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境界悦活
3上一版
 
科学“隔离”不忘心理防御
这些消毒产品,你用对了没?
“无接触配送”,能保护你我吗?
办公室防疫 怎么做?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20年2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学“隔离”不忘心理防御

 

◆本报见习记者肖琪

“前几天有点拉肚子,恰好新闻上出现了并不典型的新冠肺炎案例,症状就有腹泻,这让我十分恐慌。”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工作的许琴1月20日从武汉返回。这段时间,她一直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面对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许琴感觉焦虑、紧张,如果恰好出现了感冒症状,则更会加重担忧。

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告诉记者,在经历非正常的重大事件后,很多人会出现心理应激,通常有警觉期、消极防御期、现实适应期和恢复成长期等阶段。

不可否认,人们的生活受到疫情的全方面影响,行为和心理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部分人群过度关注自己是否患病,如频繁测体温,担心自己是否感染。焦虑情绪往往也会让人呼吸急促、胸闷、肠胃不适,这些身体反应又和肺炎的某些症状描述相似,这让人们倍感焦虑不安。

如何进行心理疏导和积极的情绪应对,是随着疫情发展所面临的新问题。

普通公众:全面观察,倾听主流

杨甫德院长建议,对于普通公众而言,可以坚持三大调整原则:一是全面观察自己的情况;二是用心倾听主流的声音;三是保持与家人及外界的联系。

具体来说可以“每天适度关注疫情和了解防护知识;每天固定时间测量体温;调整生活状态,按日常生活规律生活,注意吃好睡好作息规律;进行放松训练,深呼吸或者读本小说、追部好剧。”

随着多地延迟开工开学,有一些人还会继续留在家中一段时间,并且要求减少户外活动和外出。对此,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陈雪峰说,长时间待在室内,可能会出现烦躁、焦虑情绪,出现频繁刷手机、作息紊乱等情况,这是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不适。

她建议大家“制定一个计划”,安排好每天要做的事情,特别是要保证规律的饮食和睡眠。可以钻研一件事情,看书或者听音乐。另外,还可以进行一项锻炼或者思考一些体验。

密切接触者:关注积极信息,加强自我防护

迅捷的信息传播,让人们更了解疫情发展。但同时,这种关注也给公众带来了心理压力。对信息的需求与对信息的恐惧同时充斥在人们心中。

对于确诊或疑似病例,杨甫德建议的调节方式包括自身调节、借助心理援助热线或网络调节,以及到专业机构就诊等。如增加对自身状态的了解,要认识到每个人在经历重大负性事件后都会有一些焦虑、担心等负性情绪,这些是正常反应,接纳并允许自己有这些情绪,并适度宣泄情绪。

其次要保持稳定状态,稳定的心理状态可以通过一些稳定化技术实现,如深呼吸放松、冥想等训练。同时,根据国际心理援助准则,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包括获取良好的社会支持,与信任的人如家人、朋友电话、网络交流和沟通。

如果自我调节效果不佳,必要时可拨打心理援助热线或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自我疏解需及时,又该如何求助?

为了减轻公众的心理困惑和不适,无论是国家卫健委还是各地都推出了心理援助服务。

如2月1日,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与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共同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自测评估系统”上线。居民在线回答问题后,系统将进行智能分析,做出患病风险层级评估并给出保健和就医指导意见。

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编写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已完成,针对不同群体进行心理自助和心理疏导。

同时,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王斌介绍,目前各省在原有心理热线基础上,将分布在教育、民政、社会组织、社工组织的心理援助热线组织起来,加强培训和督导,积极为公众提供规范化的心理援助服务。同时,高校有学生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咨询中心,在疫情防控的形势下,可以为学生提供心理危机的干预和咨询。

目前,国务院客户端也已推出“全国心理援助热线查询”服务,将提供24小时免费心理服务,热线电话也在不断新增中。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