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悦活
3上一版  下一版4
 
种子——人与自然的互动
图片新闻
我的普查这三年征文启事
“零废弃”理念贯穿多环节
有种有食 品味自然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20年1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种子——人与自然的互动

图为小朋友在第七届农民种子网络年会上观察用种子制作的物品。
 

◆本报见习记者李茹玉

“北京市民对玉米老品种非常认可,说它好吃。”河北保定易县的一位农民在第七届农民种子网络年会上介绍他的玉米。颜色金黄,形似马牙,当地人把这个品种命名为“黄马牙”。“普通玉米每斤售价4元,老品种能卖到7元。”

从种子到食物,不管世界如何变,总有一部分人在坚守。他们坚守的不仅是作物品种,还有对土地的特有情感和对家乡文化的传承。

种子孕育何种饮食文化?

瑞珍生活在海拔1720米的滇北地区石头城,这里地形崎岖陡峭,金沙江穿流而过,共同建构了纳西族的生活与信仰。这里有传承千余年的梯田和水渠,20多种主粮作物和180余种地方作物及野生近缘品种。

每年纳西族的传统节日杀猪节到来之前,在外工作的族人都会不远千里回到家乡。庆典前,纳西族的瑞珍会通宵熬夜,为归来的家人制作新鲜浓香的豆腐。她坚持选用纳西传统的黄豆老品种,认为这样才能做出原汁原味的美食。

人类与自然的交互,形成了当地独特的饮食习俗,从种植作物的选择、食材的加工,到最后食物的制作和分配,每个环节都浸透着民族生存的智慧,每道菜的背后都有一个坚守传统的农人,每种食材的背后都有他们认真守护的种子。

见证了石头城纳西饮食文化传承的农民种子网络协调员庄淯棻说,种子的传承是人与自然的互动,也是人类文明的传承。

种子多样性有多重要?

传统农业品种保存相对丰富的地区,多地处偏远。但即便如此,这些地方也在面临物种多样性逐渐减退的风险。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的宋一青介绍,近10年内,石头城当地约50个作物品种消失了。

这是一个全球性问题。201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显示,农作物品种正以平均每年10个的速度灭绝。有专家认为,其原因之一是,种子在逐渐成为市场化商品,越来越多的小农不得不频繁地使用杂交品种进行单一化、规模化种植,形成强烈的市场依赖和对高产量的追求。

保持种子多样性,究竟有多重要?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报告显示,预计到2050年,气候变化和CO2浓度上升的综合影响,将导致全球食物的供应量减少20%。而农业生物多样性,却是保障未来粮食安全的基础。丰富多样的种子包含了能适应气候变化的作物基因,传统种子的多样性能为人类提供更多的应对方案。

如何维系种子多样性?

河北涉县王金庄山高坡陡、缺水少土,地处石灰岩深山区,资源严重匮乏。然而旱作梯田千百年来养育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他们藏种于民、藏粮于地、存粮与仓、节粮于口,繁衍生息。

如何维系种子多样性?宋一青认为,要让农民和科研工作者携起手来。

近年来,涉县旱作梯田保护与利用协会对王金庄传统作物品种进行全面普查、收集、整理,发现这里仍在种植和管理的传统作物品种多达25科57属75种180多个。这里不仅有丰富的豆类、谷子、玉米等粮食作物,多样的蔬菜干鲜果品,更有各类守护人类健康的药用植物。

过去5年里,中科院地理所、中国农业大学等机构通力合作,推动建设可持续食物体系,保护小农种子品种,传承本土知识和农业文化遗产,提高农业生物多样性。专家们链接农民系统和科学系统,他们让农友同科学家合作,共同选育适应自然的老种子,指导农户选种、育种、留种。传承老种子的同时,也打好经营牌,培养小农营销能力,引入参与性保障体系方式,促进城乡互动,增加小农的多元生计。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