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英雄气贯孟良崮 诗画田园新蒙阴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2019年12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分生态红利 享绿色福利
英雄气贯孟良崮 诗画田园新蒙阴

图为风景怡人的云蒙湖湿地。
图为蒙阴县北广场。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
喜获丰收的桃农。
果品深加工。
 

山东蒙阴,是举世闻名的“孟良崮战役”发生地,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全歼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编第74师,一举扭转了华东战局,从此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而今,58万蒙阴人民秉承英雄意志,弘扬沂蒙精神,凝聚起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力量,闯出了一条“生态好、群众富、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之路。去年,蒙阴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成为山东省首个获此殊荣的县区,拉开了新时代新蒙阴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华章。

◆周雁凌 季英德

山东蒙阴,一片红色的革命热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先后有4万人参军参战,1300多人英勇献身,13万人参加了支前,以“沂蒙六姐妹”为代表的蒙阴人民为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山东蒙阴,一片浩瀚的绿色海洋,全县上下始终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见缝插绿,立体增绿,屋顶植绿,沿河建绿,年新增造林两万多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2.2%,林木覆盖率达到73%以上;

山东蒙阴,一处和谐的生态家园,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自觉当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者,牢牢守住生态红线,大力保护生态资源,积极发展生态产业,着力建设生态家园,全面加快“绿富美”新蒙阴建设。

近年来,地处沂蒙山区腹地的蒙阴县,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系统推进山、水、林、田、路、村治理,走出了一条“生态好、群众富、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先后被山东省委、省政府列为“山东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试点县”和“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被国务院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被生态环境部列为全国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蒙阴县委书记王皓玉告诉记者:“在沂蒙精神的感召下,蒙阴人民大胆探索、锐意改革,书写了波澜壮阔的恢弘画卷。纵观改革开放40多年,蒙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从绿起来到富起来、美起来的乡村振兴史。我们将以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抓手,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擦亮生态底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绿色高质量阶段迈进,高起点打造沂蒙生态文明建设高地,争当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排头兵。”

绿意盎然——崮秀山青

自信自觉当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者

历史上的蒙阴县曾一度贫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靠山吃山”的传统观念影响,毁山毁林,破坏了生态环境,动摇了发展根基。1982年,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1231.5平方公里;1985年被列为全国首批重点扶持贫困县。

蒙阴县在发展实践中认识到,要想彻底摆脱贫困,拔掉“穷根”,不能只图眼前利益,必须立足山水,做好生态文章,做长远考虑,哪怕一时受难为,也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诱惑,忍得住阵痛。

从20世纪80年代,蒙阴县抓住列入“全省山区开发重点县”机遇,大搞治山治水、荒山绿化;九十年代,实施连片治理,因地制宜发展林果业;之后,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生态立县”战略牢牢确立。

在2019年蒙阴县政府工作报告中,县委副书记、县长王丽云指出,“紧紧抓住绿色主基调,坚决守住资源消耗上线、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深入推进‘绿满蒙阴’、‘城镇提质’、‘四减四增’行动,建设生态宜居家园,筑牢绿色发展根基。”

全年工作始终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来开展、来推进,着实体现了蒙阴县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自信自觉当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者。

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蒙阴县加强顶层设计,先后制定出台了《生态县建设规划》《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等100多项约束性、鼓励性文件。去年被命名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后,着力推动总规向详规、城市向乡村规划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完成《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编制,率先制定县域、村域两个《生态文明建设规范》,率先构建起以《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为牵引的“1+N”规划体系。

企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必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扛起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责任。在临工重托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个个黄色的罩子引起了记者的关注。公司总经理潘仲兴对记者说:“这是旋转式顶吸气罩和平移式顶吸气罩,主要是为了收集焊接烟尘,污染气体经集气罩的负压作用下收集,经吸气风道将污染性空气输送至净化主机,经过滤筒净化装置过滤,净化达标后无组织排放。”

今年年初,一位客商带着投资30亿元的项目主动来到蒙阴,并承诺项目投产一年就能实现税收4个亿以上。但蒙阴县在审批项目时有一条红线,那就是先算生态账,再算经济账。在企业递交的项目材料中发现工艺流程对大气和水都有影响,按照生态县的定位,最终这个能带来巨额税收的项目被拒之门外。

近年来,蒙阴县坚定不移推进产业转型,坚决做到“两个凡是”,即凡是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水源地发展规划的项目坚决不引不批不建,凡是环保不达标企业一律关停并转,所有工业项目一律进园区。先后累计取缔“散乱污”企业140多家,清理退出化工类企业7家,拒批项目100多个;关闭矿山43处,其中14处已完成生态恢复。正是始终保持生态立县的战略定力,推动了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全市的成绩也是节节攀升,2016年、2017年、2018年分别取得第11名、第9名、第4名。

蒙阴县按照“山顶松柏戴帽,山腰果树缠绕,山脚水利交通配套”的模式,一治一座山,一治一条峪,治一片、绿一片、富一片,全县90%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治理,10万多亩跑肥、跑土、跑水的“三跑田”变成了增绿、增产、增收的“三增田”。按照“山不露土、有土皆绿”的要求,推动随意建绿向规划建绿、平面绿化向立体绿化、单纯绿化向彩化美化转变。造林绿化和生态建设改善了区域小气候,近5年全县平均降雨量比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多200毫米,比全省同期平均多200毫米。绿水滋润青山,青山涵养碧水,绘成了果在山上、村在林中、山山披绿、溪流潺潺的美丽画卷。2017年,蒙阴县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合作,启动碳汇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经实地测算,全县森林系统碳汇总量339万吨,总价值6.3亿元左右。

云蒙湖是山东省第二大水库,是临沂城区饮用水水源地。为保护好这一湖清水,蒙阴县严守生态“红线”,全力保障水源地安全。

临沂市生态环境局蒙阴县分局局长赵英利说:“我们大力抓好工业污染防治,严格落实关、治、搬措施,对涉水污染项目一律拒批,对所有涉水企业实施了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汇水区内涉水企业全部实现达标排放。同时不间断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拉网式大排查,通过夜查、专项检查等方式,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多年来,云蒙湖出水口水质始终保持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

富民生态——春华秋实

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从“绿”起来到“富”起来,就必须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蒙阴县找准“生态”与“富民”的契合点,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锁定“既让山头绿、又让群众富”的果和兔作为基础产业,大力实施建链、补链、强链工程,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融合发展,初步构建起以生态为本、农业为基、农商文旅互促共融的“大健康产业”,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

“我们村共378户,种了3000多亩桃,户均近10亩,你看这青山绿水,桃的品质也好,政府帮着我们打品牌,桃的知名度出去了,我们卖桃收入也高了,现在这日子可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啊!”站在村前广场路边,旧寨乡杏山村党支部书记赵西营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蒙阴县为增加群众收入,先后构建了“果—兔—果”“兔—沼—果”循环链条、“果—菌—肥” 循环链条、“农—工—贸”循环链条,实现全链条增值。

“果—兔—果”“兔—沼—果”循环链条,就是用果叶喂兔,兔粪入沼,沼液沼渣还田,先后发展优质果园100万亩,其中蜜桃65万亩、年产量23.5亿斤,“蒙阴蜜桃”品牌价值266亿元,列入“中国农产品百强品牌”,居全国桃品牌第一位,江浙沪市场“三个鲜桃两个来自蒙阴”;长毛兔、肉食兔存栏700万只,年产兔毛4000吨、占全国30%。

“果—菌—肥”循环链条,就是利用果树残枝粉碎后种植香菇,发菇后菌棒制成有机肥,建成香菇种植基地1500亩,年产菌棒1000万棒,80%出口欧美市场,带动3000余名群众增收致富。

“农—工—贸”循环链条,发展农业龙头企业达46家。目前,正在延伸到桃木、桃花、桃叶、桃胶深加工领域,全县90%的村是果品专业村,90%的农户有果园,90%的土地种果树,90%的农业收入来自林果。

山东欢乐家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庞土贵告诉记者:“我们就是看中了蒙阴县林果特色产业优势才来的,公司主要生产经营水果罐头、果汁饮料,已进入国内水果罐头和果汁饮料生产企业前3强。”

蒙阴县通过县级抓平台,乡镇抓载体,村级抓示范村、示范片、示范户建设,实现全环节提升。高起点规划田园综合体13个,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注册专业合作社1507家、家庭农场522家,全县10万余人从事果品储藏、运输或加工。

“我们全乡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50余家,合作社联合社1家,高标准打造了世外桃源田园综合体。加快蜜桃产业提质增效,种植蜜桃8万余亩。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和生态环境,积极推进农商文旅融合发展,发展了山旺农庄、旧寨石窟等一批农文旅融合项目,村民充分参与、受益。”蒙阴县旧寨乡党委宣传委员石绍勇对记者说。

近年来,蒙阴县大力推广“互联网+”“旅游+”“生态+”等新模式,促进农商文旅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构筑“农业新六产”,让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耕变体验、空气变人气。

天空湛蓝,远山含黛,波光粼粼的金水河缓缓流淌。安康村作为金水河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片区核心区域,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实施 “五化”、“七改”工程,开发了树上村庄旅游项目,新建树上餐厅、树上民宿等各种景观设施,成为集休闲娱乐、餐饮住宿等功能于一体综合功能区,带动发展农家乐、电商等50多家。

“这变化太大了,刚嫁过来时的草房子又黑又小,现在翻盖成了宽敞明亮的高台砖瓦房,柴火灶变成了烧气的洋厨房,做梦也没想到会变得这么好,党的政策好,我们这日子是越过越红火。”今年70岁的安康村村民崔元芝,儿子在县城上班,她与老伴在村里经营“悠然居”民宿的同时,还承包了半座山,山上种了板栗,收入是一年比一年多。

如今,蒙阴县的老百姓从卖产品向“卖”生态、“卖”文化转变,绿水青山正源源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

美不胜收——梦幻田园

广大人民群众尽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

为提升全县上下的生态文明意识,依托县里的“蒙山讲坛”,蒙阴县每年都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对县级领导班子成员、科级干部开展生态文明专题培训;每年在村支部书记、村“两委”成员轮训中,每个班次都设有生态文明课程内容;2018年成立沂蒙乡村振兴学院,累计培训党员干部1.2万人次。

蒙阴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朱丽霞说:“正是通过持续不断的正面教育和警示教育,不间断灌输生态文明知识,使各级干部逐渐形成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群众,促使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逐渐养成。”

蒙阴县围绕生态主题,拓展文明内涵,引导富裕起来的农民,由追求物质财富向精神财富转变,将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全面打响“崮秀天下、世外桃源”县域品牌,让人民群众分享“生态红利”,共享“绿色福利”。

新修的柏油路笔直宽阔,路两边是整齐划一白墙红瓦的民居,花坛里种植着冬青等植物,家家户户都有一根白色的管子伸入地下,把生活污水导入管网汇入污水处理站,这是记者在蒙阴县垛庄镇后里村看到的情景。一个山区村竟然能够将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收集起来统一处理,这着实让记者惊叹!

“原来这里都是石头蛋子,现在都修成了水泥路,你看看这房子这路建得多好,现在的生活原来想都不敢想,都是党的政策好啊。”正在街上遛弯的86岁的刘乃京老人对记者说。

据了解,后里村污水处理站日处理60立方米,先后铺设污水管网5500米,新建污水检查井270个,采用微动力一体化污水处理+湿地的方式,在下游还建设了占地750平方米的湿地、藕塘,可以栽植芦苇、香蒲、藕等进一步净化水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全面解决全村283户1190人的污水处理问题。

蒙阴县垛庄镇党委书记秦元东对记者说:“我们以高标准高质量打造孟良崮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为引领,以建设‘大美新垛庄’为总目标,在全镇开展‘美在农家’建设,积极筹措资金,在东孟良崮村、后里等村,采用有动力污水一体化处理、人工湿地处理等工艺,加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力度,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争在建设‘绿富美’新家园中走在前列。”

为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蒙阴县高标准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结合村情特点和人口分布,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探索出“生态净化、就地回用”等5种差异化治理模式,并以“低成本、易维护、高效率”受到群众广泛认可。目前,全县有128个村开展了生活污水处理,明年将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生态是蒙阴发展的“生命线”,也是群众的“幸福线”。

蒙阴县大力提升人居环境,按照现代农业园区、农村新型社区、乡村风光休闲区“三区”融合发展思路,建成新型农村社区86个、社区服务中心78个,所有行政村通硬化路、通自来水、通广播电视、通宽带网络,并逐步向户户通延伸,90%以上行政村“五化”稳定达标。全县先后打造庭院绿化美化型、绿化富民型等精品特色村240多个,村庄风貌大幅提升。蒙山之阴,汶河两岸,正处处呈现出“村在林中、人在绿中,乡乡文明、村村和谐,家家增收、户户创业”的景象。

2016以来,蒙阴县按照“集中投入,规模开发,一治一条流域,治一片绿一片,富一片美一片”的模式,先后开展了岱崮镇全域生态建设,开发建设了垛庄椿树沟流域生态文明示范片区、樱之崮生态文明示范片、金水河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片。目前,金水河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片已完成投资1.2亿元,划分蒋沟桥有机农业产业园区、大庙有机蔬菜果蔬园区、前城公鼐文化传承片区、魏城知青农场科普园区、安康美丽乡村示范片区5大板块,涵盖5个行政村、8000余口人。

蒙阴县桃墟镇镇长宋强告诉记者:“我们积极实施美丽乡村连片整治、田园综合体建设等项目,初步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有了大幅提升,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围绕路畅、村美、人幸福,打造生态文明精品村,改造桃联路、新修旅游路24.4公里。实施‘五化’‘七改’工程,配装无动力污水净化处理设施。生态环境好了,村民收入高了,文明意识也提升了。好山好水孕育了长寿村,目前金水河流域内‘四世同堂’的有65户,90岁以上老人有59位,百岁老人14位。”

蒙阴县还大力倡树文明新风,按照“有文化广场、有文化墙、有乡村大舞台、有四德榜、有健身器材”的标准,乡镇全部建成高标准综合文化站,所有行政村建有室内外文化阵地,村村有文化活动带头人、有广场舞队伍。着力构建县、乡、村三级文明实践体系,县里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2个乡镇街区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起25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开展新农村新生活培训,办好“儒学课堂”“道德讲堂”,普及移风易俗知识,涌现出“中国好人”6名、“山东好人”28名,文明家庭占总户数的40%。

从绿起来,到富起来,再到美起来,蒙阴县勇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践行者和引领者,把“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沿着生态文明的康庄大道发力前行,全力打造具有“绿富美”新蒙阴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样板。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