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建设全国生态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双区示范”,沿河污染企业全部关停,近三年更是整治了3200多家“低小散”企业,每年减少重污染、高能耗工业产值100多亿元。

“五水共治”“五气共治”持续推进,2013年实施“气十条”以来累计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33389辆,完成燃煤锅炉淘汰改造1721台,整治阀门、铸造、竹木制品加工、石材加工等“低小散”(低散乱)企业4492家;在全省率先完成全境剿灭劣V类水任务,水质保持100%达标。

源头管控守牢“第一底线”,把全市89.02%的区域规划为生态空间,其中生态红线区占比达31.8%。制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2017年以来全市否决项目153个,共计投资额约93亿元。对标欧盟标准,制订最严格的农药化肥区域准入标准,2018年公布实施首批四十余种禁限用农药目录,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还在全省率先实施新供应土地启动建设项目进退场土壤环境检测,从源头保护好绿水青山的好生态。

生态环境保护法治体系不断完善。首个地方性环保法规《丽水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于2018年3月1日期正式实施,今年配套出台饮用水水源保护信用评价办法,将评价结果纳入丽水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实行守信联合激励、实行联合惩戒;实现“公检法环”联动机制全覆盖,陆续出台《关于加强环境资源监管领域法律监督保障依法履职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河道警长制”严厉打击“涉水”违法犯罪工作的知道意见》《环境保护禁止令实施办法》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法规。

铁腕治污治出成效,2013年,丽水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为82.1%,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49微克/立方米;2018年,丽水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为95.6%,上升13.5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28微克/立方米,下降21微克/立方米,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全省第一、全国第八……在一脉相承又层层递进的生态文明建设中,丽水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牢牢守住生态良好这个底线。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丽水实现了生态惠民、生态富民的高质量绿色发展。2014年9月,全国首个覆盖全区域全产业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问市。在政府背书与“好山、好水、好空气”的生态底气推动下,丽水农产品经历了一场从“土货”到“品牌农产品”,再到“农旅融合有力抓手”的变形记:原价60元左右一只的缙云麻鸭,价格提高到118元一只;原属冷门的龙泉高山小黄牛牛脚圈,通过杭州的“丽水山耕”食材推介,订单激增,不但库存迅速销售一空,到今年6月底累计销售额达179.28亿元,产品溢价率平均超30%。

林业投融资体制改革、“河权到户”改革、农民住房使用权抵押贷款制度,持续推进的改革,田、地、林等以往被闲置的12类山村资源被盘活,为丽水农民带来稳定的收入。2018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922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305元。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点赞“丽水的空气好、环境好”,“秀山丽水、天生丽质”,作为沿海发达省份的经济后发地区和生态屏障地区,丽水充分发挥生态优势,严守生态保护红线,通过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打造了一个“生态美、经济绿、百姓富”的美丽乡村新样板。

郑茹茹

 
3上一篇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