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政策联动助力四个结构优化调整
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要加快补齐
自食其果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只是打扫卫生
要严格明确禁食野生动物的范围
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3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要加快补齐

 

◆刘合成

习近平总书记在2月14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既要立足当前,科学精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更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建立的建立,该落实的落实。”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但疫情的根除尚需进一步发力,特别是要痛定思痛,探寻疫情发生的根源,制定防范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对策。笔者经过观察和思考,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补短板、强弱项。

第一,树立新理念,推进绿色发展。

一是加强生态伦理教育。无论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还是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频发、水资源枯竭等,很多问题都源自公众生态文明意识的缺位,因此,开展面向全民的自然教育已刻不容缓。要重视生态伦理建设,认识到人类和其他生物共有一个空间,建立一个生物平等且多样化的世界。要提高对生物安全的认识,识别生物安全风险并采取措施进行防控。要做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做到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生活。

二是坚定两大目标任务,即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我们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当前,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定必胜信念,咬紧牙关,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强化“六稳”举措,加大政策调节力度,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奋力实现今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三是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疫情来势汹汹,防控是场硬仗,农村也是战场。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以疫情防治为切入点,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

四是加快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借疫情“大考”,要加紧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包括:公共医疗卫生领域的各类医院,城乡医疗(生活)污水、垃圾(废弃物)处置设施,自然灾害防治工程等。

第二,适应新变局,加强规划引领。

一是加强生态安全顶层设计。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基石,是一道生命与健康的警戒线。要构建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从生物安全、环境安全和系统安全三方面构建动态安全体系,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建立生物安全管理体制和机制,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以保障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等方面不受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等影响。

二是构建“健康”的国土空间规划。充分利用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与建设现代治理体系的有利时机,抓紧建立具有“韧性”、“健康”的国土空间,使其具备抵抗灾害冲击、有效预警、有序恢复甚至提质增效的能力。

第三,构建新场景,开展生态创建。

一是大力推进生态示范区创建。加快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生态示范区典型引领作用,推进国家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当前增强生态文明意识、保护生态环境、改变生活陋习、协调人与自然关系、补齐生态文明建设短板、根除疫情发生土壤具有特殊意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是一个宏大的系统性工程,包括生态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乡镇、村、园区)等6个层级的创建对象,内容涉及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环境风险防范、空间格局优化、资源节约与利用、人居环境改善、生活方式绿色化、观念意识普及等十大类20项40个指标。可见,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创建,可以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工具。

二是大力开展“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以“两山”理论为基础的绿色发展思想,科学回答了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开展“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就是要以保护好绿水青山为根本前提,以培育好金山银山为根本目标,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因此,“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三是大力开展健康中国建设。加快健康中国建设步伐,意义现实又长远。要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开展健康城市、健康省市县镇村及社区创建活动,营造健康文化氛围、健康软实力,提高民众的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健康福祉。

作者系湖北省农业规划设计研究院生态环境所所长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