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悦活
3上一版  下一版4
 
生态达人的“带娃”之道
绿色生活,终成时尚
我的普查这三年征文启事
太原扩大垃圾分类推广范围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20年1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态达人的“带娃”之道

 

◆吴耀辉

王小平,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一名普通科研工作者,专注候鸟和蝮蛇科学研究。

王智博,11岁的动物学“小达人”,凭借着渊博的专业知识,成为中央电视台电视栏目中的常客。

他们,是一对既普通又不普通的父子,先后9次现身央视,讲述动物趣事的同时,让更多人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生态大连。

11岁的他

丰富的动物学知识令专家惊讶

“切叶蚁(生活在美国和墨西哥的一种蚂蚁)切下来的树叶用来干什么?”

“它把叶子切下来以后,放在洞里,撒上自己的粪便,就可以种出真菌来。然后它就吃真菌上面的帽。”

“用温毛巾给小华南虎擦拭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三个选项……”

“首先,他没用温毛巾擦肛门,所以应该不是帮助排便;其次,调节体温,华南虎是温血动物,不需要调节体温。所以我认为擦拭身体是为了让它感觉更安全一些。”

提问者是央视主持人高博,回答者是来自大连市旅顺口区的11岁少年王智博,对话地点在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动物来啦》节目录制现场。

王智博在2018年10月首次参加《动物来啦》节目,因为表现出色,2019年4次受邀。节目中,很多问题王智博并没有见过,但他经常会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有理有据地分析给出答案,让很多专家和观众颇感惊讶。

这个男孩的专业知识如此“丰富”“接地气”,显然并不仅仅来源于书本。

王智博从两岁半就开始随父亲工作,经常跟随王小平做鸟类环志、鸟类观测,或者在蛇岛值守。

“王智博第一次参加环志是两岁半,是迄今为止环志站年龄最小的参观者。”王小平的妻子、同样在保护区工作的杜敏说。

因此,王智博掌握了各类鸟种的名称、特征,后来还能帮爸爸拿鸟环、做记录。上了小学后,环志站每每迎来参观者,王智博还能客串讲解员。

王智博6岁开始驻守蛇岛“值班”。有一次,王小平要对蛇岛蝮蛇进行样线监测,早晨不到5点,王智博就起床了,生怕起来晚了,爸爸不带他。“那天,他一口气登上蛇岛主峰,然后沿科考路往下走,边走边数路两边见到的蛇,有时爸爸还没有发现的蛇,他就先发现了。”杜敏说。

王智博的作文,主题也几乎与“鸟”有关,如《银喉长尾山雀首领之谜》《我的好朋友长耳鸮萌萌》《观鸟之旅》《美丽老铁山》等,不仅生动记录了他和小动物之间的趣事,而且专业性十分突出,经常让老师眼前一亮。

执着的他

被誉为蛇岛老铁山的“活字典”

儿子对野生动物的喜爱,来自于父亲对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执着和痴迷。

2001年,王小平从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保护专业毕业后进入保护区工作。平时话语不多,但一聊到鸟、蛇,立马就变成“话痨”,甚至眉开眼笑。妻子常笑言,在他眼中自己还不如一只鸟。而在同事眼中,他就是保护区的“活字典”。

由他主编或参与出版的《蛇岛老铁山保护区鸟类图谱》《蛇岛老铁山保护区植物图谱》《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志》,成为公众学习旅顺自然生态知识的重要科普读物。

他还多次现身央视,宣讲保护区的科研工作成果——将生物芯片技术应用到蛇类研究领域,创造了“世界唯一”;利用GPS开展大型鸟类迁徙规律研究,取得大量宝贵数据;观测到白鹤、白头鹤,填补这些鸟种在保护区的观测空白;观测到黑翅鸢、白腹隼雕、红翅绿鸠、粉红椋鸟、红翅凤头鹃,填补这些鸟种在东北地区的观测空白……

这一切,皆源于他对职业的无限热爱。杜敏说,2007年春,王小平在进行研究时被蛇岛蝮蛇咬伤,左手肿得像面包。送到医院,医生在其5个手指间轮流穿刺排毒,黑色的血液喷涌而出。出院后,王小平半边身子换了一层皮,四个指缝留下8个瘢孔。尽管如此,在科研调查需要徒手抓蛇时,他依旧冲锋在前。

对于王小平来说,从事最基本的自然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及科研工作,既是专业所学,又是兴趣所在,这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观山川岛海,记花木鸟蛇。我会继续做好保护区内的每一件平凡小事,也会鼓励儿子一直做下去。” 王小平说。

这是父子之间的接力,亦是环境保护理念的传承。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