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2020年你有什么期待?
守正创新 坚决打赢新一年蓝天保卫战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2020年1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守正创新 坚决打赢新一年蓝天保卫战

 

◆李春元

已经持续7年之久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历经落实“大气十条”、两年蓝天保卫战之后,进入到3年蓝天保卫战的收官年、决战年。

7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地以坚忍不拔的战斗状态,披坚执锐、持续攻坚,向大气污染问题宣战,取得了丰硕战果,也为决胜2020年蓝天保卫战奠定了坚实根基。

回顾以往7年的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历程,参与其中的人们都不会忘记,在这幅彪炳史册的“战霾图”上,既有战霾之初全国74个城市单打独斗的排名表,也有后来168个重点城市联合作战的协同足迹;既有京津冀的区域联防联控作战图,也有后来“2+26”重点传输通道城市和汾渭平原重点城市联合应对重污染天气的攻坚路线图;既有从中央环保督察到生态环境部一轮一轮的强化监督定点帮扶,也有地方各级政府组织的污染源大排查、大整改专项行动;既有产品转型、产业转型、区域转型的高质量发展画卷,也有深度治理“散乱污”企业的成果目录;既有末端治和过程管的艰难历程,也有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源头防和源头控取得的硕果。

总之,前几年已经取得的大气污染治理丰厚战果可以验证,7年的治霾作战图路线清晰,任务明确,路径正确。

回顾几年来的战霾史,正视新年度持续打赢蓝天保卫战收官决战之仗,尽管我们信心百倍,但也要清醒看到各地治理水平不一,污染下降空间多地收窄,一些城市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结构污染矛盾还十分突出等现实,这些都为决战决胜2020年蓝天保卫战收官之战带来挑战。出路何在?

笔者认为,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给澳门特别行政区新一届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提出的“站高望远、居安思危,守正创新、务实有为”的希望与要求,十分值得我们在新年度持续打赢蓝天保卫战中深思与践行。守正创新,“守正”是根基,“创新”是源泉。笔者认为,坚守大气污染治理正道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把握事物本质,遵守客观规律,用创新的办法聚焦突出矛盾、破解实际问题,科学治霾,是我们坚定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走过的成功之路,也是持续打赢新年度蓝天保卫战决战之仗的决胜之道。

要从坚定信心上求突破。伴随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一些重点区域长期存在的工业源污染问题、燃煤污染问题、扬尘污染问题等污染大头,得到了有效遏制和治理,小区域空气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仅以河北省廊坊市为例,几年来通过强力去产能建“无钢市”、强力开展“双代工程”大量削减燃煤、强力治理“散乱污”企业推进产业转型,推动当地空气质量实现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好水平。PM2.5年均浓度从2013年的110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019年的46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由2013年的132天增加至2019年的235天,净增103天。重污染天数由2013年的85天减至2019年的10天。类似于廊坊这样减排空间严重收窄、寻求空气质量持续向好本就十分艰难的城市,在新年度避免不降反升成为巨大压力。面对这样的形势,一些地方难免会对新年度打赢蓝天保卫战决胜之仗出现信心不足、决心变弱问题。还有一些地方,由于工业比重大、转型难,也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畏难情绪。在这种背景下,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一思想和行动,尤显迫切。要切实牢固树立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的思想理念,在总结成功经验中“守正”,在解决困难和问题中“创新”,从而进一步从政治上、思想上坚定打赢信心,树立打赢决心,确保空气质量持续向好、不再变差。

要从精准施策上求突破。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守正创新,精准施治,最要紧的是找准污染因子,摸准污染源头,做实应急响应阶段工作。不论是面对减排空间变窄,需要从小处着眼、不断挖潜,还是面对新增污染项目,需要事先准确研判污染源头控新;不论是冬季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防反升,还是夏季高温天严控臭氧污染形成,都要做到精查精治精管精控。保持和持续巩固治霾成果,是一项保持高质量发展的长期性、艰巨性任务,既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因噎废食。通过精准建立“一企一策”“一季一策”“一市一策”,实现控新挖潜、精防精控精管才是长期出路、根本出路。

要从科技支撑上求突破。当今社会已全面进入大数据覆盖下的科技支撑新时代。持续打赢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守正创新求突破,必须在提升环境管理能力科技化、现代化上下功夫,实施人技联防战术。针对当前违法行为具有隐蔽化、专业化、智能化的新问题,尤其要在强化“互联网+监管”、视频监控“天眼”+自动监测“哨兵”能力建设上多投入,对违法排污、制造假数据等行为形成震慑力,实现快、准、狠、稳打击,通过执法严管严处,形成不敢违、不能违、违不了的科技支撑氛围。

要从强化协同上求突破。近两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城市空气质量普遍持续向好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重污染天气明显减少,优良天数普遍大幅增加。这其中,协同治霾功不可没。面对当前大多数区域存在的城市边缘地带污染治理死角多、市域交界地带污染问题重、城与城“结合部”区域治理欠缺合力的问题,新年度要制定更加完备的协同治霾机制,创建守正有力、创新加力、凝心聚力的治霾新格局,谋求更加紧密的协同攻坚新姿态。

要从政策机制上求突破。为传导治霾压力,强力推进治理,几年来,各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保障机制。伴随形势的发展、情况的变化,一些在特定阶段出台的办法,有的已明显不合时宜。新年度,遵循“守正”与“创新”的思想理念,要着眼更有利于调动各方积极性的手段,在考核因子等设置上,考虑和设计得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符合工作实际。在资金奖补上,更多向经济上牺牲多、减排上贡献大的城市倾斜。对不同水平的污染区域,可采用不同的考核、奖评、奖补办法。要为持续打好、坚决打赢新年度蓝天保卫战攻坚决战创建良好保障。

 
3上一篇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