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保护祁连山要端正发展理念
生态环境监测如何创新发展?
垃圾焚烧企业也需要自我革命
农村环境整治要符合农村实际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9年12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保护祁连山要端正发展理念

 

◆梁开军

甘肃省武威市,辖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天祝县4个县区,总人口182万。地处武威市南部的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全国生态格局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65.3万公顷,主要地跨武威、金昌、张掖3市的8县(区)。2014年,经调整后总面积为198.72万公顷。在武威境内面积41.47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0.9%,涉及天祝、古浪、凉州3个县区的27个乡镇。

1987年10月,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其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5月,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2008年,在原环境保护部公布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中,将祁连山区确定为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并列为全国50个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区之一。

保护区生态环境脆弱

在保护区成立之前,这一地区存在以森林砍伐、盗伐为主的生态破坏行为。在保护区成立之后,由于存在大量的探采矿项目、水电项目和旅游项目,保护区内生态环境局部恶化。进入本世纪,开发活动过大、草原过牧过载,人类活动干扰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卫星遥感资料显示,祁连山最低雪线正逐年升高,冰川局部地区的雪线正以年均2米-6.5米的速度上升,个别地方雪线年均上升高达12.5米-22.5米。以此推算,面积在两平方公里左右的小冰川将在2050年前基本消亡,较大的冰川也只有部分可以勉强维持到本世纪50年代以后,生态环境日趋脆弱。此外,目前祁连山地区人均水资源量约为1400立方米,低于国际公认的1700立方米的警戒线,也低于全国人均2135立方米的水平。荒漠化面积每年以0.78%的增速不断扩展,风沙线每年以3米-5米的速度推进,个别地区达到8米-10米,自然生态环境已十分脆弱。

生态环境治理主要做法

武威市从2016年12月中央环保督察以来,通过专项自查排查、复核评估排查和“回头看”,共清查出各类问题10类150个,并采取了一系列整改措施进行全面彻底整改整治。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任双组长的整改领导小组及工作推进组,下设8个专项工作组,落实重点整改任务,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市委常委会坚持每月调度1次,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强化督促落实。市级包抓领导坚持人到现场、手触为真、眼见为实,扎实推进问题整改。

二是科学制定方案。特别是“绿盾2018”专项巡查指出神树水电站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不到位后,市委市政府重新制定了方案,成立了29个专责工作组,邀请省市国土、环保、林业、水利等方面的13人组成专家组,逐一现场勘查和论证,优化完善整改方案,坚决落实整改任务。

三是强化工作措施。实行“一个问题、一套方案、一班人马”的工作机制,督促整改主体分类施策,集中攻坚突破。祁连山武威段150个问题的整改已通过县级初验和市级认定,进入省级复核阶段。

四是建立长效机制。先后制定出台了《武威市关于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考核办法》《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等多个考核评价办法,科学划定祁连山(武威段)生态保护红线,建立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将自然保护区全部纳入《武威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禁止勘查、开采区,实行规划协查制度。

生态治理总体思路和工作打算

一是端正发展理念。2017年6月,市委四届四次全会确定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建设经济强市、生态大市、文化旅游名市,全力打造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和谐武威”的总体思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坚持“三个更要注重”,即既要注重当前、更要注重长远,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既要注重经济发展、更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三个有利于”,即改革和发展的一切工作都要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增加城乡群众收入,有利于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统筹”,即更好地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城乡发展、统筹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工作原则。坚决摒弃单纯求规模、重速度、拼资源的路径依赖和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谋划项目必须进行必要性、可行性和合规性“三性”论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

二是履行生态报国之责。武威涌现出了治沙英雄王银吉、石述柱等先进,特别是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被中宣部授予 “时代楷模”称号,古浪县八步沙林场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之一,市委将“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当代愚公精神作为新时代武威精神。

坚守“生态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坏”的底线,坚决彻底整改各类突出问题。同时,要做好一篇“水”的文章,以少采地下水,管好地表水、蓄好天上水、用好外来水、净化排放水为目标抓手,坚持全流域地下水、地表水、天上水、外来水、排放水等“五水”共治并用,实现净水集约化利用、中水资源化利用、污水减量净化利用。坚持“南护水源、中保绿洲、北治风沙”,“加减法”并用,加快全域生态文明建设,守好河西走廊生态绿洲。

三是培育壮大生态产业。编制了《武威市推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规划》和文化旅游、循环农业、清洁能源等十大生态产业发展总体方案及专项行动计划,积极推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十大生态产业实现增加值48.96亿元、列全省第五位,占GDP的比重达到24.84%,列全省第三位。

四是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考核体系。取消对民勤县、天祝县和古浪县GDP等主要经济指标考核,将绿色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到全市“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坚持“三个留足”,即城市规划要为生态留足空间、为文化留足空间、为公共服务留足空间;“三个让路”,即商业开发要为生态让路、为文化让路、为公共服务让路;“三个不能开发”,即学校的土地一寸都不能开发,公园绿地一寸都不能开发,城市广场一寸都不能开发,做到见缝插绿、应绿则绿,努力打造花园城市。

作者系甘肃省武威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